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8月6日宣布,经过历时近两年的建设和试运行,互联网“上海市民政资金内控监管平台”年内将在全市所有区推广应用,率先纳入该平台审核发放的是“城镇低保”“农村低保”等六类社会救助资金。该平台将夯实内控监管手收费标准段,实现审批权与发放权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确保民政民生资金的精准预算、精准发放、精准记账。
试点范围扩大至7个区8互联网0个街镇
上海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增强,全市各类困难群众和基本社会福利保障对象已多达330余万。
由民政部门负责审批、发放的专项民生资金也日益增多,包括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回沪定居人员补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粮油帮困补助、支出型贫困补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金、资助参保个人缴费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人集中就业社会保险费补贴、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补助、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补助、老年综合津贴、新建慈善超市补贴等。
2020年初,试点应用范围已扩大至7个区80个街镇(乡),包括松江、崇明、长宁、普陀、虹口等。
试点应用期间,市民政局将“城镇虹口区低保、农村低保、特困供代理养、重残无业、特殊救济、支内回沪”等六类社会救助资金纳入平台审核发放。
截至目前,通过该平台,各试点应用区已累计安全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逾6亿元。
账户异常会及时发出预警
如何虹口区确保精准发放、不重不漏,确保严格监管、杜绝疏漏?以往这些救助资金由街镇,每个街道发放时各自视情实施,发放形式、时间节点、结算方式各不相同。
上海市民政资金内控监管平台强调权责分离、制约监督。
今后凡市民群众(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提出办理社会救助等相关民生资金的申请,均将由街镇先进行资格审批和待遇审批;审批通过的,转由代发银行校验个人信息与账户信息;街镇确认无误后,再报送区民政局复核并统一将相关资金直接打入申请对象的个人账户。
换言之,民政资金必须经过“业务审批系统审批”和“资金内控系统校验”两道关卡,最后才由区民政部门通过签约银行统一发放,且直接打入民政对象个人账户。在此期间,市民政局通过信息化手段记账予以全流程监管。
上收费标准海市民政资金内控监管平台确定的上述操作流程,将民政资金事项的“政策制定、资金发放、对象审核”三个环节,分别设置在市民政、区民政和街镇三个层级,彻底改变了过去相关民生资金在街镇层面“既审批又发放”“既管事又管钱”的做法,实现了“管事的不得管钱,管钱的不再管事”的代理新目标,夯实了“对象审批”与“资金发放”两项权力之间“各自独立、各有监管、互相制约”的监督机制,有效防范了相关民生资金发放中的风险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相关民政资金从申请、审批,到复核、发放,凡涉及市、区、街镇三级部门的所有业务流转,一律通过吗上海市民政资金内控监管平台在系统上完成,因此得以实现了“全流程的电吗子化闭环管理”,实现了“实时记录、修改留痕、全程留痕”,基本杜绝了资金发放环节中的手工处理、人为篡改,减少了人为风险。
上海市民政资金内控监管平台还设有“差异项预警”机制,对因各种原收费因导致的特殊情况、账户异常等,都会及时发出预警。区民政部门接警后,必须第一时间督促街镇查处,有效保证了民政民生资金的发放安全。
上海民政资金发放建立阳光防贵火墙
上海市民政资金内控监管平台已与10家银行实现了“专线连接”,通记账过有效的账户信息校验和身份信息实名稽核,可以杜绝因人数与金额庞大,可能导致的各种“意外”。
上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解读,在资金发放环节,采取的是“银行直发”方式,点对点打入对象个人账户,大大提高了资金首发成功率。同时,由于补贴资金不再下到街镇,减少了流转环节,降低了基层在发放环节中可能存在的人为风险。
上海市民政资金内控监管平台给民政救助对象带来了颇多益处。
上海市民政局希望,
未来把由民政部门发放的各类民生资金,包括个人类补贴资金、机构类补贴资金等,全部纳入该监管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市对收费区”“区对街镇”的三级网络全程监管,为上海民政资金发放建立一个阳光透明的安全防火墙。
贵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