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热榜 >

全国特色名吃大盘点——台湾篇

1.蚵仔煎


蚵仔煎并非台湾特有小吃,在闽南语系地区(闽南、潮汕)自古有之,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蚵仔煎据传是一种在贫穷社会之下所发明的一种创意料理,是先民困苦,在无法饱食下所发明的替代粮食,是一种贫苦生活的象征。闽南,台湾,潮汕三地基本同根同源,在台湾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区一带的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的传统点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浆包裹蚵仔、鸡蛋、葱、香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饼状物。

  关于它的起源,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民间传闻,西元1661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泉州南安人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馀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

  另一种比较有根可循的说法是,蚵仔煎是随着郑成功大军和福建,潮汕移民的迁入,带入了台湾本土。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喜爱的美味佳肴。如今台湾的蚵仔煎与闽南地区特别是泉州的蚵仔煎制作工艺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胡椒饼


胡椒饼是一种面食点心,是台湾地区常见的街头小吃,是源自福建福州的传统小吃葱肉饼(福州光饼的一种)台式胡椒饼内陷改用肥瘦相间的猪肉,其他配料和做法大致和福州葱肉饼相同。主要材料有中筋面粉 、糖、泡打粉酵母粉等,辅料有梅花肉、葱花、酱油、糖、盐、五香粉、黑胡椒粉等。

胡椒饼的“内容”很简单,鲜香的葱花,细斩细切的火腿肉,调成咸中带甜的味道,再掺上一定量的胡椒粉和香聒。外皮除了像一般水煎包的“发面”之外,还要另外加进点“油酥”(即用猪油和成的面团),以使饼面不过份酥脆,又不会老硬难咬。烘炉是一个倒扣著的大水缸,底下挖个洞,洞放块铁板,水缸外套上一只大油漆桶。烤制方法是用木炭把炉子侥热、铁板侥红,取出炭火後把饼贴在缸壁上,经过十余分钟,阵阵香气扑鼻,胡椒饼呼之欲出了。对一些嗜吃辛辣而又惧怕夏日天气炎热的食客来讲,胡椒饼可算是暑天中一款可口的点心。

3.棺材板


棺材板,是台湾一道非常有名的小吃。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鸡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开始不称棺材板,而为鸡肝板。它的发明者是台湾一位姓许的师傅,名叫许六一。这个小吃最早出现在台南,后来,在台湾各个地区都很受欢迎。

棺材板是台湾台南市有名的小吃之一。由名唤许六一的先生发明的。有些店家为求吉利,将其改称为官财板。棺材板的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鸡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开始不称棺材板,而为鸡肝板。据闻某日,台湾大学考古队来到这家点心店品尝鸡肝板。在茶余饭后,考古队与许六一先生闲聊之际,一位教授忽然说:“这鸡肝板外形很像我们正在挖掘的石板棺呢!”。而生性乐观开朗的许六一先生听完后,便爽朗地回答:“那从此我的鸡肝板就命名为棺材板吧!”。因此,这个有点耸人听闻的名号“棺材板”便取代了鸡肝板的称号。而由于形状和偏甜的口味都很特殊,使得棺材板一炮而红,遂成台南著名小吃之一,在沙卡里巴或赤崁楼附近皆有摊贩。但事实上棺材板口味较油腻,销售以观光客为大宗,本地人不常食用。

4.阿宗面线


“阿宗面线” 是台湾地道小吃,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主要原料为福建米面,其特点是色黑条细,筋韧爽滑,挑起来不断条,清香利口。将精致的福建米面用温水和成面团,取适量的面团放入面线床内压入开水锅中,煮熟后捞入温水盆中,食用时在上面淋上海鲜、猪肉、菇类等浇头拌食即可。冬可热吃,夏可凉吃,有健胃消暑之功效。阿宗面线有200余个品种。阿宗面线集中地体现了台菜丰盛的原料,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5.大肠包小肠


