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意外保险合同的终止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保险合同终止?有哪些原因导致保险合同终止?)

为什么常说保险十买九坑?为什么常说保险这不赔那不赔?


看完这篇文章,你一定心如明镜。


大师兄的目的很简单,不再希望你被业务员牵着鼻子走,而是能更好地驾驭和利用好保险。


很多人其实是信赖保险的作用的,但又忌惮保险层出不穷的套路。


比如,每次看我文章下面的评论都跌宕起伏,精妙绝伦:



其实,只要找对法子,避开坑,买对保险并不难。


下面是我入行以来,总结的保险常见的两类“大坑”,这篇文章,我也会把这些坑一一厘清,让保险光着屁股跟大家见面。




一、销售误导的“坑”

说句实话,大师兄最讨厌的职业是“销售”,最敬佩的职业也是“销售”


讨厌销售的死缠烂打、油嘴滑舌,敬佩销售越挫越勇的信心和耐心。


就拿保险销售来说,行业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还能坚持本心,销售保险,那你是真英雄。


不过,保险销售滥竽充数者太多,讲清保障的没几个,看懂条款的更是沙里淘金,由此也给保险博得了很多名声:保险都是骗人的;保险只有两个不赔,这不赔那不赔。


保险销售误导的坑,小则受气,大则拒赔。


其中,以下 3 种可以说是销售误导最常见、影响最严重的坑,坑值等级最高,务必要重视。




1、健康告知随便填—保险买了个寂寞

保险能不能买,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取决于“健康告知”


说白了,也就是保险公司需要审核你的健康状况。


健康正常,保险公司求着你买;健康异常,唯恐避之不及。


健康告知随便填,相当于保险买了个寂寞,就跟买彩票一样,能不能中,都在赌。


然而,就是如此重要的事情,却被某些无良销售连哄带骗,满嘴跑火车:“只要没住过院,健康告知都填否;如果不确定,那就凭感觉填”。



压根没把健康告知的的重要性放在眼里,


也对,毕竟这些人的眼里只有“提成”,只管卖不管赔。


不过,大师兄要说的是,不认真对待健康告知,足以颠覆我们的理赔结果。这不是大师兄在吓唬谁,实在是拒赔案例见得太多了。


所以,如果大家不想跟保险公司推诿扯皮、对簿公堂,前提还是要认认真真做好健康告知。


具体怎么做,其实还是那 2 句口诀:“有问就答,不问不答”


这种做法当然也是有法律依据的:


《<保险法> 司法解释二》第 6 条:投保人的告知义务,限于保险公司询问的范围和内容。


总之一句话,能买就买,不能买就作罢,千万不要带着赌徒心态去坚持投保,一旦出了事,不仅白交几十年保费,关键时刻连一份有效的保障都没有,得不偿失。


所以请大家一定要做好如实告知,避免以后理赔不了的情况。





2、熬过两年一定赔

“两年不可抗辩”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许多权益,但要说它“熬过两年一定赔”,那就是保险行业最大的谎言了。


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是基于《保险法》第 16 条:



简而言之,就是这 3 句话整体表达的意思:


(1)对于健康告知,保险人有义务询问,投保人也有义务如实告知;


(2)投保过程中,若投保人隐瞒部分事实,且这部分事实会影响承保结果,两年内,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或拒赔;


(3)投保后,若保险合同超过两年,不管投保人有没有如实告知,保险人都不得解除合同。

条款的本意是好的,但却被一些良莠不齐的业务员为了销售保险而钻了空子,很多业务员会拿这条条款去引诱消费者带病投保,并声称过了两年一定会赔。


遇到这种情况,保险公司的第一反应就是“拒赔”


特别是,投保时重疾已经发生或拖延到 2 年后再进行理赔的恶意隐瞒行为,法院也不一定会帮你,到时候的理赔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


总之,大家不要存在幸存者偏差,两年不可抗辩并不是我们带病投保钻空子的理由。




3、存款变保险

保险名声臭,银行有一半功劳。


去银行存钱反被忽悠买保险,新闻漫天遍野,父母深受其害。





很多人去银行存钱,被工作人员推荐购买其他“收益更高”的产品,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很多人没有过多考虑就掏钱了。


等到急用钱上银行取时,才发现“存款变保险”,急用钱时只能退保,而退保又面临着损失,把老百姓套路的体无完肤。



当然,除上面 3 条外,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销售误导,需要我们用火眼金睛去看待:


(1)关于理财险,把不确定的分红说成是确定的,以历史较高收益率宣传并承诺保证收益;


(2)诱导消费者退保购买新产品


(3)假借产品停售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实际并未停售


(4)不顾投保人经济情况,硬推高价产品,保险反而成负担


(5)一味盲从大品牌,贵的才是好的
......


