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层级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和规范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实施细则》)



3月30日,国新办就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网 郑亮 摄


推动建设2000个体育公园等健身设施 完成5000个乡镇街道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


在国新办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介绍,为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多部门制定了相关政策与标准,指导推动健身设施建设。近年来从中央财政到地方各级财政都加大了健身设施建设力度,到2021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97.1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分别比2013年增长了134.3%、71.2%和65.1%。


每年,中央财政都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今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财政部调整完善了补助政策,从原来补助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扩展到中小型体育场馆等更多的公共体育设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联动,全面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让人民群众能够就近得到健身场地供给。“十四五”期间,计划统筹利用各类中央资金,在全国推动建设2000个体育公园等健身设施,完成5000个乡镇街道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强调,要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指挥棒”作用,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时,把常住人口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资金分配考虑因素,引导和指导地方优先在人口密度大、辐射人口多、体育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布局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


欧晓理说,当前一些城市、农村的常住人口在流出,对于这些地方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也不能被忽略、被遗忘。我们将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为引领,推动城乡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衔接,通过标准化来促进均等化。这些地方往往也是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地方,具有发展户外运动得天独厚的条件。要指导这些地方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态资源,支持打造一批亲近自然、集约高效的户外运动设施,用体育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打消基层工会顾虑 工会经费可用于为职工个人购买健身服务


《意见》提出,“发挥工会作用,鼓励工会每年组织各类健身活动,并将此纳入工会考核内容。鼓励按照《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规定,使用工会经费为职工购买健身服务。”对此,全国总工会财务部负责人李颖敏认为,按照2017年全国总工会印发的《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基层工会经费可用于组织职工体育活动所需的器材、服装购置,以及活动场地、交通工具等租金支出。《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工会经费不仅可用于举办集体性职工体育活动的有关支出,也可用于为职工个人购买健身服务,有助于打消基层工会顾虑,激发职工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


李颖敏表示,全国总工会将继续加大对基层工会的经费支持力度,将更多的工会经费用于开展职工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职工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推进全国职工线上运动会、全国职工羽毛球大赛等赛事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参与度。


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推动学校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双向开放


《意见》提出,要培养终身运动者,让每个青少年较好掌握1项以上的运动技能,培育运动项目人口。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郝风林表示,教育部不断完善“健康知识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同时出台文件优化课程提升质量,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指导各地多措并举破解中小学体育教师紧缺问题。截至2020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队伍总数突破70万人,比2015年增加14.8万人,增幅为26.2%。推动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实施体育浸润行动计划、体育教育志愿者支教计划。指导地方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截至2020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为92.8%,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为96.8%。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体育总局等部门深入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针对学校体育场馆开放问题,郝风林表示,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明确场馆开放学校的基本条件和场馆开放时间,合理确定开放对象和开放场馆名录等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鼓励民办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学校的体育场馆开放应该在教学时间与体育活动时间之外进行。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优先向学生开放。要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


运动员进社区、进校园参与健身指导等活动 带动青少年参与


《意见》中提到建立国家队、省队运动员进入校园和进入社区制度。李建明指出,运动员深入到社区、学校参与健身指导等活动,对其来讲是一种社会责任的强化,同时可以带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参与。“国家体育总局正在研究,首先从国家队做起,运动员到社区、到学校开展健身指导。这种制度不是针对少数人的,而是对所有的专业运动员的要求。”


“运动员的训练有一定科学规律,这项制度的实施不会有什么困难,也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李建明表示,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保护好封闭区域范围内运动员疫情防控和深入学校的学生疫情防控,进一步研究细化,从国家队、省队全面推进实施该制度,尽量发挥该制度双向激励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