大肠包小肠是台湾1990年代兴起的一种特殊小吃,与美国的热狗有异曲同工之妙。糯米肠与猪肉肠的结合使得其口味颇为独特。香喷喷的烤香肠,佐以醃制萝卜、酸菜及小黄瓜,再加上少许的蒜汁,包在糯米肠里,一口咬下,排队等候都是值得的啊!主原料则是糯米肠吃起来甜而不腻,再体积较大的糯米肠切开,里面再放入台湾小香肠,最后会涂上各种调料、蒜头、香菜、黄瓜丝、花生粉来增进口感,还有原味、黑胡椒味、辣味、芥末味等选择!台湾某些地区的夜市也会提供豪华版本的大肠包小肠,除了香肠之外,还会加上各种如蒜头、花生粉、酸菜等配料,藉此创造更丰富的口味及口感。

6.刨冰


正宗的“刨冰”是将冰块刨成雪花而做成,“刨冰”中含有冰渣就会严重影响口感。刨冰在台湾很流行,所以素有“台湾刨冰”之称。刨冰是把冰块刨成细细的冰沙,再加入各种干果、水果及牛奶、果汁等而形成的一种五颜六色的雪冰。其种类繁多,制作简单,各种口味可随意调配。刨冰基本可以分为沙冰、碎冰和刨冰三大类,一定要选择和冰一致的配料才算是一道完美的冰品,因为这样就不会让冰比配料更快地消失而令口感味道不能相互地“融合”,失去冰本身的作用,就是所谓的“一致”。沙冰是最细腻的冰,一般要混合水果和很有滋味的原材料打碎,用吸管来吃,感觉像是喝饮料。

7.鼎边锉


鼎边锉,台湾基隆著名小吃。

鼎边锉原本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里这算是家常小吃。里面有肉羹、虾仁羹、金针、香菇、木耳、鱿鱼、小鱼干、竹笋、高丽菜,内容丰富,是标准的汤好料多。然而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称之“鼎边锉”。“锉”是台语,为爬滚的意思。其制作是用米磨成米浆,沿着大锅鼎边滚下,米浆滑滚的动作叫锉,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边锉。鼎边锉以邢家所做最为有名。

8.姜母鸭


起源于商代皇宫中的帝王级滋补圣品;鸭肉营养丰富,特别适宜夏秋季节食用,既能补充过度消耗的营养,又可祛除暑热给人体带来的不适。姜母鸭是自1980年代后才流行于台湾冬天进补小吃。店家提供煮熟鸭肉(台湾特产红面番鸭)、老姜(台语姜母)、米酒、胡蔴油、中药药材包,共同熬煮于顾客桌上瓦斯炉或炭火,食后通体暖畅,颇受欢迎。

9.生炒花枝


生炒花枝是台北士林夜市著名的美食,这道菜以新鲜的墨鱼和笋片、红萝卜一起快炒后,勾芡成羹汤,再加白醋调味,滋味咸中略带酸甜,墨鱼格外鲜嫩爽口。

  由于季节的关系,北方现在已没有新 鲜竹笋,所以用芹菜代替,芹菜和墨鱼是绝配,这样不仅味道更鲜美,整道菜的配色也更漂亮!

10.甜不辣


甜不辣是台湾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小吃,是将一些食材(肉、海鲜、鱼肉等)弄成浆与面粉混合成型的食物,炸透了沾着泰式甜辣酱吃。除了台湾,在其他的城市基本上是很难吃到的,所以到了台湾之后,这样的美味当然要好好尝一尝了,台湾夜市里面的甜不辣很多,大多都是小摊位销售,甜不辣是鱼糊制作成的一种美食,经过油炸之后,在肉汤中煮熟。鱼糊块在酱汁中呈现褐色,香味浓郁,酱汁醇厚,很像日式的口味,深受年轻人喜欢。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排名不分先后

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讨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