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最近一直忙于写年报点评,对于投资的思考有所欠缺,公司基本面的案例分析很重要,但是投资理念和感悟的思考不能停下来,案例分析只涉及某个时点、某个公司、某笔交易,而体系则会影响所有交易,不可不察!
前几天看了一篇关于“信息差”的文章(文章整体来看逻辑很一般),举了三个例子,一个是关于锌矿的现货或者期货交易,说有段时间澳大利亚最大的锌矿停产,要卖在最高点,关键变量是澳大利亚锌矿什么时候复产,大佬在当地找人,并用无人机巡查矿山挖机、运输车辆的运转情况,从而先于市场大部分人获得机器动起来的信息;第二个是原油市场的例子,库存信息在每周三公布,能否提前获知这些信息是投资短期成功与否的关键,大佬们可以通过热成像,获得各个储油桶的存量问题;还有一个是瑞幸咖啡的造假,浑水的发现可以归功于其对门店样本的11260小时录像,以及收集了25843张小票,从而发现了其公布的销量数据和价格数据有问题。
对于权益市场,这些例子可能略有些极端,但是也足够形象,说明“信息差”在金融市场中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信息差”的威力。
当然,也不必要因为存在信息差就认为普通投资者毫无胜算,尤其是在资本市场中(对于变量单一的市场,信息差确实其决定作用),我们的投资对象是公司的股权,其价值对应的是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能力”体现在一系列、持续的事件处理中,通常不会因为某次“涨价”或者某次“停产”就毁于一旦的,所以即便是能提前掌握了“某个事件”的信息,谁有信心说自己能够获得“所有方面、所有事件的一切信息”呢?更何况,面对未来,机构投资者并不比个人投资者了解更多。(如果“信息差”是决定资本市场投资成败的唯一因素,那么投资做得最好的应该是某家公司的员工了,那他们为何还要作为这家公司的“员工”上班呢)
为了更好地应对“信息差”,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扩大范围
当信息针对的对象比较少的时候,影响我们目标实现所涉及的变量也相对较少,这样单一变量的权重就会很大。
比如涉及到特定公司某个季度的业绩情况(进而在较大程度上决定这段时间的预期和股价走势),假定这个时候影响比较大的是能否获得某个大客户的订单,专业机构可以通过去公司总部、厂区长期盯梢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揣摩商业磋商频率、工厂运转速度等方面的信息(这些场景是我臆想的,可能并没有什么可操作性),从而提前推测出签约进展情况。
但是,如果我们研究对象是整个行业,那么个别事项的影响就非常有限了,既然需求存在,这个大客户一定要在行业中找个供应商,不是你就是他,但是都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样的话,核心变量就变成了测算行业的需求,这里面的决定因素就增加了许多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基本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面对一团同样的迷雾,谁也别说自己对所有变量的了解都领先于其他人。
2 拉长时间
上面的例子中,针对的是短期的业绩和市场表现,所以某个大客户的订单的影响很大,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线从季度拉到年度,这个事件的影响就变得很小,在几年的时间里,客户可以开拓,同样也可以流失,另外,在这么长的时间,会有很多事情发生,诸如管理层闹掰了、产品跟不上时代了等其他的方面的问题也可能冒出来。
对于未来事件的预期,离现在越远就越不准确,也就更看重于方向选择而不是细节把控,方向选择更依赖逻辑,对于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不高,提前一两天知道某个信息对于判断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3 逻辑替代
信息只有与逻辑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在信息存在滞后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在逻辑上下功夫。去年柯南剧场版《绯色的子弹》里面赤井秀一兄弟追击犯罪嫌疑人的场景很能说明问题,他们为何每次都能追上嫌疑人呢,不是因为调用马路摄像头获得车辆实时信息,而是通过逻辑思维,在知道对方目的的情况下,羽田秀吉计算得到了嫌疑人的路线,然后在几个关键点对对方进行逼迫,从而使得他进入包围圈中。如果完全依靠某种确定信息,那么这个嫌疑人早跑了,因为信息本身具有滞后性,加上我们的基于信息的思考又需要一点时间,两相结合起来,从事情发生到采取应对措施,时间差早赶不上了。
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够在逻辑上多下功夫,心中对企业经营、定价预期、心理波动等等流程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信息差距带来的一些不利。
4 量价分析
二级市场是一种群体活动,而在这个群体中,通常会有部分投资者起到主导作用。对于一个投资者,不管他拥有多么优质的信息和分析,他最后都需要采取行动,而只要行动了就能够观察到。量价走势是各个投资者行为的结果。通过观察量价行为、盘口等等,能够获得某些信息,对我们的逻辑进行验证。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量价走势分析的稳定性最差,如果分析得不好,很容易得出相矛盾的结论,不同的起因可能会带来同样的量价结果,另外,量价分析非常容易带来分析者本身情绪的变化,导致无法进行客观思考。
小结
当然,这几种方法单独来看并不足以弥补信息的不足,比如前两者,实际上通过扩大样本量,提升各方获取信息的难度,从而使得各方处于一个相对公平的信息水平,就相当于盲人剑客对战双目健全的剑术高手,可以将其引入某个山洞,这样大家都看不清,或者使用“水遁·雾隐之术”(貌似火影里面这个术通常不怎么管用哈哈);而逻辑替代存在比较明显的模糊问题,对于细节会欠缺考虑;而量价走势的分析则存在相当大的时滞,此外噪音也比较多。
上面的几点,讲究的是系统思维、时序思维、规律思维(逻辑的基本着眼点是事物运转过程的规律性)、信号思维(量价是一种信号,信号是外部表观和内在原因的结合),其中核心的点是理性和耐心,这是个人投资者杜绝做韭菜的强力工具,很多时候,散户不是亏在信息上,而是亏在心态和思维方面(我自己深有体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