如果你踩了任意一条,也决不能当闷葫芦,大师兄教你 3 招讨回公道:


① 与保险公司友好协商,和平解决


② 通过银保监会投诉,介入调解


③ 上诉法院,终极大法




二、产品类型的坑

保险产品琳琅满目,一着不慎,多花十几万冤枉钱在所难免。


其中,有 3 类产品,未见其物,先闻其名,已然让消费者深受其害。


其一,号称“有病治病没病返本”的——返还型保险;


其二,号称“一张保单保所有”的——捆绑型保险;


其三,号称“既有保障又有分红”的——分红型保险。



这三类保险的坑,赤裸裸的被割了韭菜,妥妥的交了智商税。


下面不废话,我们直接来看这三类保险是如何坑人的:




1、返还型保险

保险,本身就是一份射幸合同,对购买人而言,他有可能获得远远大于所支付的保险费的收益,但也可能没有利益可获。


而返还型保险,无疑是为赌注加码,拿多交一倍甚至更多的保费去为“返本”买单。


我们只知道其“有病治病,没病返本”的口号,却忽略了返本的限制条件。


要想顺利返本,必须满足两个硬性要求:不能生病,不能身故


然而,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几十年内健康顺遂,中途一旦出险,那不仅不会返本,几十年多交的保费也打了水漂;有一计孙子兵法很应景:“本想着一石二鸟,到头来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文字苍白无力,我们直接上案例,来算算这笔账:



可以看到,附加返还,价格直接贵了一倍,


如果顺顺利利(未生病、未身故)到了66岁还行,至少可以一次性返还 40.3 万;


而如果66岁之前一旦出险,那就亏大了,这笔钱不仅不返还,之前多交的保费也打水漂了。


拿十几万去为一个“返本”买单,这赌注未免下的大了点。


所以,不要觉得有返还就是锦上添花,如果我们把每年多交的 9337 元拿去理财,只要年化收益达到 2.9% ,在 66 岁同样能拿到 40.3 万,只要高于 2.9%,那我们就是赚的。


这样一来,既规避了双重风险,又有稳定的财富增长,何乐而不为?


所以对于90%的普通家庭,我更推荐配置消费型保险,实用又划算。


消费型重疾险精选:买30万保额赔45万




2、捆绑型保险

捆绑型保险的魅力在于:“一张保单保所有”


不管是生病住院,还是身故残疾,都在保障范围内。


乍一看,觉得挺好,别人三四张保单才能解决的事,我一张保单搞定,省了不少麻烦。


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偷懒心理,才给了保险公司割韭菜的可乘之机。


捆绑型保险是如何坑人的?一起来看,诸如此类:



我们先来剖析一下这张保单:


21万的终身寿险 20万的终身重疾险 20万的长期意外险 5万元的意外医疗 杂七杂八;


身故、意外、医疗和大病风险都保上了,看上去还挺不错,但其实很多坑就在细节中。

首先,寿险和重疾险保额共用,二赔一


如果生了大病重疾险赔了 20 万,寿险就只剩下 1 万。


相当于你交了两份钱,只获得一份保障,这赔本买卖,我们就不凑热闹了吧。


其次,意外险的保障,垃圾的很


20 万保额一年 780 元,而一年期的意外险 50 万保额一年才 100 多,保费贵了十几倍,而且还没有意外医疗保障。


虽然又另外附加了一份意外医疗,但一年得 318 元,抢钱呢?这个价钱可以买到 100 万保额,而且身故/伤残/意外医疗/住院津贴/猝死保障一应俱全,保障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最后,整体保障太差,价格太贵。


保额整体偏低,20万俨然不能满足现在的消费水平;而5000多元的保险配置,足够让这保障翻上一番。


以上三坑,便是我不推荐捆绑型保险的理由。


其实,各类险种分开买,只要搭配合理,价格也不贵。


5000元的预算完全可以买齐重疾险 医疗险 意外险 寿险,甚至比线下一份重疾险还便宜。




3、分红型保险

分红型保险,既能保障,又能拿到分红收益,一举两得,也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


很多人听到“分红”就两眼放光,其实暗藏着许多消费者不知道的陷阱。



(1)分红险收益低,而且收益并不确定


一位客户的真实案例分享:


5年前妈妈被忽悠买了“分红两全型保险”,年缴万元保费,说是合同期满可以全额返还。


刚好今年到期,我拿出保单按照合同条款按了一通计算器,结果算完到期利息还不如银行三年定期高。


分红险的收益,在保险公司股东拿走大部分利润、扣除运营成本以及各项费用后,剩下多少钱可以分、怎么分,完全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意愿,这些并不透明,所以有的年头分红是 0 都很正常。


而且分红险的分红是不确定的,不会写在合同里,无法保证



(2)分红型保险,保障并不好


就拿我身边的一位小伙伴为例,多年前妈妈由于被业务员误导,买了一份带分红的两全保险。


保单信息如下:



主险为两全保险,附加险为定期重疾。


奇葩的是年交 6 千多保费,保额才 2 万。


一旦出险,赔付的钱只怕是杯水车薪。

总结: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保险公司找客户的逻辑很简单:“充分筛选 精准收割”


不管是返还型、捆绑型还是分红型保险,都找准了受用人群, 然后看人下菜碟。




写在最后

保险的坑,大师兄总结了七七八八,帮大家避开 95% 的陷阱应该不在话下!


但大师兄必须郑重声明,刨了保险这么多坑,并非为了激起大家对保险的民愤,相反是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驾驭保险。


我们不能忽视保险的坑,但更要重视保险的作用。


大师兄团队每个月都要经手上百件理赔案例:


其中,每笔赔付保额后面,都是整个家庭的希望与经济支柱。


买保险,我们求的不是发财致富,而是为了风险降临后,能更从容的面对。


所以,与其仇视保险,不如试着与它做朋友。


不过,保险市场难免鱼龙混杂,为了卖出产品,有的销售人员不免会大放厥词,夸大保障范围、夸大产品收益;我们就算没有火眼金睛的辨别能力,至少也应该找到一两位专业人员为你出谋划策。


码了这么多字,挺不容易的,如果对大家有些许帮助,还望不吝赐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