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外籍人员 境内收入个人所得税)


临近年终,对于外籍(含港澳台)员工的个税、年终奖,达粉有很多疑惑,加之《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新政出台,一系列关于外籍员工的相关事项不得不提上日程,等待HR处理。


劳达laboroot 特别对以上问题做以政策分析、复盘指引:




一、重点先辨别居民个人or非居民个人




1、居民个人


根据2018年新《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的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


根据2018年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2条的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


(1)住所的定义


住所是一个法律概念 ,而非我们通常所说的住房。住所和居所不同,住所是自然人以久住意思而经常居住的中心生活场所;




居所是自然人经常居住的场所。构成住所必须满足有久住的意思和经常居住的事实两个条件。


自然人的住所只能有一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25条的规定,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和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




自然人的住所与户籍登记地不同,自然人的住所可以与户籍登记地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不一致时,非户籍登记地的经常居住地,就是住所。




通常情况下,虽然以自然人的户籍登记地的居所为设定的住所,但在自然人离开住所时,应以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经常居住地为住所。


【延展思考】:有房子就是有住所吗?


(2)习惯性居住


习惯性居住,是判定纳税义务人是居民个人或非居民个人的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标准,不是指实际居住或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居住地。


如因学习、工作、探亲等而在中国境外居住的,在其原因消除之后,必须回到中国境内居住的个人,则中国即为该纳税人习惯性居住地。




2.非居民个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



3.外籍人士享受境外免税优惠的变化


(1)居民个人时间从一年调整为183天
(2)免税条件构成居民纳税人不满年放宽到连续不满6年


(3)在任一年度,有一次离境30天,就能重新计算连续居住年限;


(4)管理方式由主管税务机关批准改为备案;


(5)前六年的起始年度自2019年(含)以后年度开始计算。




新规出台,对于外籍(含港澳台)个人,意味着2019年以前在大陆境内居住的年度,无论之前是否做过月子,将全部归零!




2019年以后,无住所个人2019年到2024年期间,在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不满6年,其取得的境外支付的境外所得,就可免缴个人所得税。




此外,自2019年任一年度如果有单次离境超过30天的情形,此前连续年限清零,重新计算!




无住所个人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天数,按照个人在中国境内累计停留的天数计算。




在中国境内停留的当天满24小时的,计入中国境内居住天数;


在中国境内停留的当天不足24小时的,不计入中国境内居住天数。





二、所得来源地


1.工资薪金所得来源地




境内工作期间按个人在境内工作天数计算,包括其在境内的实际工作日以及境内工作期间在境内、境外享受的公休假、 个人休假、接受培训的天数。




同时在境内、境外工作的,按照工资薪金所属境内、境外工作天数占当期公历天数的比例计算确定来源于境内、境外工资薪金所得的收入额。




2.数月奖金以及股权激励所得来源地




根据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乘以数月奖金或者股权激励,所属工作期间境内工作天数与所属工作期间公历天数之比确认。




3.董事、监事及高层管理人员取得报酬所得来源地




无论是否在境内履行职务,取得由境内居民企业支付或者负担的董事费、监事费、工资薪金或者其他类似报酬,属于来源于境内的所得。


高层管理职务包括企业正、副(总)经理、 各职能总师、总监及其他类似公司管理层的职务。




4.稿酬所得来源地




由境内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支付或者负担的稿酬所得,为来源于境内的所得。




三、无住所个人工资薪金所得收入额计算



1.无住所个人为非居民个人的情形


(1)非居民个人境内居住时间累积不超过90天


(2)非居民个人境内居住时间累计超过90天不满183天




2.无住所个人为居民个人的情形




(1)无住所居民个人境内居住时间累积满183天但连续不满6年取得的全部工资薪金所得,除归属于境外工作期间且由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的工资薪金所得部分外,均应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无住所居民个人在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满6年。




在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满6年后,不符合实施条例第四条优惠条件的无住所居民个人,其从境内、境外取得的全部工资薪金所得均应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3.无住所个人为高管人员的情形




高管人员在境内居住时间累计不超过90天的,取得由境内雇主支付或者负担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当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高管人员在境内居住时间累计超过90天不满183天的,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除归属于境外工作期间且不是由境内雇主支付或者负担的部分外,应当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关于无住所个人税款计算



1.关于无住所居民个人税款计算



无住所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年度终了后,应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 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按照规定办理汇算清缴,年度综合所得应纳税额。


计算公式如下:


年度综合所得应纳税额=(年度工资薪金收入额 年度劳务报酬收入额 年度稿酬收入额 年度特许权使 用费收入额-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无住所居民个人为外籍个人的,2022年1月1日前计算工资薪金收入额时,已经按规定减除住房补贴、子女 教育费、语言训练费等八项津补贴的,不能同时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2.关于非居民个人税款计算




(1)非居民个人当月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以按照本公告第2条规定计算的当月收入额,减去税法规定的减除 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本公告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以下称月度税率表)计算 应纳税额。




(2)非居民个人一个月内取得数月奖金,单独按照本公告第二条规定计算当月收入额,不与当月其他工资薪金合并,按6个月分摊计税,不减除费用,适用月度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在一个公历年度内,对每一个非居民个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适用一次。


计算公式如下:
当月数月奖金应纳税额=[(数月奖金收入额÷6)×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6


