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号和医疗器械(生产医疗器械需要什么资质)


在医疗器械领域执法实践中,判断涉案产品是否属于医疗器械是案件办理的初始起点,也是法律需要适用最核心的问题,主要包括涉案产品是否属于医疗器械的判定及医疗器械类别的判定等。这需要从产品外观(标签和说明书)、产品效用途径、预期使用目的、医疗器械含义等方面进行事实层面和法律层面的综合判定。


事实判定

对涉案产品的事实判定,包括产品外许可证号观、效用途径和预期使用目的的判定。


效用途径判定 监管人员通过查阅涉案产品的标签、使用说明、操作手册等技术资料,判断其是否具有医疗器械的效用途径。一般而言,医疗器械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而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代谢等方式获得,即使有上述方式参与也只是起辅助作用。


预期使用目的判定 涉案产品是否属于医疗器械,监管和人员还可以通过医疗器械的使用目的进行判定。医疗器械的使用目的包括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等。


法律判定

法律判定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是否属于医疗器械的判定和医疗器械类别的判定。


是否属于医疗器械的判定


判定涉案产品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主要的法律依据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七十六条关于医疗器械含义的相关规定,即“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资质、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什么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一)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二)医疗器械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三)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四)生生产命的支持或者维持;(五)妊娠控制;(六)通过对来自人体的生产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此外,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还发布了部分产品是否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界定和分类文件,如《关于鼻腔导管等产品分类界定的通知》等,也是判定某产品是什么否属于医疗器械的重要依据。


若涉案产品被认定为不属于医疗器械,监管人员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七十六条规定进行判定即可,无须引用《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和《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相关规定。如果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明确规定涉案产品不属于医疗器械的,在认定依据中可一并引用该文件相关内容。


如涉案产品名称为“一次性使用口罩”,需要该产品外包装未标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编号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注册凭证编号,未宣称产许可证号品具有医疗器械用途或目的,不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七十六条规定,因此,该产品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关于鼻腔导管等产品分类界定的通知》第十五条规定:“生物安全低温携带盒:用于温度敏感的血液标本、诊断试剂等物品的运输。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如涉案产品为“生物安全运输箱”,用于UN2814类、UN3373类、UN2900类生物样本的运输,则根据上述规定,该产品亦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医疗器械类别的判定


如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7年8月发布的《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公告》附件《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疗器械明确,“16-03-02视功能检查设备和器具”类别中以瞳距测量仪、瞳距仪为代表的医疗器械的预期用途为“用于测量人眼两瞳孔之间的距离”,管理类别为Ⅱ类。若涉案产品中文说明书载明仪器用途为“在验光配镜过程中,用来测量人的两眼瞳距、两眼瞳高和两眼镜眼距的一种精密光学仪器”,则该涉案产品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第二类医疗器械瞳距仪预期用途一致,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七十六条第一款关于医疗器械含义的规定,应作为和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资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