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发芾
多年来,住房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是解决城市住房问题的重要选项。上海的做法,无疑给各地作出示范,也让住房困难户看到了希望。
自从有城市以来,城市住房就是稀缺的,如何增加住房供给,满足城市人口住房需要,一直是城市政府面临的大问题。我国曾有一段时间,城市国营单位的职工享受单位福利住房待遇,职工们排队等候单位兴建分配福利房。单位按照职工家庭人口多少、工龄长短、职务高低等决定分配资格,分到房子的职工象征性缴纳房租即可享有居住权。而由于各单位效益不一样,福利房政策不可持续。因此,上世纪末我国实行了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市场化、商品化,单位不再负有兴建福利房的义务。住房市场化、商品化,极大地刺激了商品房市场的发展。二十多年来,蓬勃发展的城市商品房产业不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而且也确确实实缓解了城市人口的住房紧张状况。
但是,解决人们住房问题,也不能完全依靠市场,不能放弃政府的责任。我们知道,虽然市场在分配资源方面具有非常高的效率,但是它并非完美无缺。有些人遭遇了意外灾害与事故,有些人在市场竞争中失败,有的人天生没有从市场谋生的能力,有些年轻人刚刚入职没有积累。总之,随着市场化过程中房价越来越高,租金越来越高,城市中不少人面临着根本买不起、租不起房子的窘境。这种情况下,保障性住房就应该起到托底的作用。虽然市场竞争残酷无情,但是市场之外还有温情存在。无法从市场中购买住房的人们,也还能从政府得到最低水平的保障,免于冻馁,免于流浪街头,免于无家可归。
当然,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进展一直不是很理想。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关键是,与一次出售的经济适用房比起来,租赁住房的回本非常缓慢,开发商不愿意参与,政府没有能力兴建。从开发商来说,无论是建设商品房还是经济适用房,都通过一次性出售,回笼了资金,减少了资金压力。而如果他们将住房用于租赁,而且是价格受到管制的廉价租赁,那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无法收回建房成本的。对于政府来说,如果要兴建保障性租赁房,同样要面临建设成本的回本问题,这样财政实力不强的政府就受到很大的制约,影响了保障性租赁房的发展。此次上海大手笔地建设保障性租赁房,当然与上海市财大气粗、实力雄厚有相当大的关系。
保障性租赁房这样的好政策要落实好,除了政府要在政策上发力,财力上补助之外,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一定要管理好。无论是资格的审定,还是动态的调整,这一切都要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通力合作。
天下苦高房价久矣,但愿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能够在全国各地广泛实施,为住房困难户尤其刚刚走入社会的青年学子提供立足之地,让他们有一个温暖的人生起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