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农业投资人算农业生产者吗(农业生产者包括农业生产企业吗)

孙健(右)和承包户老周在聊天


福田的芒果园真的好大,我们开着车,沿主干道从东向西,沿路都是看不到尽头的芒果树。


“金煌”“贵妃”“台农”“澳芒”“凤凰果”“玉文”“红玉”“凯特”“水仙”……孙健(海南福田绿色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不厌其烦地介绍着他的芒果王国。在他的芒果王国中,“金煌”是“国王”,“贵妃”是“王后”,各占全园的50%和30%;其他品种只占20%,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齐整的芒果园


“我们是最早大面积推广套袋技术,也是最早大面积应用多效唑控梢……”孙健非常自豪地介绍道。虽然是半路出家,但得益于对技术人才的重视和良好的利益分享机制,孙健在创业初期就聚集了一帮芒果种植和加工的顶尖人才,从而使得20余年的生产历程中没有在技术方案上走过弯路。


“老周在公司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指着老周的背影问道。相比技术方案,我更关注大果园的管理机制。


“他管了1万多株。”孙健介绍说:“我跟他有两种合作方式。一种是分成,我出地,出树;他出技术,出投资。三七分成,保底70元/株,卖100元,我30元,他70元。另一种是直接租给他,80元/株,我啥都不管。”


孙健在查看芒果的发育情况


“从你的角度哪种方式好?”我问道。


“差不多,都不大好。”孙健笑了笑,接着说:“因为对我来说,这两种方式都相对比较轻松,但收益率会低一点,而且不是自己在干了,我的控制力相对减弱了,不利于以后做标准,做品牌。但是如果都自己干,一方面技术骨干青黄不接,没有这么多精兵强将;另一方面现在的工钱过高,又无法采用机械化来替代人工,弄不好亏掉了,我还得往里贴钱。”


在前面十几年,孙健一直采用直管的模式,通过岗位责任制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一直到2014年,一场强台风登陆海南导致惨重损失之后,孙健这才不得已调整策略,以分散风险。目前有一半面积采用承包的方式分包给像老周这样的承包户。


正在发育中的小澳芒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怎么样的人才符合你的要求?”我追问道。相对于其他行业,农业的管理人才确实非常稀缺,良将难求。


“早期是技术大于管理,现在是管理大于技术。”孙健说:“我们目前的管理模式是过于精细,追求单位效益最大化。就像给老周的这块地,可能东面有虫,西面没虫,或者东面花开得整齐,西面花开得不整齐,你都得有不同的方案,所以对一线管理者的要求很高。”


“还有责任心,今天发现病情,你得马上采取措施,安排工人打药,不能有朋自远方来,先喝一顿酒,喝晕了再睡一觉,等第二天醒来再去安排,可能就耽误事了。责任心第一。”孙健强调道。


管理10000多株芒果的承包户


“对工人有奖罚措施吗?”我想起在一线干活的工人。


“有。”孙健介绍道:“我们采用场长负责制,场长管队长,一个生产队一般是3户6个人。一户管1500棵成龄树,基本工资在3500元左右,利润提成,一般5~8个点。现在好的基地一户可以拿到10万元上下。”



福田的分选车间也很大。跟芒果园难得见到一位工人的情形不同,这里人头攒动,伴随着分选机的转动声,拣果的拣果,装箱的装箱,搬运的搬运。不一会,都装上了发往全国各地的货车中。


工人们围绕分选机在忙碌


“这么多年有没有在销售上动过脑筋?”我忽然想起孙健在果园中介绍的直接地头销售的模式,从他的投资理念来说,不像是能安心做一位产地供应商的角色。


“一直在动脑筋,自己去市场批发,去超市配送,这些服务我都做过。”孙健的回答应验了我的判断,“但是,”他话锋一转,接着说起了销售的难点:“生产和销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节,我得组建新的销售团队,上半年他们忙几个月,下半年干啥呢?如果跑出去采购,也干不过专业的果商;如果不跑出去待在公司,工资照发不算,他们闲着没事干就找事,弄得头痛。”


“等于说你的销售成本比果商还高。”我认可道。


“对!”孙健接着说:“一开始我们做销售,是考虑这么大面积会不会不好卖,但真正到市场上体验之后,你就明白,对单个生产者来说,市场是无限大的。中国有500万亩的芒果基地,还有30%的销售量是从东南亚进口的。只要产品对路,品质好,我这1万亩算啥呢?所以当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之后,我的重心还是回到基地上,特别是要做好采后处理加工,解决行业的痛点。”


曾经让孙健疲于销售的“贵妃”


孙健最头疼销售还是在2003—2005年期间,还没火起来的“贵妃”因为储运性的问题,在产地连续出现滞销,每年都有10~20万斤的果直接掉在果园中,逼得孙健去跑市场。得益于对芒果采后处理工艺的技术领先,孙健迅速打开局面,并找到了这个行业真正的痛点——落后的供应链。


“现在流通环节做的都是搬运的活,从产地搬到市场,从市场搬到超市,层层加利润,却没有产生附加值,而且缺乏催熟保鲜技术,风险很大。如果我们能够整合产地资源,把产地即配和销地即配都建起来,从海南建到云南,建到攀枝花,建到东南亚,修好供应链的高速公路,就能产生品牌的溢价能力。”


这番话让我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都乐”和“佳沛”的运营模式,我满怀期望地问道:“这项工作你们开始做了吗?”


孙健(左)向王伯儒介绍自己的产品标准


孙健笑了笑:“我从2004年就开始探索这条道路,2012年建了这个产地库,搞了两年,又停了几年,去年真正开始做。”


“有没有动过品牌的脑筋?”我接着问道。


“怎么不动,我这20年都在琢磨这个事。”孙健说:“但是这个事情理论上讲容易,实际做起来难。第一,你要有标准,包括商品标准和内在品质标准;第二,你得有规模,如果你的供应能力还满足不了嘉兴市场10天的供应量,你要这个品牌有啥用?第三,你得有持续供应能力,如果连三五个月的供应周期都没有,你要这个品牌有啥用?所以,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它和供应链是相互促进成长的。”


孙健的心里拥有一个梦想


我没有让眼前这位成熟的农业企业家去对标国际上的果品龙头企业,但我听得出来,他心里拥有这个梦想:让中国的芒果借助供应链和品牌的高速公路走向全世界。



临行的时候,我问孙健:“你怎么看现在大量工商资本进入海南投资农业?”他依然和蔼地笑了笑,说:“不仅仅是海南,我感觉中国农业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他的理由是,在中国所有的产业中,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是农业,这种巨大的反差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会。但是由于国家制度决定了土地归属,目前不可能聚集大量土地做规模化的生产,而且种植的红利期越来越短,说明复制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给供应链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真正的机会在供应链上


“真正的机会是在供应链上。”孙健对我说:“你有没有发现,大宗农产品的粮棉油是国家队在里面操盘的,但占我们日常消费80%的农副产品,瓜果菜肉蛋奶,尤其是水果,既没有国家队,也没有专业队,完全是无序的、落后的纯市场经济。这里面每个环节都有巨大的商机。只要能做好一个单品的供应链,就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升级,就能做成上千亿、上万亿市值的大企业。”




2021年4月10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