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真正的互联网银行,也是立足“云端”的银行。他们的技术会有哪些特别?架构会有哪些不同?场景会有哪些创新?带着这些问题,6月12日,CSDN云计算采访了网商银行副行长赵卫星、首席信息官唐家才。
立足云端,自主可控
“科技驱动,普惠金融”是网商银行的使命。具体来看:
第一是普惠金融。
第二是建立互联网的信用体系。如蚂蚁金融66信用日,实际已是线上信用体系的运营尝试。
第三是网商首选的银行。
技术层面,网商银行核心系统都是基于云计算架构来搭建的,自主可控;运营层面,通过数据化、平台化,实现技术驱动业务创新;战略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服务大众、推进农村金融,践行普惠金融。
相对于传统银行铺网店、重资产的运营模式,网商银行对运营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
- 数据化,继续深度利用蚂蚁金服的数据服务能力,比如当年蚂蚁小贷完全通过大数据做风险甄别,保证了业绩的连续增长。网商银行的未来是智慧银行,无论是客户获取、产品创新、管理决策还是风险管控等都来自与数据和信息;
- 平台化,不只是网商银行,同业、融资方、投资方、真正用户等都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合作共赢,这也是英文名定为Mybank的原因;
- 技术驱动,技术已经成为行业转型与变革的助推器,尤其是银行业。
唐家才表示:“互联网银行相当于有牌照的技术公司。国外银行技术团队和技术力量都非常雄厚,业务创新、减低成本、推动运营,技术的力量都很强大。我们也希望技术能推动网商银行走的更快。”
三层架构,数据挖掘
网商银行在蚂蚁金服的基础上,通过自建来实现系统的自主可控和安全把控。
从架构来看,底层是阿里云基础服务,包含计算、存储等成熟的底层技术,如同地基;中层是金融云,如同建楼;上层是金融模型,如客户模型、产品模型、账务模型等,如同毛坯房。其中金融所特有的严谨、周密、安全等相当于装修层,产品层。
唐家才说:“最终我们将打造好的,丰富的金融服务产品对外提供给小微企业和广大用户。其中,大数据系统是重中之重。网商银行数据仓库每天处理的数据量是10EB(相当于1024PB),这些数据来自集团和更多伙伴。 ”
他进一步解释道:未来场景多依赖于数据,比如获客方面,包括如何判断客户、如何锁定拓展目标。传统银行往往是关注带来80%收益的20%大客户,网商银行则相反。关注的是小微客户,还有农村金融。再如风险控制方面,蚂蚁小贷在户均只有3W 的小额贷款下,不良率可以做到1%多一点,都是依赖的数据风险模型。产品创新方面,用户需要什么服务,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获得。除此以外,还有芝麻信用,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全景画像。
“芝麻信用跟央行征信系统最大的区别,是征信系统多来自金融机构的数据,只对这个人的财务状况和金融状况做出判断。而芝麻信用是在给人画像,能够从各方面信息,如身份、信用、人脉关系、行为偏好等方面来做全景画像,是一个立体的人。我们相信,未来芝麻信用可以运用到很多方面,有利于判断这个人的信用情况,做好风险控制。”在他看来:网商银行就是数据 模型=高效 风险管控 。
对于安全,网商银行背靠支付宝大体系,利用多年积累的风险防控模型,比如实时风险防控,针对不同场景支付有不同安全设置。如有些场景不需要输入短信验证码,但有些场景则需要。其背后是对你的使用习惯、大额转账等点滴行为的记录和分析。只要发现和普通行为习惯不符,就会强化安全措施,而策略还是不断优化调整的。最关键的是,策略是完全实时推送的,100毫秒就能推送出去。现在支付宝风险防控可以做到风险概率比飞机失事还低,而且都是后台操作,尽量不会打扰客户,保证良好的客户体验。
平台运营,技术支撑
在网商银行看来,建立新一代智慧银行有两个核心:数据驱动和平台运营。而支撑就是稳定的技术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