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收 >

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郭小慧简历)

做这样一个访谈的缘起是2019年初,看到导师王名教授主编的新书《知行者说——公益新生代访谈录》,该书是继《中国NGO口述史》第一辑和第二辑之后的第三本中国社会组织口述史。如果同时翻看这三本书,会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中,清晰地看到中国社会组织乃至中国整个经济政治社会变迁的脉络。可能王名老师的很多学生或多或少地参与过这三本书中某些人物的访谈。十几年过去了,我依稀记得跟随导师访谈第一辑书中一些访谈对象的情形。

在隆重纪念了改革开放40周年后,又迎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我想是否可以为深圳的社会组织人物进行一次访谈,作为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礼物?王名老师的前两本口述史,记录了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郭小慧会长、深圳残友集团的郑卫宁先生,他们都是深圳社会组织及社会创新界的资深领袖。我想,深圳还有很多社会组织领军人物,他们的故事也一定非常精彩;应通过一个个社会组织创业者、从业者的生命故事,展现深圳社会组织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反映社会组织所处的制度环境的变化以及深圳40年来的变迁。我的想法得到了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领导的支持,随后我开始对诸多人物进行访谈。随着访谈的深入,我可以自信地说,做这个事情的初衷达到了。

尽管这些访谈对象年龄不同,来深圳时间有先后,但随着访谈人数的增多,我的脑海中不断勾勒出他们的集体画像,发现他们诸多相似的人物特点。每一次的访谈,也都让我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每个人都是一座真人图书馆,从他们的故事中,我认识深圳的变迁,解读社会组织的发展,了解他们所做的具体工作,更在感受他们的激情与行动!

其实,选择访谈对象,于我来说,有点痛苦,因为这是一个不断割舍的过程。纳入备选名单的访谈对象非常多,在访谈中不断有新的发现,不断纳入名单的也很多,但囿于篇幅,要控制数量,只能不断筛选和放弃。事实上,全深圳在社会组织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或有独特作用的典型人物远远不止这些,他们一起构成了这个城市温暖的民间力量。

感恩有这样一些组织活跃在民间。

感恩深圳这座城市。

感恩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摘自《知行者说》序言)

保存图片购买好书

深圳公益人访谈录

徐宇珊主编

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郭小慧简历)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郭小慧简历)


2021年4月/98元

本书对深圳18位公益领域的开拓者和从业者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一个个社会组织创业者、从业者的生命故事,展现深圳社会领域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反映公益行业所处的制度环境的变化以及深圳40年来的变迁。

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郭小慧简历)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郭小慧简历)


(向下滑动预览)

李罗力: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的创办与发展

王振耀:深圳公益慈善界引入的金凤凰

廖艳晖:心智障碍人士的社会化支持体系建设

余冠彬:深圳义工发展和无障碍环境建设

朱舜华:钟表行业协会引领深圳时尚产业

李敢:关爱失独家庭的4.0版本

罗海岳:三个赛道的公益体验

石欣:专业民间户外救援服务

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郭小慧简历)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郭小慧简历)


范军: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方法路径

房涛:城市慈善的先行示范

李海:蛇口诞生的两家知名基金会

孙莉莉:公众参与下的环境保护

窦瑞刚:公益资本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

李亚平:深圳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的起步与完善

孙亚华:深圳社会工作推动社区服务创新

刘海军:需求导向下的社会创新

李弘:人人公益的实现路径

陈行甲:大病救助的民间道路

徐宇珊,现就职于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管理学研究员,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中级社工师,青少年生涯规划导师(中级)。出版专著《论基金会》《服务型治理:社区服务中心参与社区治理》,合著《美国公益图谱:从传统到现代》,在《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等期刊发表数十篇文章。热心公益,担任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监事、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理事、深圳市幸福双翼家庭大学公益讲师等。

策划马云馨

排版梁成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