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北京市草桥工商局电话(北京丰台区工商局电话)

□北京市陈阳 报道


图为新扩建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如今,该纪念馆已工商局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曾指出:“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王瑛、沈浩等众多优秀干部,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焕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牢固树立和忠诚实践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言行一致地回答了什么是共产党员人生最高追求和最大价值这个根本问题。”目前,有关部门正按照2014年底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编写《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收入了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即将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材料。


一面理想信念的旗帜,在聊城的上空已经高高飘扬了20年。


1995年,党中央号召在全国开展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中央宣传部批准在聊城建立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今年3月10日,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的30名师生,怀着崇敬的电话心情,缓步迈进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献花篮,三鞠躬,跟随讲解员聆听孔繁森那动人的事迹。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赴藏工作。要走了,他默默地来到87岁的老母亲面前,又一次为老人梳理那稀疏的白发。已是风烛残年的老母亲抚摸着儿子的头问:“咱不去不行吗?”孔繁森哽咽着说:“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咱得给公家办事啊……”“那你就去吧,俺知道公家的事儿误了不行,多带些干粮、衣裳,路上可别喝凉水……”孔繁森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扑通”跪倒在老母亲的面前,流着眼泪对母亲说:“娘,儿走了,您可要多保重啊!”说完,给老母亲磕了一个头,便依依不舍地踏上了西去的征程。看到这儿,师生们热泪盈眶。


20年来,参观的人来来去去达到1200多万人次。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他们的境界得到了升华,他们的干劲得到了提高。孔繁森精神像一个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滋润、感动、激励着一个个参观者。


宣传好孔繁森,首先要学习好孔繁森。肩负着这一历史重任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工草桥作人员,喊出了“用孔繁森精神宣传孔繁森”的口号,做出了一件件令人感动的事迹。


●拼出一个高速度


——屋里点着火炉,地板盖上棉被,春节施工不停,硬是创造了一年干成扩建改陈工程和当年两次布展的奇迹


2013年3月,孔繁森纪念馆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加快孔繁森纪念馆扩建进度,确保在2014年2月26日如期开馆,迎接全国各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参观。该工程规划投资7471万元,按百年建筑标准和人防示范工程设计,达到抗震八级,抗核打击六级标准,是目前我国首家按照绿色节能建筑标准设计建设的低碳纪念馆,聊城市第一个执行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公建示范项目,聊城市首个百年建筑和英模文化主题公园。


面对这一政治任务,全馆干部职工像孔繁森那样,迎难而上,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低温作业、资金紧张、春节期间施工人员不足、材料供应困难等不利因素,倒排工期,加班加点,日夜奋战。


隆冬时节,为保证施工质量,达到施工的温度要求,大厅内挂上棉门帘,点上木炭火盆北京,大厅外每铺上一块石材,就盖上一床毡毯。关键时候,馆长高杉每天只睡3—4个小时,常常数昼夜盯在工地上,累得两腿直打颤,“最大的奢望就是在地上躺一会”。分馆馆长程兴普腰椎间盘突出,疼的直不起腰,悄悄到附近门诊打个封闭,一天也没离开过工地。


办公室主任段博维的爱人在省外工作,女儿也处在高中学习的关键阶段,但她仍然一心扑在工地上,在机关管理和各单位协调方面,做着一项项琐碎而又艰难的工作。在查出乳腺疾患之后,顶着吉凶未卜的思想压力,在协调工程资金和编报2015年预算的关键时刻,她推迟手术50多天,妥善安排好工作才去住院,动完手术后没休完病假就提前返回工作岗位。


当万家灯火合家团圆过春节的时候,纪念馆的同志们依然战斗在工地上,高标准完成了施工任务,土建和布展同时进行、交叉施工,一年内完成两次布展任务,这在全国纪念馆建设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练出一个好作风


