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合作社增加经营范围净菜加工流程(合作社增加经营范围)


好学精进的马竹林,在蔬菜产供销全产业链“精耕细作”十几年,从一名种菜农民、农业经纪人,逐步成长为带领200多户成员和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合作社优秀带头人,成就了一个国家级示范社,为当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他先后获得“陕流程西省杰出青年创业奖”“第九届全国创业之星”“第八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咸阳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一、几经磨砺的创业历程


(一)抓住机遇变身蔬菜经纪人


马竹林出生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曹家寨村,1998年就读于陕西省纺织工业学校机电专业的他,因家里生活拮据,为了让姐弟们能够继续上学,毅然放弃了学业。他拿着借来的5600元外出创业,但首次创业并没有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历经失败,钱财散尽后,马竹林落魄地回到家中,守着家里的4亩多地,经营范围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马竹林并不甘心只做一个像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增加农民,他一边种菜卖菜,干着农活,一边琢磨着下一步的发展。在和菜商交往中,他发现村民卖菜难、菜商收菜也难,就琢磨着把乡亲们的菜统一收购过来,统一分拣包装,然后再统一净菜卖给菜商,这样不但能解决乡亲们卖菜难的问题,也能为菜商省去很多时间,实现互利共赢。此后,马竹林由普通种菜农民变身成为一名蔬菜经纪人。


(二)创办合作社走联合发展路子


随着蔬菜事业越做越大,马竹林有了联合更多农户一起干的想法,觉得抱团发展肯定比一个人强。他先是发起成立了蔬菜产销协会,随后又搞起了合作社果蔬加工、配送。2007年12月,他注册成立了秦都区万盛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0万元。身为理事长的马竹林,搞生产、建冷库、跑销售,积极与各大超市联系,并顺利签订蔬菜供应合同,实现年销售蔬菜6200吨;2009年,合作社又纵深发展净菜销售业务,注册自有商标2个,建立营销平台和线上销售网络,实现箱装净菜年销售突破1.9万余箱,收入达280万元,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130余人。不仅如此,他还不断拓展苗木花卉等其他业务,并与时俱进开展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新营销,合作社实力不断增强,效益逐年稳步提升。


二、夯实基础、与时俱进的合作社经营


合作社的详细经营模式,马竹林归纳阐述为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借助咸阳市蔬菜水果产业发展上升的趋势,采取“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工,以合作社为桥梁纽带组织农户,对蔬菜水果种植户实行订单收购、现金结算的诚信经营,极大地调动了成员和农户的积极性。合作社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秦都区农林畜牧局等单位合作,聘请蔬菜水果方面的专家,为种植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先后组织合作社成员200多人到杨凌农高会、周边地市蔬菜水果基地和龙头企业考察学习,定期组织菜农学习蔬菜水果种植技术,不断提高成员种植水平和市场意识,与此同时还为成员提供回潮机、降温机、喷雾器、诱虫灯和杀虫仪等物资装备,加强与成员和农净菜户间的联结。


二是重视品质与品牌建设。合作社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每天安排专人对产品进行送检,确保向社会提供绿色、环保、健康的蔬菜水果,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品牌打造,成功注册运营“好妻子”“晟蔬”2个品牌;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了非合作社成员加入到合作社的发展之中,解决了合作社农忙时节用工难题。


三是拓展产业链条和业务范围。合作社持续改扩建厂房、加工车间、预冷保鲜库等基础设施,为延伸产业链条提供支持。随着合作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增加了蔬菜、水果初加工项目,向各地供应箱装净菜,扩大了经营范围,有效防控市场系统性风险,最大限度保护合作社成员利益,提高合作社整体竞争力。

合作社

四是利用新技术实现“双线”销售。合作社在传统“布点、连线、成网”线下销售的同时,充分利用农村电商的开放性、高效率等特点,开展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利用多种网络营销工具,实施多元化营销。目前,合作社已在西安、宝鸡等城市的多个农贸市场建立线下销售网点12个;合作社陆续开设微店,建立合作社专业网站,在“美团外卖”“饿了么”“京东到家”等众多平台上营销推广,将打上合作社自有品牌的蔬菜、水果销往甘肃、山西、上海、宁夏等市场。


五是乘势而上勇立潮头开直播。在线上线下双向销售的同时,合作社特别重视直播、短视频等新兴营销方式,不断扩大合作社蔬菜水果销售范围。马竹林身体力行,谈起自己曾在腾讯看点直播13次,讲授创业经历、农业发展和市场销售等内容,2020年3月1日首播人气点赞量近3万人次,获签160多万元的订单,随后的其他直播人气点赞量均在1万人次以上,并与8家各类社区团购平台签订生鲜供应链协议,总计直播带货签单超千万元。


三、致富不忘乡邻,总结经验再出发


带领成员致富后的马竹林,于2008年高票当选了曹家寨村委会主任。他不光带领群众致富,也主动扛起了乡村治理的责任,向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目标不断靠近。他说,这让自己感觉很幸福。


村里的路泥泞不堪,增加像火车铁轨似的有深深的辙印,全是拉蔬菜的农用车留下的。雨天,车辙印两边全是烂泥,下不去脚;晴天,烂泥变硬,像石头,好多车走着走着就翻了。马竹林搞规划、找工队、搞协调,四处奔走带领大家修路,他没有让村民筹钱,而是拿出了自己当经营范围经纪人、办协会、搞合作社的个人积蓄,自掏腰包,短短3个月,就修好了一条平坦的路。路修好了,生产生活方便了,运输快捷了,蔬菜价钱卖得也高了,全村人均年收入比修路前整整提高30%。


马竹林告诉笔者,如果说今天的自己取得了一点成绩,那也是因为学习和实践,他常说:“一天不学习,看啥都稀奇,学习改变命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2009年9月—2012年6月,他完成了法律事务专科在职学历教育,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完成了商学院EMBA学业。他学以致用,增强决策经营能力,以不同的维度、视角持续关注农业产业发展,把握合作社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发展蓝图。他与时俱进,创新营销方式方法。合作社高度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和营销渠道,利用最新信息技术收集与发布供求、价格、消费趋势等信息,并以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农产品交易,使得产销紧密对接,提高经营效益。他也提到,融入产业集群是夯实发展的基石。合作社所在的咸阳市秦都区曹家寨村是典型的城郊村,当地素有种菜传统,产业基础较好,村民大多熟悉蔬菜种植技术,合作社诞生并成长于流程蔬菜、水果产业聚集地,随当地主导产业一起发展壮大,并有效解决村民卖菜难和菜商收菜难的“两难问题”,组织当地农户在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建起了纽带桥梁,实现了自身发展。


四、合作社发展成效与未来计划


经过13年的发展,目前,合作社成员达212户,拥有多个信息化销售平台,年销售额达5300余万元。合作社净菜于2008年10月荣获咸阳市首届农产品展览会“秦皇金奖”,2011年11月9日获得第十八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合作社连续多年被评为“秦都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单位”,陆续获得“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咸阳市市级产业化重点经营龙头企业”“陕西省百强社”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在生产环节,合作社将持续完善“合作社 基地 农户”经营模式,构建完善蔬菜生产加工规范体系,实现标准化生产、加工,统一包装标识;在销售环节,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强化蔬菜品牌建设,精准掌握加工消费需求,持续拓展销售网络,加强冷链物流运输建设,缩短供应链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配送时效;在融资方面,用好用足国家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补助,持续推动民间资金互助组织建设,多渠道、多形式融资融智;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高薪引进信息技术、财务管理、市场销售等高水平人才,不断开展内训,持续提高合作社成员综合素质,注重育人、用人、留人环境营造优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