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金融机构受益所有人如何识别(金融机构应衡量客户及其实际受益人)


何为新市民?按照银保监会口径,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全国约有三亿人。新市民群体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既不是传统的城市居民,也不同于传统的农民,相当部分人已经长期居住在城市,但城市尚未完全吸收接纳他们。


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六大领域存在迫切需求,必然也存在相关联的金融服务需求。从金融视角来看,新市民群体普遍存在抵质押资产不足、信用信息欠缺、收入与还款不匹配、金融知识和意识匮乏等金融资质缺陷,导致金融机构在收益成本匹配、风险有效管控等方面面临现实障碍。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占比达到七成以上,省内劳动力流动较为活跃,总体呈现山区人口向沿海产业集聚态势;同时,福建也是人口跨省流动大省,在外经商求学务工人数众多,也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外省劳动力。因此,福建兼具新市民输出地与输入地双重属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近年来,福建银保监局从经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致力于在服务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方面开拓创新,加强与地方政府联动,探索开展了普惠金融“百千万”工程、“银团合作”、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支持夜间经济发展等相关工作,在实践与近期调研基础上形成了一些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思路。


1、探索“城乡联合贷款”模式


针对输入地、输出地跨空间协同,破解抵质押品不足难题,福建银保监局转变金融服务以所在地为主的思维惯性,从新市民输入地和输出地双向启动,探索“城乡联合贷款”模式。具体运作模式:以邮储等贯通城乡的全国性银行为例,可以新市民工作地的网点为贷款主办行,劳动力输出地的网点为贷款协办行。主办行提供信贷资金并做好贷前调查、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协办行办理县域农村住房、土地、林权等资产抵押手续。主办行、协办行按协商比例出资,相关收益和风险由主办行和协办行按协商比例分成。


2、依托供应链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


传统乡土观念往往使得新市民在输入地呈现出一定的产业聚集性,群体内部存在大量的信息交互,如福建三明沙县农民外出形成的“沙县小吃经营群体”、福州永泰县和龙岩上杭县等地农民外出形成的“建筑产业工人群体”。


针对上述情况,福建银保监局拟强化银政联动,推动银行业机构与输出地政府合作,以输出地在外务工人员形成的产业集群为发力点,选择上下游产业链条清晰的行业,搭建金融科技服务产业平台,嵌入银行收银系统,打造线上供应链,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集群”新市民“集中上网”,建立集群产业经济活动“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银行为相关产业提供“供应链 订单”“供应链 流水”“供应链 应收预付款”等供应链融资模式,解决新市民贷款缺乏创业就业数据信息问题。


3、创设差异化金融服务产品,破解收入与还款不匹配难题。


目前,新市民群体工作流动性相对较高,可支配收入普遍不高也不稳定,收入状况以及收入周期与银行传统还款要求存在错位。


针对上述情况,一方面,福建银保监局将指导银行业机构改进信贷产品还本付息方式,针对创业新市民设置“随心贷”,根据新市民创业前期缺收入、后期资金相对充裕的特性,允许前6个月内免于偿还本息或仅偿还小额本息,6个月后根据经营收入状况自主增加本息还款金额,1年后再与银行协商确定较为固定的还款方式,从而破解创业者初期收入与还款能力不匹配问题。另一方面,将指导银行业机构与大型网约车公司、家政中介机构、物流速递配送公司等新市民集中就业机构合作,由就业机构提供担保,根据新市民租房等固定性支出测算,给予6-12个月生活支出的临时周转资金支持,解决新市民初到城市与找到工作之间的衔接段资金需求,助力新市民在城市顺利安家就业。


4、设立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破解创业就业资金不足难题


新市民既有进城务工农民,又有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前者可能存在开设路边摊、便利店、餐饮店等小摊小贩的经商需求,后者也有创办企业等相对高端的创业需求。总体而言,创业者前期资金大量投入经营,产出相对滞后,创业初期最渴求资金投入却最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


针对上述情况,福建银保监局联合人社、财政、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宁德、龙岩普惠金融试验区设立46个创业就业金融服务中心,为进城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各类创业就业人员提供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就业信息咨询等服务。中心对创业就业贷款开拓绿色通道,作出优先审批、限时办结的服务承诺,探索人社部门审核借款人资格、担保机构尽职调查、金融机构贷前调查“多审合一”模式。财政部门下达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为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全额贴息。至2021年末,辖区创业担保贷款余额9.13亿元,支持创业5716户。


5、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破解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匮乏难题


现有新市民群体接受金融服务较少,风险防范意识低,无法准确识别金融营销“套路”,较易成为非法集资、洗钱、诈骗等非法行为的受害者。同时,部分新市民金融知识不足、征信意识不高,容易冲动消费、过度负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