——一天讲下来,常常是嘴丰台区唇干裂,一张嘴就有想吐的感觉。第二天经常失声,不能够讲话,但仍然靠着扩音器坚持


. 孔繁森纪念馆宣传部主任李燕,已经陪伴纪念馆走过了20年光阴。她从建馆就干讲解员,将孔繁森精神传递给了无数的观众。


孔繁森纪念馆节假日从未闭馆,李燕20年来也就从未有时间陪陪自己的家人,只能由丈夫陪伴孩子逛公园、散步等,丈夫也被女儿称为“星期天爸爸”。上世纪90年代,学习孔繁森的热潮在全国兴起,每天来参观的数千人,有时达到一万多人,纪念馆门前广场上能够站人的地方都挤得满满的。李燕和其他三个讲解员,每隔五分钟为一批次,顺次带领一批群众参观并进行讲解。虽然和上一个讲解员就丰台区隔着几步远,但一天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一批观众参观北京刚结束,又要给另一批观众讲解,一天下来,要讲七十多场。午饭也没有时间吃,常常得等到下午两三点,才匆匆吃上些泡面、火腿肠。“尽管工作如此的辛苦,我们还是坚持下来。这是一份令人尊敬的工作,因为我们在传播孔繁森精神。”李燕说。


令李燕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特殊的参观群体——监狱服刑犯人。在1996到1998年间,孔繁森纪念馆时常接待一批又一批即将刑满释放的犯人。她还记得第一次接待这些特殊人群的状况:“紧张得满手是汗,腿是哆嗦的,这里面什么样的人都有,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然而,当他们站在展厅之前,露出渴求的目光时,李燕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随机恢复了平常心,开始了正常的解说。


随着孔繁森的事迹讲解,这些人渐渐的有了情感波动,有的渐渐红了眼眶,但还是极力地掩饰着自己的感情。越往后讲,孔繁森舍己为人的精神愈加浓厚,渐渐的有低低的啜泣声在人群中响起,当讲到孔繁森与老母拜别的时候,犯人们终于哭出了声音,有的捂住嘴巴潸然泪下,有的跪倒在地嚎啕大哭。李燕也忍不住红了眼眶。监狱长反映,犯人回到监狱后,很多都写了忏悔书,顽固分子也积极交代,使案件有了更多、更大的进展。


讲解员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她既需要讲清楚人物的事迹,又需要解释出其中的思想感情,每一场都需要全身绷紧,投入极大的思想感情。一天讲下来,常常是嘴唇干裂,一张嘴就有想吐的感觉。第二天经常失声,不能够讲话,但仍然靠着扩音器坚持下来。轻伤不下火线,重病不忘岗位。孔繁森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为传播英模文化20年如一日的工作着。


2009年国庆前夕,国家举办“辉煌六十年成就展”,周会被选调到北京展览馆做讲解工作。由于时间紧迫,她要在7天之内记忆三万字的稿件,连所住房间卫生间里都粘贴着展览小样。到达3天后馆领导去看望周会,见到她时,惊讶地喊起来:“天呐!你3天竟然瘦了这么多!”这是工作压力所致。但是,生活中的变故也不期而至。到达北京第5天时,周会的丈夫给她来电:“腿疼,走不动路。”检查结果是股骨头坏死,周会心里突然觉得像天塌下来一样,换一个关节需要几万元的费用,家里拿不出啊。第6天丈夫的来电又响起:“咱妈要做开颅手术,脑子里长了一个瘤子。”周会很想回家,但讲了多年的孔繁森故事,孔繁森“舍小家顾大家”的自我牺牲精神,已经深深注入到周会的血液之中,她很快镇定下来,积极搞好在北京的讲解工作。她不负使命,圆满完成了为国家领导人的讲解任务,为聊城赢得了荣誉。工作结束后,她立即赶回聊城照顾丈夫和婆婆。


来孔繁森纪念馆参观的,有中央领导人,有各级干部,有各地群众,有各界人士。讲解员们在宣传孔繁森同时,也时时被前来参观的人感动着。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劳模电话吴仁宝,来纪念馆参观时,在孔繁森塑像前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他说:“孔繁森是一个好人啊。”周会在给一群小朋友宣讲孔繁森的故事时,问他们是哪里的学生,他们说“我们是孔繁森阿里小学的学生”。他们喊出这句话的时候,觉得特别骄傲,好像孔繁森爷爷就在身边守护着他们。周会看到高原来的孩子们黑红而又粗糙的脸庞,看到那虔诚的神态,感动得热泪盈眶。


孔繁森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就是在宣传楷模感动别人和自己,同时又被别人感动着的无数循环中,提升着自己的政治素养,磨练着自己的意志,锻炼出优良的服务作风。


