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广东工商局打假办主任(广东省打假协会打假办主任电话)

职业打假人王海。受访者供图


张波在浏览电商平台网页。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出台,其中第49条明确“退一赔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退一赔一”的惩罚性赔偿机制为市场带来了第一批“职业打假人”,他们活跃在各大城市,以买假、买问题产品,索赔为生。


市工商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广州,这个群体大约有200多人。他们“闲逛”在广州各大商超卖场,买入涉嫌违规添加药材、夸大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或者是假冒伪劣商品,事后再向商家索赔;他们“游荡”在电商平台,如夜猫一般嗅着制假售假商家的味道;他们甚至受知名企业委托,卧底制假工厂寻找证据;他们还频频出入法庭,对维权打官司相当熟悉。


近年来,“史上最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广告法》接连出台,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他们越加觉得,如今才是“打假”的“黄金时代”。


职业打假“鼻祖”王海:


假货存在打假人就值得存在


说起职业打假“鼻祖”,张波、孟健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王海,第一个拿起《消法》作购假索主任赔武器的职业打假人。“315”前夕,王海应邀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虚假广告在市场上层出不穷!”王海向记者透露工商局,近日,其团队发现,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的行车记录仪存在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行为。3月7日,王海用淘宝账号在其官方旗舰店上购买6台单价349元的行车记录仪,总计2094元,并保留网络广告证据,与3月8日提交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局。


王海指着该产品网页向记者说明,“宣传的商品影像分辨率、图像质量及拍摄像素与实际不符”。王海分析,该公司在网页宣传:“1296p 30帧每秒超高清视频”“1296p UHD超高清分辨率”“摄像像素:300万”“拍照像素:300万”“影像分辨率:1296p”“支持分辨率:19201080p 60帧,……23041296p 30帧”;在商品背标宣传:“最大分辨率/像素:23041296P 300万像素”……


然而,实际收到的产品的图像传感器是Aptina 0230,最高支持1080p 60fps,只能达到1080p的图像分辨率,像素仅210万,图像质量或影像分辨率未达到其宣传的23041296P,更未达到“超高清视频”、“UHD”的产品要求。


“普通的消费者分辨不出来,也不会拆开产品来研究,我们也是委托专业的机构、专家来替我们验证。”王海说,“只要假货一天存在,打假人便值得也必须存在。”他期待推动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推动中国人诚信的提高,以此推动法律的前进。


同时,在王海的心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的相继完善,给予了职业打假人“利剑”。“拿赔偿力度来说,从‘假一赔一’‘假一赔三’到食品类产品的‘假一赔十’,惩罚力度越来越大;以广东省最新的《广告法》来说,‘第一’‘极致’等话语都有虚假广告的嫌疑,指引也越来越明确。”王海认为,正是由于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现在才是“打假”的“黄金时代”。


观点PK


广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


职业打假人是一把“双刃剑”


在广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职业打假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为行政部门监督市场安全、净化市场环境有其重要的正面作用。“老百姓很少去较真,其实需要职业打假人去较真,要不然制假售假更加肆无忌惮。”


另一方面,职业打假人仍然显现出与行政办部门针锋相对的态势,对未达成其诉求的事项,职业举报人不断提出异议打假,甚至提起信访、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造成大量重复工作和浪费行政资源。此外,也有少数职业打假人存在敲诈、勒索的动机和行为。


而针对职业打假人集中反映的申诉举报问题,市工商局有的放矢地对连锁超市和药店进行约谈,督促商家提高守法意识和自律能力,严格把守进货关,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合格的商品。从源头治理,倡导企业诚信经营。


“要市面上没有假货,还是要靠老百姓的自我保护意识。”该负责人提到,不少消费者包括职业打假人在维权时遇到最大的障碍还是证据保存问题。“我就受理过张波的一个案例,虽然张波有购物小票、发票,厂家还是说产品并不是他们家的。”


张波:


职业打假人行为推动行业规范经营


王海曾经在微博的自我简介写着“一个清道夫,以赚钱为手段,以打假为目的”,不少人却认为他“写反了”,应为“以打假为手段,以赚钱为目的”。


从王海微博上“两极分化”的评价可窥到,对于职业打假人,一直以来都是褒扬与质疑并存。褒扬者认为其乃“真公民”,其较真精神能督促行业、市场的良性发展;而质疑者则认为其打假的广东省目的是索赔、赚钱,只要获得赔偿,就不会提起诉讼,甚至会为了获得赔偿做出敲诈、恐吓的行为。


面对质疑,王海挺起腰板。“立法目的就是打假,让消费者拿到赔偿是手段。我个人的想法你没有必要考察,就像你没必要管警察是为了挣工资还是为人民服务,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是不是实现了公共利益,实现了法律目的,对吧?”


