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海南文昌文城核定征收(海南文昌2021征地拆迁规划)


  文化兴城运兴,文化强城市强。自去年以来,浑厚灿烂的凉州文化得到高度重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概念已深入民心。传承几千年武威文化史,延续凉州文脉,营造文化传承创新环境,展示并利用凉州文化优势资源,以文化创意兴业,已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月春风绿了凉州,着力打造“文城”,作为我市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步骤,已呈风生水起之势。


为“文城”创建插上了学术的翅膀


  文化竞争力决定城市竞争力。建设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武威“文城”,需要全社会合力共建。


  传承文史更需要专家团队。3月27日,我市与中国社科院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与中国社科院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可更好地借助中国社科院强大的人才和学术优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指导帮助我市开展各领域文化研究和人才培养。这一举措,将彻底改变我市文史传承队伍综合研究水平欠缺的局面。我市将聘请中国社科院相关院所专家为市政府文化顾问和市政府文化智库专家,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凉州文化专题研究,参与丛书编撰、课题研究,以文化研究领域合作为基础,陆续开展经济、社会、旅游等其他领域的合作项目,让“文城”走上了高端学术研究的路线。


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1806年,一块折射凉州城文化之盛的牌匾“书城不夜”,被高悬在文庙桂籍殿廊的上方,这是一块上承魏晋、隋唐“华风”,下开嘉、道“以文化人”的文化符号。早在1700多年前,武威就以华夏文风之厚闻名全国,被《北史》《魏书》羡载。汉代简牍、魏晋抄经、西夏碑文、文庙中44块名匾,虽各处城市一隅,却印证着武威二千多年文脉的连续性。


  著名学者葛剑雄在“凉州文化论坛”呼吁:“没有传统或者不继承传统文化的城市,不可能有高雅的、深厚的、愉悦的、稳定的品性。”凉州,是活跃在二十四史中的一个著名地名,更是一个对华夏文化传承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文化坐标;古往今来,无数文化名人在此驻足,使凉州孕育出了兼容并蓄、昂扬向上的文化品性。逮至当代,石述柱、八步沙六老汉、侯殿禄、王银吉等模范人物,他们就是这种凉州文化品性的传承者,是“人文化成”的武威典型。


  去年以来,我市举办“凉州文化论坛”、“凉州讲坛”、“凉州文化沙龙”,邀请余秋雨、王立群、阿来等学者讲演,再次唤醒了“凉州记忆”,也给凉州人文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前不久郦波教授主旨讲演武威“文城”重要文化符号《凉州词》后,社会各界反响空前,市旅发委、市文联、群团组织和旅游企业等,在近期掀起了一股人文精神再塑造、再教育、再宣传的文明新风。3月中旬,凉州文化研究院组织本地文史专家,走进街道、社区,举办以弘扬人文精神为主体的“四进”历史文化培训活动。


  唤起全社会的人文精神,使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焕发出现代魅力,是打造武威“文城”的一项长期工作任务。城以文名。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由古代历史文化名人构筑起的人文精神链,它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档案局承办的国家档案整理图书项目《鸠摩罗什在凉州》即将出版发行,将全面复原鸠摩罗什在凉州17年的文化活动,为武威佛教文化游提供新的视野。《西凉文学》也于近日启动“跟着凉州词去旅行”写作体验及图书编辑工作,动员本地文学创作者近300人投身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的活动中去。市新华书店邀请本籍名作家雪漠与读者展开互动,畅谈“凉州往事”。著名作家李学辉近日在国家大型期刊发表长篇小说《国家坐骑》,以凉州“义马”为契入点,将清末民初凉州斑斓多姿的历史文化推向全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我市已出版以弘扬凉州人文精神为主题的各类文学作品30多部、文史专著10余部。


  自去年冬季开始,我市人文精神教育活动也在全市一些学校展开。武威十八中、古浪六中等学校,通过组织专家讲座等方式,弘扬凉州文化,把凉州历史作为课外重点选读内容;凉州区职业中专组织全省范围的征文评选,“工匠精神”和凉州题材的励志类征文引起社会关注。


延续文脉提升城市品位


  一座城市的气质与活力,不仅表现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有鲜明的文化性格。去年7月30日,省政府批复《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原则同意该规划。该规划的亮点体现在高度重视延续凉州文脉上。以“天马故乡、葡萄酒城”为主题形象,规划形成“一城、两湖、三区展示,线性串联”的特色文化空间体系,构建文化展示整体空间框架。鼓励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有特色地开发经营历史文化遗产,发挥其人文、经济和地域价值,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活化历史文化遗产,培育旅游休闲资源。在未来的空间视廊里,武威文庙、鸠摩罗什寺景区、雷台综合体等方面跳动的文化脉管,将使武威魅力四射。


  城市街道名称,往往能唤起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回忆。3月12日,凉州区地名办公室邀请多名专家为城区一批街道命名,姑臧城古老的历史地名按照方位被予以采纳。截至目前,凉州城区已有近20条街道,被冠以体现凉州文化的名称。行走在新建的一些街道上,“姑臧街”、“汉武大道”、“西夏街”等留存着历史温度的街名,让游客对灵气蒸腾的文脉向往不已。


  去年以来,我市着力打造一批展示凉州厚重文脉的景点。雷台景区重点打造的凉州词陈列馆,围绕《凉州词》的发展渊源,采取单元、组、展品三个层级的叙事方法展示《凉州词》千年不衰的艺术文脉。新媒体、场景互动项目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该馆成为今年以来备受游客欢迎的新景点。目前,凉州区醋大妈公司建设的凉州醋文化体验景点,已基本完成外墙工程,不久,古老的“凉州醋坊”及其劳作场景,将复原1928年大地震后消失的醋坊神韵。


推进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


  武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核定的数据显示,全市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0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用文化符号让老百姓在旅游和生活当中享受到思想的滋润,发挥出文化在旅游体验中的活力,让文化遗产“历史再现”,是提升“文城”品位的着力点。去今两年以来,我市加快力度实施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白塔寺、瑞安堡、长城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加快鸠摩罗什寺、大云寺、天堂寺等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修建恢复武威儒学院、建设亥母寺遗址博物馆、皇娘娘台遗址城市公园和锁阳城遗址公园;完成天祝松山古城及东大寺维修工程。积极发展各类专题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目前,各县区正在建设一批民俗博物馆、民俗文化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新高地。去年,全市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签约项目8个,合同金额71.03亿元。加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建立了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台账,做好项目跟踪落实工作,确保项目建设任务按期完成,全市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4.31亿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