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安庆工程税务筹划(土石方工程税务筹划)

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上,安庆作为长三角重要的辐射极,必须抓住机遇,适应新的战略形势,突破原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谋求以安庆主城为龙头,涵盖桐城、怀宁、潜山为核心区域的城市群,即探索宜桐怀潜同城化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


散文 乡愁中的年味



一、同城化的外部条件已经具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商品、资本、交通、人才等各类生产要求的分配机制,不再是政府主导下的计划分配与调拨,而是“看不见的手”在进行资源有效配置。但是,受制于交通滞后,产业链的伸延与中心城市对区域市场的辐射力无法充分发挥出来,颇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局面,至此,安庆作为皖西南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作用逐渐下降。


在向工业化进程推进的时候,地区经济乃至区域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工业。安庆作为农业大市,本来就存在着工业基础薄弱与创新不足,很长一段时间安庆工业就是石化、纺织、汽车零部件“老三篇”,尤其是“渡江战役”运动式的改革破坏了安庆产业基础,使安庆经济大伤元气。此时,作为安庆经济主力安庆石化又收归中石化集团,具有龙头作用的主城工业就此失去“半壁江山”,尤其是税收的90%以上离开了安庆,财政自我供给能力大不如沿江其他城市。同时,市辖三区产业基础几乎空白,唯以发展的则是低门槛“全民经商”,颇似“摊大饼”,看似很繁荣,实际上是为其他人作“嫁衣”。因此,安庆因经济体制转型滞后错过了一次机遇。


因为交通所限,物流发展无法突破,尤其是长江如同一道天堑。虽然高速公路通畅,由于我市产品生产与配套能力不足,高速公路运输也是为其他地方发展提供便利,真正进出安庆高速路口,尤其是货物进出没有突破性增长,况且担当大运载量的铁路还是断送路,不能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互联,故而运载能力难以与沿江其他主要港口城市相比,即使是有发展潜力的集装箱运输,不少企业还是取道其他港口走单。因之物流、客流增长乏力,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旅游、商贸、文化产业发展艰难,形成一个死结,使得整个产业体系难以换档升级。可见,基础设施发展不足,就成了影响安庆经济发展的最关键性的瓶颈,当然更高层面对安庆在安徽乃至长江流域的整体战略布局失当不无关系。


但是,安庆面临的这种局面正悄然发展变化,安庆作为中心城市的功能性延伸有了物理性的杠杆,完全能够承载安庆主城产业的聚合力、带动力与对外辐射力,并在体制机制上为构建安庆主城、桐城、怀宁、潜山同城化创造了条件。


随着京九高铁即将建成,并与原有的合九铁路形成合力,这无异于打通了安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任督二脉,使得安庆作为区域中心性城市作用的发挥有了重要承载体,城市功能的发展得以延伸。基于在建的岳武高速、靳太高速、北沿江高速等等,安庆对外发展的交通大格局基本成型,如果谋划好城西海口铁路、公路两用桥,打通安庆西向经石牌到太湖的快速通道,安庆经济发展的经络就更活了,这是安庆释放经济活力的重要条件。


经历次贷危机后,在产业调整与优化中,安庆抓住了机遇,找回了发展的“灵魂”,新型产业、首位产业进入高成长期,不再局限于“老三篇”、“摊大饼”式的旧框框,食品、汽车、功能膜、医药,以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高速成长,资金、技术、人才、物流形成了“海水冲击”长江浪的“倒灌现象”,而且各要素相互支撑。由此,安庆经济发展,经历体制转轨从全省第二降为第三,枞阳划出后落入第四之后,如今追平了马鞍山,有望重新稳坐全省第三位次,需要注意的是,其间芜湖与马鞍山分在行政区划中划入无为、和县,这从另一个层面验证了安庆发展的潜力,犹如潜龙在渊、蓄势勃发。


安庆进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需要找准发展的角色定位,担当长三角一极的重要作用,这是党和政府赋予安庆新时代的使命。行政体制的突破,潜山升格为市,其功能也得到加强,一个全新的城市群格局呈现出来,即以安庆主城与桐城、潜山三市合围的城市区域。在这个区域型城市群中,安庆副城——怀宁高河与高铁西站处于三角中心,其交通物流的枢纽地位明显具有牛顿定律的优势。由此形成的宜桐怀潜三角型同城化格局,完全可以实现共建共享共荣,实行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更好的发挥金融、人才、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加速器作用。如果区划体制上,争取到实现安庆跨江发展与东扩拓展,这个城市三角区的活力必将如虎添翼。


二、宜桐怀潜三角形同城化思路


构建宜桐怀潜同城化的基础,是人员更加方便的自由往来,货物等生产要素高效的流动。同城化的重要性,在于建设更紧密的经济共同体,改变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使各类生产要素更加有效配置,发挥出各自优势,合力提升产业链、价值链,相互给予“市民待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破除各类制度性、体制性障碍,形成更具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共同体、中心圈,打造安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增强版,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带动桐城市、潜山市加快发展。


安庆现实的地理条件是“山河”占据半壁江山,长江与大别山区属于重要的生态保护区,那么,区域经济增长的重点也就是在同城化的三角区内。因此,区域同城化的实质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在于寻找发展的共同点、产业的对接点,优势的共享点,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有效的释放科技创新与改革开放的活力。