张波认为,如今法律法规的罚款有时“割不到企业的肉”,而职业打假人“假一赔三”、“假一赔十”的索赔,对工商局于企业而言,则是很严厉的处罚,能让不法厂商感到“疼”。同时,职业打假人的行为推动了行业的规范,“有些超市已经加强管理,很少再看到过期食品了。”


王海如今正在琢磨“吹哨人法案”(举报人分享罚款)。他说,他此前举报耐克,政府部门给予的封顶奖金最高也就是10万元。而如果能建立“吹哨人法案”,将对企业的罚款30%到50%分给举报人,会让每一个知情人,即使是企业高管也有动力成为一个义务监管者。


无师自通型


张波:凌晨起上网盯电商偷偷改价格


记者日前走进职业打假人张波的家中,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堆满了厚厚文件资料的书架,一台电脑,两台打印机。张波打开一个资料夹,向记者展示他最近的工作,有“申诉举报”“政府信息公开”等不同分类。


湖南怀化人张波,是一个让商家“头疼”的人物。“只要正当权益受到侵害,不论事件大小,我就会投诉到底。”张波说,他买东西会反复检验质量,并索要小票;寄个挂号信,他会上邮政总局的网站查看收费标准;坐公交,他会从站牌到站点设置到公交安全状况,一一考察个遍。


2006年,因手机话费无端被扣,张波与移动联通电信等各大通信商不断交手,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他进入“打假”行业,成为“职业打假人”。几年下来,张波在通信维权上取得了“胜利”,不仅手机话费为维权所得,还获得了不菲的“额外收入”。

广东

之后,他开始将维权延伸至服装、快递、卖场、银行等多个领域。佛山某医院办理诊疗卡收取0.5元,经他投诉后停收;东莞常平的士不打表,他投诉后一段时间开始正常打表;广州市工商局收取查询企业登记资料检索费和复印费5.3元,他向法院起诉后,法院判决收费行为违法,并退回他5办.3元……


2015年10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除了明确“损一赔十”,还规定“千元保底”,即食品不合格,消费者可向生产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赔偿金额不足1000元的赔偿1000元。有了“最严食安法”做“靠背”,张波对食品类产协会品的打假力度愈发加大。


近期,张波将目光放在了广州超市的“云南普洱茶”上。张波介绍,国家商标局公告并且正式下达了《“普洱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确认普洱、临沧、西双版纳、昆明、楚雄、玉溪、红河、文山、大理、保山、德宏等11个州市均为普洱茶产地地域范围。“‘普洱茶’属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那么,生产厂家所在地不在以上的云南省州市,便不能打‘云南普洱茶’字样。”张波指着商品外包装上的标识,说道,“这个茶的产地是广州,明显不符合要求。”


张波说,他一般不会直接找商家索赔,而是先向政府部门举报,让商家主动来找他,这时沟通就会显得很重要。跟商家协商时,他从来不会打收条或者提过分的要求,以免被人留下把柄,有敲诈勒索的嫌疑。张波维权千余次,胜率达80%以上。因举报获得的政府奖励以及向商家索赔所得,累计高达十几万,上法庭已是他的家常便饭。


接受采访时间长了,张波会面露困意,打起哈欠。如今,张波的“工作时间”得从凌晨算起,“电商最大的问题就是改价,而他们经常是在半夜两三点的时候有改动,要盯着”。张波说,“双11”前夕,不少商主任家都会抬高商品的单价,再打假设置折扣。这样一来,商品价格并没有因为活动而变得便宜,有时甚至更贵了。


师傅领进门型


孟健:打假行为入选消费者维权十大案例


如果说张波的打假历程是“摸着石头过河”,那孟健的入行便是“师傅领进门”了。来自湖北咸宁的孟健自退伍后便加入了知名打假前辈刘殿林的公司,成为刘殿林打假团队的一员,先后接受国内外企业委托,进行购假索赔、造假窝点侦查、假冒侵权产品市场封杀等。


孟健告诉记者,购假索赔在打假中,风险并不是最高的。最高的风险在于受雇于深受假货侵害的知名企业,跟踪、拍摄甚至卧底潜入制售假企业,获取制售假证据。而他,便曾经被委派调查制假工厂。


“当时的目标是深圳的一家工厂,专门生产仿冒耳机的工厂。”孟健回忆,当时,他只身一人来到该工厂应聘成为工人,开始了一系列的搜证、侦查行为。由于孟健是退伍军人,凭借着自己敏锐的直觉和好身手成功取得了证据。“那家工厂并不是一直生产假冒伪劣耳机,一般是按批次来,在深夜的时候突击完成一批,马上运走。”孟健说。


虽然自广东己的“卧底”工作顺利完成,但同一公司员工的遭遇还是让他心惊不已。2002年2月27日凌晨3时许,刘殿林公司的三名调查员潜入广东普宁一个村庄调查一家造假黑工厂,不料被当成贼围困在屋顶。从三米多高屋顶跳下时,调查员田春怀崴到脚,被几十个村民一顿拳打脚踢,右手掌被人撅到骨折。


在赚到了协会第一桶金后,孟健从刘殿林公司辞职。然而,在乡间的生活并不电话如意,为了生计,孟健决定“重出江湖”。孟健直言,“打假确实可以赚钱,这个我从来不否定。”


2012年7月27日,孟健在广州健民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购得海南养生堂药业有限公司监制、杭州养生堂保健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养生堂胶原蛋白粉”共7盒,合计1736元。产品外包装显示产品标准号:Q/YST0011S,配料包括“食品添加剂(D-甘露糖醇、柠檬酸)”。


孟健以产品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为由,向食品经营者索赔未果,后向法院起诉,请求海南养生堂公司、杭州养生堂公司退还货款1736元,10倍赔偿货款17电话360元。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杭州养生堂公司制订的企业标准中明确以《GB2760》作为生产标准,从《GB2760》附录的内容反映,D-甘露糖醇相对应的“食品名称”仅为“糖果”,并不包括“固体饮料类”。由于涉案产品添加D-甘露糖醇的行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可依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向生产者或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当时,二审法院判决杭州养生堂公司退还货款1736元,并向我支付赔偿金17360元,海南养生堂公司对上述款项承担连带责任。”孟健说,“这个案例后来成为最高法公布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十大典型案例,这让我很兴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