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他自己追求的目标,而我的目标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韩青《入党志愿书》
2009年,我国非公党建刚刚开始,丰台区马家堡街道就成为北京首工商局批非公党建试点,还不到30岁的韩青接过考卷。“非公党建怎么非公经济搞?我就想先把楼宇非公企业里非公的党员丰台找出党建来。”韩青说,她走访了162家企业,可企业对非公党建不了解,让她吃了数不清的闭门羹。
从上学时帮助同学融入集体,到工作中集结党员找到组织,韩青以一片初心与真心,逐渐打开了局面。就拿“企业员工子女在京上不了学”这样的问题为例,韩青在通过细致调研后发现,其实是因为企业并不了解相关政策,而通过党建工作站的牵线、对接、服务中心沟通,很多类似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企业的门就非公此好进了。
12年过去,在韩青的带领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非公企业党员逐渐聚拢了起来。在辖区内,建立起了4个党总支、45个党支部,其服务中心中独立支部22个、联合支部23个,织就了马家堡街道党建非公党建“大网”。去年,新冠疫情“非公经济阻击战”打响,韩青和党丰台员们一起建立楼宇防疫机制、帮助企业复产复工,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战疫”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非公党建活动贴近企业和职工的需求,让企业和员工找到了归属感。这些年,经韩青所在党委发展的党员有51人。韩工商局青带领着团队,让辖区内的非公企业党员找到了党组织这个温暖的“家”,把党员“拧成一股绳”,拓展基层非公党建的“朋友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