打造皖西南城市圏,确立功能定位。安庆城市定位需要重新考量,主城定位不宜替代宜桐怀潜同城化的定位,需要从同城化区域的新优势、新角色、新时代着眼,立足于同城化板块的现实条件与未来发展,在长三角及长江经济带的大格局中谋求定位。这一区域是皖文化的发源地,更是在国家层面上的皖江文化核心区,名人荟萃,文化包容,流派纷呈,甚至是国粹。这一区域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徽商传承,工业记忆与徽商名号,老街古巷与风土人情,即便是当代也还有桐城乡镇企业的亮点。客观地讲,宜桐怀潜同城化的外部条件与时机基本成熟,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化工、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与人才、科技方面有诸多共同点。安庆大物流的重心有望移位于茶岭月山区,由此形成合纵连横之势,形成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快速流通格局,是安庆作为中心城市对外辐射的重要传导中心,助力各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强空间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空间布局合理有助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从安庆地理空间上看,大别山区与长江属生态保护区,发展以山水为主要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人口、产业等集中在宜桐怀潜组成的同城化区域板块中,这就需要在同城化的体系中战略协同、目标一致,分工明确。总体上,要以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对外开放、商事制度、社会治理等领域为重点,创新商事与公共安全协同管理新模式,在协同平台上开展公共服务,建立统一的交通网络体系。在政务服务上,实现区域内异地办理各类事务。在交通运输上,以高铁西站为中心,建立到安庆、桐城、潜山的多联式货运网络,城市之间互联互通的公共交通网络。在产业布局上,以各自开发区为中心,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链与相互关联的经济走廊。在对外开放与物流管理上,建立统一的口岸与物流管理机制。在医疗、养老上,构建同城化的服务体系,医保同城结算。在科技创新上,依托高校与科研机构,合力开展技术攻关,从而达到资源要素同用、城市营运同体、竞争优势同构,从而带动宜桐怀潜全方位合作,推进区域内由内向外同城化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共同体。


开放创新双轮驱动,培育优势产业。进一步培育交通新优势,发展多式联运物流业。提升主城出口吞吐能力,新建城西至山口到怀宁平山的快速通道,建设高河到潜山、潜山经新机场到高铁西站的快速通道,同时规划安庆主城、怀宁、桐城、潜山环型轨道交通。新建海口公铁两用桥,考虑到月山采矿区实际,依托铁路建设大体量货运物流,新建天柱山机场,发展空港物流,提升港口物流功能,用好B保和整车进口口岸的政策,积极探索自贸区建设,大力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规划建设科技城,围绕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培育科技核心竞争力,整合宜桐怀潜区域的科技力量,尤其是骨干企业的研究中心,依托市内高校,联合国内外大专院校,加强联合攻关,建设技术领先的科技岛,形成人才与技术高地,并在各开发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智造业,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制造业极化发展格局,成为各地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潜山筹划旅游学院,作为安庆师范大学的二级独立学院,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形成若干旅游经济圈与旅游基地。引导企业从优化产业结构出发,鼓励企事业单位在区域内开展相互投资与经营,进行功能性疏解以优化整合产业连,打造若干经济走廊,沿途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小镇,更好的吸纳返乡农民回乡创业,培育乡村品牌,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形成人口、产业、技术、市场等密集型的产业带。


三、宜桐怀潜同城化的政策建议


实现宜桐怀潜同城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把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持之以恒的加以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与我国其他大多数同城化区域不同,宜桐怀潜都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因此我市同城化推进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就更为顺畅。市委市政府成立领导机构和相应的统筹协调的办公室,明确市直各相关部门各自的工作职责按行业统筹区域内的目标任务与发展重点,牵头协调区域内重点工程项目、产业布局等。安庆主城各区、桐城、怀宁、潜山各相关部门之间相互对接,共同推进各领域工作。


实行规划先行。按照规划先行、民生优先、产业集聚的原则,市委市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从空间布局、产业重点、交通线路、卫生医疗等进行合理规划,从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增强区域竞争力上进行规划,充分调动各行业加快同城化进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励各行业自我创造。在户籍落地、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商事制度等方面,推进同城化区域内一体化。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促进产业内涵与技术含量提升,淘汰落后产能或疏解过剩产业,腾出空间发展新兴产业。要确立中长期发展目标,对接省乃至国家相关规划,以便纳入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


建设重点项目。着眼于整个同城化区域发展,明确一批重大的建设项目,既包括基础设施项目,更注重产业发展项目,既要促进城市产业极化,又要兼顾城乡协调。初期,要从优先促进人员交往、货物流通等市场要素配置出发,安排事关全局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以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与扩大对外开放。从长远看,要谋划好科技岛或科技城、自贸区或保税区、铁路物流园和空港物流园、区域大型医护中心和旅游分散中心、金融中心或投融资中心。各地要分别拿出项目安排草案,并在区域内进行重点项目衔接,特别是经济走廊项目、乡村旅游项目等,要使之更加优化、布局合理。


制定支持政策。区域内政策实行“市民待遇”,各地出台的促进政策采取普惠制。建立以市政府主导的政策支撑体系,由市及各辖区政府与怀宁、桐城、潜山分级负担,各地或各行业出台相应的辅助或补充政策。重大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技术创新或科技攻关、空间布局、人才引进、区域合作等,由市政府制定统一的支持政策。公安、民政、社会保障、医疗等建立统一的公共平台,着力促进就业、医疗养老等互联互通。创新招商机制,对于异地投资企业探索税收分享。筹建口岸物流管理机构,将商务口岸、交通海事与运管、发改的物流等职能整合起来,形成大物流开发格局。鼓励各类组织加强同城化研究,集思广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游记 敦煌莫高窟散记


(六尺巷)




(四牌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