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将军(原四川省省委书记在军区设办公室)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授衔时,有10位参加过长征的四川籍红军将领被授予中将以上军衔;其中,朱德、刘伯承、聂荣臻被授予元帅军衔,与湖南被授予元帅军衔的人数一样多,同样为最多的;罗瑞卿、张爱萍、陈伯钧、傅钟四位被授予上将军衔;毕占云、贺诚、吴瑞林三位被授予中将军衔。


朱德(1886.12.1-1976.7.6)


原名朱代珍,后曾改名朱建德,字玉阶。四川仪陇马鞍场李家湾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3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任起义部队第一师师长,4月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5月任红军第四军军长。1930年起任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司令。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六、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


刘伯承(1892.12.4-1986.10.7)


原名刘明昭。四川开县赵家场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1928年留学苏联。1930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932年起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参与指挥上党、邯郸、陇海、定陶、豫北、鲁西南、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年起任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1957年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1966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聂荣臻(1899.12.29-1992.5.14)


四川江津吴滩镇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1927年任中共前敌军委书记,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32年起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政治委员。1937年起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参与指挥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市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1956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科学小组组长。1958年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委主任。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2年5月14日在北京逝世。



罗瑞卿(1906.5.31-1978.8.3)


四川南充舞凤清泉坝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1928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闽西游击大队大队长,红四军第五十九团参谋长,纵队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1932年起任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中央红军先遣队参谋长。1935年起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陕甘支队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红军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1945年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野战军政治委员,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正太、石家庄、太原、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9年起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78年8月3日在德国逝世。


张爱萍(1910.1.9-2003.7.5)


四川达县张家沟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上海从事秘密工作,历任共青团中心县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局秘书长,少先队中央总队训练部部长,总队参谋长、总队长。1934年起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一、第十三团政治委员,军委骑兵团政治委员、代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司令员。1941年起任新四军三师九旅旅长,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参加了渡江与解放浙江沿海岛屿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七兵团司令员兼浙江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1954年起任副总参谋长兼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委主任,国家科委第一副主任,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主任。1980年起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2003年7月5日在北京逝世。


陈伯钧(1910.11.26-1974.2.6)


原名陈国懋,字少达,号稚勉。四川达县人。1926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三团排长,第四军教导队副队长,第三十一团连长。1930年起任红二十军二团政治委员,红军学校第三分校学生总队政治委员,红三军第七师师长,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军长,军团参谋长。1934年起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师长。1935年起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四军参谋长。1936年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军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O师三五九旅旅长。1938年起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第二分校校长。1940年起任军事学院副教育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热河执行小组代表,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兼东北军政大学上干大队大队长,东北军区第一前方指挥所副司令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四十五军军长。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0年起任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兼学术研究部部长,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1957年起任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4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


傅钟(1900.6.28)


四川叙永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共产主义小组。1925年任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书记。1926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任中山大学学生会总支部局副书记,翌年转入列宁格勒军政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第十二师政治委员,随营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彭(湃)杨(殷)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兼第十师政治部主任。1932年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35年起任中共川康边省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部长,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1938年起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八路军政治部主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兼新华日报社社长。1946年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四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9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



毕占云(1903.10-1977.2.27)


曾用名毕瑞祥。四川广安禄市人。1922年入川军当兵,后入湘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年10月率所部126人起义,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特务营,任营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起任红四军第二纵队支队长,红十二军第一O二团团长。1932年起任红十二军参谋长,代军长,红七军第九师参谋长,红二十二军第六十六师师长,军参谋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补充第一师师长。1934年起任红八军团参谋长,中革军委第二科科长,红四方面军总部二科科长,西路军第五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副局长兼参谋主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参谋处处长,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军委总部二科科长。1939年任太岳军区参谋长。1941年任太岳纵队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1949年任河南军区副司令员。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1961年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7年2月27日在郑州逝世。


吴瑞林(1915-1995.4.21)


原名吴尚德。四川巴中吴家河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川陕甘少年先锋营营长,少年先锋团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共青团团委副书记,共青团通江县委书记,少共川东北特委书记,中共大金省委组织部部长兼少共大金省委书记,大金省干部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鲁东南临时特委书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支队政治委员,中共泰山地委军事部部长,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警备第二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参谋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安东军区司令员,辽南军区司令员兼独立师师长。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军长。参加了东北1947年攻势作战及辽沈、平津、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长。1950年任志愿军四十二军军长。1952年回国后,任海南军区司令员。1959年起任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1968年起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常务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 1995年4月21日在北京逝世。


贺诚(1901.11-1992.11.8)


曾用名贺宗霖,字润之。四川三台龙门场(今射洪)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被派往广东国民革命军中做医务工作。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任起义总指挥部军医处处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军医处处长兼海陆丰后方医院院长,中共汀连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军委总军医处处长,红军总医院院长兼政治委员。1932年任中革军委抚恤委员会主任。1934年起任总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兼红军卫生学校校长和政治委员,后兼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卫生局局长,中央纵队第三梯队队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1937年赴苏联先后入民族殖民地问题研究学院和莫斯科中央医师进修学院学习。1945年回国。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和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和政治委员,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1975年任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195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92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