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福建省国税局副局王钦明(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班子成员)


2014年5月,闽宁游击大队纪念碑落成时,王钦明(右三)与战友合影。



王钦明在撰写革命回忆录。


●赖全平 范日樑 李文桥


从1948年9月11日创建,到1949年10月29日宣布解散,一年多时间里,闽宁游击大队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为人民解放军432团进驻宁化扫清了障碍,在和平解放宁化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9月5日,笔者慕名前往宁化翠江镇北山社区,采访闽宁游击大队老游击队员王钦明。87岁高龄的王钦明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他回忆起6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


★ 借钱念书闹革命


  王钦明出生于宁化县淮土乡赤岭村贫苦农家,小学毕业后父亲想让他学做篾匠。王钦明想继续念书,便向堂叔王景云借钱上学,王景云被他的诚心所动,极力资助他进入道南中学(今宁化二中)读书。


1948年初,中共福州城市工作部(简称“城工部”)派遣邵敦等5人到宁化开展地下党工作,准备迎接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福建。王钦明当时在道南中学念初二,与廖逢祥、罗澄清是同学,邵敦老师是他们的班主任。邵敦老师多次利用谈心的机会动员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加入地下党组织的罗澄清后来也动员他入党,积极播撒革命火种。在邵敦老师的引导下,王钦明很快学会了传唱讽刺旧社会的进步歌曲,宣传共产党才能带领贫苦农民打倒地主、闹革命,带领穷人走幸福路。同年9月,王钦明加入西乡地下党组织,成为宁化“城工部”重要成员。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并大厦,几家茅屋雨水漏,几家朱门酒肉臭,几家穷人冻饿致死道路旁……”王钦明情不自禁地亮开嗓门,声情并茂地唱了起来。他回忆说,根据当地群众顺口溜改编的歌词脍炙人口,当年曾在学校周边和淮土一带传唱,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广大群众。


“要发动群众,建立西乡党组织,建立武装,迎接解放。”王钦明说,邵敦老师经常秘密交给他任务,除了让他利用回家的机会在淮土一带宣传革命道理,也让他在学校秘密油印革命宣传册,带领他参加张贴进步标语、抗丁抗粮、对抗伪自卫队、闹学潮等革命活动。


★ 劝导王景池起义


  1948年9月11日,闽宁游击大队在淮土乡青平村后龙山召开成立大会,王钦明任闽宁游击大队副指导员,开始有计划地扩大游击队队伍,夺取枪支弹药武装队伍。王钦明的另一个堂叔王景池曾任红军副连长,后因负伤流落他乡,时任凤山伪乡公所乡副队长,手下有10多人、10多支枪和不少弹药。


1948年寒假,邵敦老师找到王钦明和罗澄清等人召开骨干分子会议,研究分析如何快速扩大游击队伍、夺取武器等问题。会议决定,由王钦明创造机会,尽快劝导王景池带兵投诚革命。


王钦明利用春节机会,安排邵敦老师在自家住下,一起过春节。王钦明以招待堂叔为由,邀请王景池到家做客。大年初一晚上,王景池如约而来,王钦明热情接待了他,并介绍邵敦老师与他认识。酒酣之余,王钦明将王景池引至邵敦老师房间,自己站在门口放哨,确保他们的安全。邵敦老师将话题转到主题,从全国解放战争局势和宁化革命形势,谈到闽宁游击大队的组建,最后希望王景池识大局、明事理,积极支持革命,带兵起义加入闽宁游击大队。邵敦老师入情入理的一番话,说到了王景池的心坎上了,他当即表示愿意支持革命。1949年10月,王景池带兵10余人荷枪10支、子弹280发投诚起义,被编入闽宁游击大队第二分队。


★ 冒险为党送情报


寒来暑往,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胆大心细的王钦明带着情报多次往返在县城与西乡的崎岖山道上,饿了就啃随身携带的番薯片,一次次机智勇敢地躲过薛家坊岗哨的盘查,成为一名出色的地下党交通员。


因为通讯联络工作畅通,西乡地下党、游击大队的各项工作能及时得到县地下党的领导,西乡的革命工作得以顺利开展。1949年10月19日,闽宁游击大队71名队员在禾口与张史才的起义部队及马维祺的地方革命武装会合,一起进驻宁化县城。21日,宁化县和平解放。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32团进驻宁化。29日,按上级指示,闽宁游击大队将所有枪支弹药上交432团,闽宁游击大队宣布解散。


宁化和平解放后,王钦明先后在县农业局、畜牧水产局、曹坊区工委、县矿业公司、县经委等部门工作,直至1988年离休。离休后,王钦明曾任县关心下一代协会理事兼校外辅导员,今年,他被县征兵办聘请为廉洁征兵监督员,继续发挥老革命者的余热,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