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参观者走进来
据马彦林介绍,山西税收博物馆创建于2013年,坐落在山西省长治市,馆藏物品近4万件,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家税务总局原局长金鑫同志题写馆名。
在节日或纪念日,会有机关、企业组织活动,预约参观。“这些日子里我还是很开心的,但和其他综合类博物馆每日的客流量相比,平日参观我们博物馆的人还是少。”马彦林说。
“五一”过后的一天,马彦林在博物馆大门前等待省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恰好看到一位十岁左右,穿着校服,脸上充满稚气的小学生一蹦一跳地经过。他叫住小学生问:小朋友,你知道这里有一个税收博物馆吗?孩子说知道。马彦林又问,那你想进来参观吗?但孩子说不想进去。
这件小事让马彦林想了很多,也更让他感受到,要使社会各界以及各个年龄层的人都知道税收博物馆,参观税收博物馆,看到和关注税收文化,还任重道远。
北京税务博物馆副馆长邹红姣认为,作为专门类博物馆,税收博物馆有其独特的目标,除传统历史类博物馆的职能外,还始终秉承传承税收历史、弘扬税收文化、普及税法知识的宗旨。邹红姣坦言,其实从建馆以来,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税收文化宣传窗口、税收普法教育基地以及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为此做出的努力也从未间断。“专门类博物馆要想调整完善功能定位,探索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不是一件易事,这是大家面临的共同挑战。”邹红姣说。
税务文博人的积极探索
虽然受众有限,客流也比不上大型综合博物馆,但税收博物馆人却一直在守正创新、积极探索。
依托中国税收票证博物馆,江西财经大学2018年起开设了《税票鉴赏》课,并于2019年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成功上线,开课以来受到不少学生的欢迎。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税票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二级调研员曾耀辉告诉记者,由于课堂开到了博物馆现场,同学们在课堂上都饶有兴致地交流着学到的税票和税文化知识。同时,学校通过博物馆平台向海内外相关收藏专家广泛征集税票与财税文化研究文章,并于2020年10月31日在展馆配套的教学研讨区召开了税票与财税文化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税票和财税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会,交流研讨42篇文章并在会后结集出版。国际集邮联合会印花委员会第一时间在其官网首页“SEMINARS”栏目发布了研讨会的详细报道。
为满足参观者需求,中国税收票证博物馆2020年10月建成了在线预约系统,学校讲解团团员在抖音和快手平台也开设账号,拓宽宣传渠道。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预约到博物馆参观的单位和个人都多了起来,参观者普遍感到通过观看红色税票展品,觉得红色税收文化更鲜活了。如革命根据地展区展出的一张1938年陕甘宁边区征收救国公粮收据,就带有浓浓的抗战氛围;1943年的晋察冀边区统一累进税双联纳税证,让参观者了解了人民政权先进、合理的统一累进税建设历史;边区营业税票、货物税证等反映出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建立工商税收、加强货物查验维护边区税权的情况。同时,因为税票的印制大多采用石印版和木刻版,简单粗糙,且流通的时间和范围都受限,折射出当时革命战争环境的艰苦不易。
山西税收博物馆收藏文物中,有一件1939年冀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成立后使用过的票箱。当时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保管票箱的人是一位八路军小战士,在一次反“扫荡”突围中,小战士不幸被日军枪弹击中牺牲,牺牲后双手仍然紧紧抓着票箱。马彦林说,如果不经讲解,参观者只会看到一只陈旧的木箱。因此,发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出来,让人们通过文物了解历史、记住历史,发挥文物的影响力和教育作用,是文博人的使命。
建党100周年之际,北京税务博物馆通过革命根据地税收专题展区的一件件税收收据、布告,一幅幅革命时期老照片,拉近参观者与革命先辈们的情感距离。博物馆还承办了“百年税史润童心”主题系列活动,系统内单位及中小学校纷纷依托博物馆平台开展“博物馆里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等活动。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两所高校更与北京税务博物馆达成“红色1 1”共建意向。邹红姣说,这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更是打造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社会力量更需要联合平台
“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恢复与重塑’,财税类博物馆如何进行重塑,如何更好发展,传播财税文化,开拓新的境界,我想这是值得文博人共同思考的话题。”姜涛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