●创出一批新内容


——孔繁森的事迹,还有很多没有收集起来,知情人大多年已古稀,如果不把这些宝贵的资料收集起来,对宣传孔繁森精神是个巨大的损失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孔繁森生前的一些事迹,还有很多没有收集起来,知晓他事情的人大多年已古稀,如果不把这些宝贵的资料收集起来,对宣传孔繁森精神是个巨大的损失。于是,我们在2013年底从五里墩开始进行了一项口述孔繁森的活动,寻找与孔繁森接触过的同事、战友、当事人、知情人,让他们回忆50年前孔繁森的点点滴滴,为一些感人细节北京市找到人证物证,最终制成一套口述孔繁森的影像资料。”高杉说。


研保室主任洪亚彬说,找到当事人谈何容易,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线索比较模糊,有的几十年来换了多个工作地方和单位。洪亚彬说:“我们为了找人跑了不少地方,去年我们访谈组山东,重庆,成都,山西等等都跑遍了,找到了孔繁森卖血时为他抽血的护士长刘业香、见证孔繁森为老人吸痰的警卫员崔建勇,让我最感动的是臧秀启老人。”


洪亚彬介绍,臧秀启老人是孔繁森在济南军区的老战友,是他们在1992年就开始寻找的一位老人,直到2014年7月份在江苏草桥镇才找到。臧秀启老人年轻时在工商局当过所长,老人的孩子也在工商局工作,于是就急忙打电话到工商局,联系老人采访的事。出乎意料的是,臧秀启老人的孩子却不愿意接工商局受他们的采访。是何原因?他们根据线索到处打听,在一个学校附近找到了一位知情的老人,老人带着他们三拐七拐地到了一个小胡同,一栋50年代的两层小楼,外表已是破旧不堪,进入屋内更是让人吃惊:这是一间空间很小的屋子,一台21寸的老式电视机,一个小风扇在头顶“吱呀,吱呀”地转着。


臧秀启老人说,自己现在住这样的房子并不觉得苦,只不过觉得生活得不好害怕给孔繁森丢脸,才不愿意接受采访。老人说起孔繁森的故事如数家珍:“我与孔繁森经常有书信来往,有时孔繁森还会带着爱人来看望我。记得有一次,孔繁森来找我,他不知道住处,就带着爱人慢慢打听,最后问了一个修车工才找到了我的住处。”


“在济南军区一起当兵的时候,有那种车厢很大、旁边有支篷杆子的大汽车,士兵在后面坐着,一经过枣树林时,杆子就会打到树枝,很多熟了的枣掉在车里,几个新兵有时还会拽些枣吃。孔繁森看见后制止了这种行为,一边将枣收到一个包袱里一边说,这是老百姓种的枣,应该还给百姓。之后就将掉下来的枣归还给了枣树主人。”

草桥

洪亚彬说:“受孔繁森影响的不只是臧秀启老人,还有老人的孩子。老人的孩子在工作中曾收到过10万元钱的回扣,当他拿到这笔钱时马上给了财务,他说‘我爸和孔叔叔是战友,我贪污、做坏事就等于是给孔叔叔丢脸,绝不能拿这笔钱。’孔繁森的所作所为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孔繁森精神是一种无形的传承,就像孔繁森为了给战友理发买过一个推子,后来这个推子给了臧秀启老人,老人又利用这个推子继续给别人理发直到坏掉。这把推子上寄托着孔繁森精神,臧秀启老人是利用推子将其传承下去。”


臧秀启老人还告诉洪亚彬一个孔繁森巧妙化解军民矛盾的故事:在一个玉米收获的季节,士兵在军营附近种了一片玉米,周边居民时不时来掰几个带走,这个问题让执勤的士兵很苦恼,强行禁止很可能破坏军民关系。怎么办呢?孔繁森告诉大家:“都不用管了,我来。”孔繁森叫上臧秀启来到了玉米地,看见一个老太太在偷偷地掰棒子,孔繁森走过去对老太太轻柔地说:“大娘,这些棒子你背得动吗?”老太太一看是军人,就尴尬地回道:“背得动,背得动。”“怎么就拿几个棒子,多拿几个,我给您背回去。”孔繁森又掰了几穗玉米,塞进老太太的包里,然后扛上肩就给老太太背回了家,感动得老人逢人就说这件事情,并主动帮助制止这种做法,以后,来玉米地掰玉米的人越来越少了。


采访结束时,洪亚彬告诉我们,孔繁森纪念馆今年2月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博物馆”,语气里透出欣慰和自豪。


(稿件由本报实习生:吕宜岭 陈阳 杨碧晴 郭剑 战天骄 王宁 张鹏 马婧 李叶 刘延龙 王欣宇 虞蒙 石方卉 共同采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