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2014 383号文件(2014 387号文件)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改革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推动着中国医学的进步。《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策划《中国医学进步40年》特刊,透过一个个重要时刻的记录、一位位医学大师的讲述和一项项医学突破的回顾,展现中国医学发展带给世界的惊喜!



1978年广西柳州第一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参会专家合影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学”胜利召开,邓小平在开幕式讲话中第一次将科学技术定义为生产力。大会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


在此背景下,同年5月25日至6月6日,原卫生部医政局在广西柳州召开第一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简写为柳州会议),参会人数达800多人,远超过受邀的254人,历时长达13天。这是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停滞10年以后,里程碑式的一次会议;本次会议以后,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第一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与国发[1978]210号文件


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振兴标志


第一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重大进展 会议通过的重大决议包括:① 通过《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1978-1985年)》,要求“查出必治,治必彻底”;② 要求建立健全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③ 决定于1979年进行第一次全国性流调;④ 学术方面,首次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便于推行的《肺结核分类法》;⑤ 制定《关于肺结核化学疗法的意见》,同年8月“全国结核病短疗程化疗协作组”成立。


同年10月11日,新中国建立以来首个由国务院发布的有关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文件:《关于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的报告》,即国发[1978]210号文件出台。“柳州会议”和国发[1978]210号文件被公认为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振兴标志,促进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再次发展。


柳州会议期间孕育“第一次全国流调”决议 要制定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必须基于当时的结核病疫情,才能科学地制定结核病控制的相关目标。柳州会议一大重要决议便是决定于1979年进行第一次全国性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简称全国流调)。


当年柳州会议的工作人员、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研究员施鸿生回忆道,柳州会议召开之前,“进行第一次全国结核病流调”尚未列入大会议程。会议起始,有少数几位代表会下议论,提出进行第一次全国结核病流调的设想,其中最积极倡导的有上海市结核病防治所所长汪士、山东省结核病防治院副院长王德理。上海市和山东省恰恰是国内最先做过结核病抽样调查的省份,许多代表纷纷表示赞成。


起初唯独北京代表对于开展结核病流调的议题,在公开场合保持沉默。当时能代表北京意见的资深专家有2位:中华医学会结核病科学会主任委员裘祖源和北京市结核病防治所所长阚冠卿。某日北京代表在会议室休息时,施鸿生作为会议工作人员,正好耳闻目睹,裘对阚说:“眼下各地防治经费很少,有限经费应用在对患者的治疗上为好,其他省搞流调,咱们(北京)不反对”(意见是不参加)。


直到闭幕前2、3天,在北京所在的分组讨论会上,有几位其他省(区)代表(如宁夏代表等),以非常诚恳的语气,向裘、阚两位呼吁道:“裘老、阚所长,咱们一起搞全国流调吧!别的省已一致同意,现在就看你们北京的态度了”。这时,会上的代表都注视着两人,裘和阚二人不约而同,明确表态,举手回答:“同意”。此语一出,众位代表当即报以热烈鼓掌。


第一次全国流调的提议,孕育于柳州会议,由少数代表倡议、酝酿,进而在会下达成各省共识。1978年7月28日卫生部(78)卫医字796号文,通知各省(市)自治区于1979年进行第一次全国性的、150万人的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这次调查结果显示,1979年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717/10万,估算患者人数690万;全国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87/10万,估算患者人数180万。另外,第一次全国流调确定的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一直延续应用于后续的4次全国流调。


创建中国特色结核病防治策略


卫生V项目:DOTS策略的实践先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黎霞介绍,1991~2000年是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关键的巩固发展期。


1992年开始实施、历时10年、覆盖中国一半地区的“世界银行贷款中国传染病与地方控制项目”(包括结核病控制部分,简称卫生V项目),全面推行以控制传染源为核心的结核病控制策略,即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出台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该项目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项目地区由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实行免费诊断、免费治疗政策;采用痰涂片与X线相结合的诊断程序,发现最具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实行初诊病人登记本、结核病病人登记本和细菌学实验室检查登记本“三本”为基础的登记制度;乡村医生直接督导患者服药。项目的实施不仅证实了项目地区近10年涂阳肺结核患病率明显下降(而非项目地区疫情基本没有下降),而且为在全国全面推行DOTS策略,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提前5年实现MDGs-结核病指标


2000年,《联合国千年宣言》千年发展目标(MDGs)提出到2015年结核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在1990年基础上下降50%的目标。中国借助流调以及死因监测数据证实,中国提前5年(2010年)实现了MDGs中的结核病指标[结核病死亡率下降了80%;利用3次全国流调数据证实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下降了65%(Lancet 2014,383:2057)],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重大历史事件回顾



1978-1990年 振兴时期


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振兴标志 1978年,原卫生部在广西柳州召开第一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和国发[1978]210号文件一起被公认为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振兴标志。


1991-2000年 巩固发展时期


卫生V项目:中国经验、世界共享 1992年卫生V项目得到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立项,世界银行向中国政府提供约1.297亿美元贷款,其中结核病控制部分5674万美元。这是当时全球DOTS策略覆盖人口最多的项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1995年专门致信时任中国总理李鹏,高度赞誉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取得的成就,称其为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学习的楷模。


要求24小时内报告疫情 1996年,原卫生部卫疾控发[1996]第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将肺结核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丙类传染病调整为乙类。


第1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2000年,为响应《阿姆斯特丹遏制结核病宣言》,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涉及控制结核病蔓延,经费筹措以及相关政策。此次会议加速了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进程,是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新的里程碑。


2001-2010年 提高创新时期


首个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1]75号文件通知,印发由原卫生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制定、已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2001-2010年,中央政府提供用于免费抗结核药品和开展相关活动的经费累计达31.3亿元。


实现肺结核网络直报 2005年,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结核病专报系统)启动。


2011年至今 可持续发展时期


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 2011、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印发“十二五”、“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落脚于探索、推广可持续发展机制,包括新技术应用、新型防治体系建设和新的筹资机制等综合防治模式,从而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终止结核的目标奠定基础。


(本文由 夏双双 整理 王黎霞 主任 审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