劳达财税解读:此政策出台,解决了争议已久的外籍非居民年终奖计算方式,对外籍非居民个人是重大利好。




(3)非居民个人一个月内取得股权激励所得,单独按照本公告第二条规定计算当月收入额,不与当月其他工资薪金合并,按6个月分摊计税(一个公历年度内的股权激励所得应合并计算),不减除费用,适应月度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




分摊计税方法,每个非居民个人每一纳税年度只能使用一次。


非居民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多笔股权激励所得的,应当合并计算纳税。




计算公式如下:


当月股权激励所得应纳税额=[(本公历年度内股权激励所得合计额÷6)×适用税率-速算扣除 数]×6-本公历年度内股权激励所得已纳税额




(4)非居民个人取得来源于境内的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税法规定的每次收入额 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月度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



五、无住所个人适用税收协定



关于无住所个人适用受雇所得条款的规定:


(1)无住所个人享受境外受雇所得协定待遇


对方税收居民个人在境外从事受雇活动取得的受雇所得,可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2)无住所个人享受境内受雇所得协定待遇


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内境内停留天数不超过183天的对方税收居民个人,在境内从事受雇活动取得受雇所得,不是由境内居民雇主支付或者代其支付的,也不是由雇主在境内常设机构负担的,可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延展思考】:境外明星来华演出,收入不是由境内居民雇主支付,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六、关于外籍个人有关津补贴的政策




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外籍个人符合居民个人条件的,可以选择享受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也可以选择按照以前规定,享受住房补贴、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等津补贴免税优惠政策,但不得同时享受。


外籍个人一经选择,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得变更。


自2022年1月1日起,外籍个人不再享受住房补贴、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津补贴免税优惠政策,应按规定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注意】:年度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收入额分别按年度内每月工资薪金以及每次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收入额合计数额计算。



11月29日,人社部、国家医保局联合发布的《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重磅发布,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据了解,《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港澳台人员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有关规定,有利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台人员在内地(大陆)工作、生活,保障其社会保险权益。




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将做好《暂行办法》的宣传解释工作,积极稳妥贯彻实施,提高经办服务水平,保障政策发挥积极效应,实实在在造福港澳台居民。




《暂行办法》共15条,主要包括:适用人员范围、适用险种范围、待遇享受、经办程序、双重缴费问题、政策衔接等等。





1.《暂行办法》适用哪些人员?



第一类是就业人员,包括在内地(大陆)单位就业、灵活就业、个体经营等各种形式的就业人员;




第二类是非就业人员,包括在内地(大陆)居住但未就业的人员及在校大学生等。




2.都要参加五险一金吗?



《暂行办法》规定,在内地(大陆)就业的港澳台居民应当参加五项基本社会保险。在内地(大陆)居住未就业港澳台居民,可以在居住地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具体如下:




(1)在内地依法注册或者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有雇工的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依法聘用、招用的港澳台居民:应当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五险),由用人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2)在内地依法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港澳台居民:可以按照注册地有关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在内地灵活就业且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港澳台居民,可以按照居住地有关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




(3)在内地居住且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未就业港澳台居民:可以在居住地按照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4)在内地就读的港澳台大学生:与内地大学生执行同等医疗保障政策,按规定参加高等教育机构所在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港澳台居民离开内地(大陆),社会保险关系如何让处理?


《暂行办法》规定,港澳台居民在达到规定的领取养老金条件前离开内地(大陆)的,其社会保险个人账户予以保留,再次来内地(大陆)就业或者居住并继续缴费的,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经本人书面申请终止社会保险关系的,可以将其社会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4.港澳台居民如何办理参保登记?

(1)根据《暂行办法》第3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法聘用、招用港澳台居民的,应当持港澳台居民有效证件,以及劳动合同、聘用合同等证明材料,为其办理社保登记。


(2)从事个体工商经营和灵活就业的,按照注册地(居住地)有关规定办理社保登记。


(3)已经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且符合在内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条件,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在居住地办理社保登记。


(4)根据《暂行办法》第4条规定,港澳台居民办理社会保险的各项业务流程与内地居民一致。社保经办机构或者社保卡管理机构应当为港澳台居民建立社会保障号码,并发放社会保障卡。




5.港澳台居民享受社保待遇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1)关于养老待遇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


《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15年。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在居住地按照有关规定领取待遇。


达到待遇领取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延长缴费或者补缴。





2)关于医疗待遇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


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退休后不再缴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退休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缴费年限按照各地规定执行。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照与所在统筹地区城乡居民同等标准缴费,并享受同等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在境外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6.来内地(大陆)就业的港澳台居民,如果已在原居住地参加了社会保险,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有可能出现双重参保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暂行办法》第11条规定,已在香港、澳门、台湾参加当地社会保险,并继续保留社保关系的港澳台居民,可以持相关授权机构出具的证明,不在内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对于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暂行办法》规定在内地(大陆)就业的港澳台居民应当依法参加。主要考虑是上述3个险种均为应对即期风险事件的险种。




遵循属地参保原则,有利于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大陆)及时享受服务及相关待遇,较之在原住地参保而言,更为经济、便捷,更有利于有效保障其权益。




而且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均规定用人单位缴费,个人不缴费,参保不会加重个人负担。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其中个人缴费的全部及单位缴费的一部分计入个人账户,归个人就医使用,参保人死亡时个人账户可以依法继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