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书(蚕桑资源利用)

“这是我今年养的最后一批蚕,再过10天就可以卖茧了。今年一共卖了12批蚕,我们夫妻俩种桑养蚕一年收入达7万左右。”在广西宜州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种桑养蚕专业户兰永静开心地说。


在宜州甚至整个河池市,像兰永静一样,种桑养蚕,一年收入10万左右的家庭很多很多。全市十分之一的人口,因为种桑养蚕,或从事相关行业,早已经脱贫摘帽,奔走在小康路上。


图为河池市宜州区德胜镇上坪蚕桑示范区蚕农给蚕喂叶(摄影:梁鸿雁)


种桑养蚕,在广西河池历史悠久,但是长期以来,因为种种原因,当地农民并没因为这一行业脱贫致富。尤其是20年前,河池市跟广西很多地方一样,以种植水稻、玉米和甘蔗为主,收入普遍偏低,然而经过当地政府部门、科技人员以及农户的一致努力,河池已经打造了中国甚至世界桑蚕的霸主地位,连续14年排名全国第一。形成了“世界蚕业看中国、中国蚕业看广西、广西蚕业看河池”的喜人局面。


近年来,河池种桑养蚕面积和收入一路飙升。据统计,目前全市从种桑养蚕到鲜茧加工再到缫丝生产,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接近全市乡村从业人员的1/4,实现蚕农年人均产值4500元左右,桑蚕产业已成为贫困地区名副其实的致富大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预计到2020年,全市桑园总面积达100万亩,低产桑园改造40万亩,年产茧量14.5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80亿元,带动684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5万人脱贫致富。


一条小蚕虫,缘何短短时间成了河池人脱贫致富的一条龙?他们在发展种桑养蚕的过程中,有什么自己的独门秘术及经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年来,河池市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除了抓好桑蚕产业发展外,全面推进蚕桑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着力抓好桑枝、蚕沙、下茧、蚕蛹等大宗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利用蚕沙、桑枝生产食用菌,引进企业生产蚕沙、废菌棒有机肥,首创了蚕沙、桑枝商品化治理模式,初步形成“茧—丝—绸”“蚕沙—有机肥”和“桑—菇—肥”循环利用模式。



刘三姐故里的故事

种桑养蚕历来被誉为“短平快”项目,但是这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且1张蚕需要种1亩桑,土地资源占用较大。那么在劳动力日益短缺、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更快更好的发展桑蚕产业,这是横亘在河池市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河池市委、市政府咬定桑蚕产业这一目标,积极施策,把桑蚕生产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考核指标,实施“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三高蚕业)项目建设,重点提升宜州和环江两大桑蚕示范基地,推动宜州、环江、罗城、金城江、都安、凤山等5个县(区)超5万亩主产县原料茧基地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创建桑蚕核心示范基地51个、面积共2.6万亩,组建桑蚕协会22个,发展会员3.46万人,带动蚕业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桑蚕生产提供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300元,占农民收入的20%以上,养蚕收入已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宜州区德胜镇上坪村创建的广西宜州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是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四星级示范区。示范区核心区覆盖人口556户2145人,其中贫困户36户122人,拓展区覆盖人口7285人,辐射区覆盖人口22076人。宜州区农业局副局长韦泽文说,在示范区的带动下,该区桑蚕养殖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9月底,桑园面积达36.19万亩,预计全年养蚕量150.1万张,鲜茧产量5.96万吨,产值29.68亿元,农民人均养蚕收入6500元以上。


2018年10月16日,虽然已秋末冬初,但宜州区德胜镇上坪村的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内桑叶依然翠绿,正在喂蚕的大甫屯建档立卡贫困户莫分清高兴地说:“我家有5口人,从2010年开始养蚕,但当时并没把养蚕当作支柱产业进行发展,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还是以务工收入为主,后来在示范区帮扶干部的引导下,逐渐扩大养蚕规模,今年我家养蚕种11张,收入约2.2万元。”



今年60岁的上坪村兰满心见到记者时感激地说:“桑蚕示范区的建设,对我们帮助太大了。”原来,兰大爷1999年开始种桑养蚕,今年收入特别好,一共养了12批蚕,收入8万元。他总结今年种桑养蚕收入高的原因有四:一是桑树新品种的推广,这些新品种桑树叶子又大又厚,采摘方便,营养价值高;二是新设备的推广,以前给蚕喂桑叶都是脚踩砖头肩背箩筐过去的,喂一张蚕起码要1个小时,现在建起了轨道车,20分钟就能完成;三是原来人工采完一张蚕茧,起码要5~6个人忙上一天,而现在有了电动采茧器,只需2个人2~3个小时即可完成。四是技术方面,原来防病、消毒都是薄弱环节,2014年,兰大爷养的蚕由于蚕房消毒不彻底,那些蚕养到5龄时就开始长浓病,本来可以收250公斤茧的,到最后仅仅收到25公斤茧,损失惨重。而今年有了技术上的支持,在消毒方面再没出过问题。


种桑养蚕过程,采摘桑叶需要的人工比较多,如果家庭劳力不够,需要请工人采摘桑叶,那么养一张蚕光采桑叶的人工费就需要1200元左右。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给农户节约了不少时间,农户可把省下来的时间拿去自己采摘桑叶,这样就省掉了大量的支出。



“示范区引进了广西嘉联丝绸有限公司,对我们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卖茧方便了,以前卖茧要走上10公里远,来回很费时间,现在他们在家门口收茧,且收购价比外面还要高出一点。”提起示范区的建设,兰大爷尽是欢喜。


宜州区桑蚕产业办公室主任覃嘉庆表示,除了兰大爷上面提到过的问题,示范区还全面推广了蚕自动上蔟、电动撒石灰机等轻简化机械设备,让蚕农既高效又能环保的从事种桑养蚕。


近年来,河池市以科技创新、创意和创造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广西蚕业人才小高地、广西蚕业博士工作站、浙江大学和西南大学等大专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力量,建立桑蚕科研示范推广新型服务体系,加快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和蚕用新机具的研究。一是引进示范推广桑蚕优良品种。在桑品种方面,推广和引进桑树“三倍体”、桂桑优系列、粤桑、湖桑系列等,在蚕品种方面推广使用“两广二号”、“桂蚕2号”、“ 桂蚕N2”等桑蚕品种,以及开展中、低产桑园改造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二是大力推广省力化技术和具器。广泛使用“桑枝机械伐条”“框叠式小蚕共育”“大蚕简易大棚饲养”“ 轨道式给桑”“自动上蔟技术”“快速采茧器”“新桑园快速成林丰产”等省力化技术。


省力化取茧器


河池市农业局局党组书记、局长蒙建军表示,目前全市桑蚕示范区主要建设内容有:


一,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突出经营组织化;二、引进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人才、技术和资金的优势,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服务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三、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突出装备设施化。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推进示范区水、电、路、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示范区基本发展条件;四、实施规范化管理,突出生产标准化。建立一整套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实行生产技术标准化、操作规程规范化、生产环境无害化,实现蚕桑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五、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突出要素集成化。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向示范区集聚;六、结合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示范区资金互助社和担保基金,形成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七、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蚕桑资源、区位等优势,积极推进桑蚕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延伸产业发展空间,大力开发桑蚕产业链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