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上海市工商局历任局长(上海市工商局历任局长名单)


1949年5月27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攻入上海,历时16天的上海战役结束,上海解放。


可是这个时候有个问题横隔在所有人的面前,那就是接管上海后,如何尽快恢复经济。上海那时候被称为东方的巴黎,黄浦江上轮船来来往往,霞历任飞路上行人如织,中国最早的轨道交通“铛铛车”就出现在上海,其他的比如银行金融业还有电影行业,在上海也是发展空前。


老上海外滩


上海经济恢复得好不好,对于当时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大问题,而这时一个人的名字映入了眼帘——杨延修。


杨延修是谁我们等会再说,单说在这天早上,金门饭店外的大街上,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一个穿着西装,手里夹着公文包的男子匆匆出了饭店,钻上了一辆黄包车。


道路两边都是解放军指战员,为了不打扰当地居民,他们顶着油布在街头露宿,有些人全身上下都湿透了。不时有一辆军车开过去,上面押解着垂头丧气的国民党俘虏。


上海刚刚解放,所有人好像都做了一场梦,新生活怎么样没人知道。国民政府滥发法币还有金圆券,通货膨胀压迫着老百姓的神经,苦不堪言。曾经100法币能买一头猪,现在连张纸也买不了,法币印得十分精美,可是和废纸没什么两样,听说解放区的老百姓拿着写有数字的破布条就敢和商店换食物,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男子在市政府门前下了车,门前聚集着很多普通的做生意的大小老板,有人看见男子亲切地打了声招呼,“杨经理,你也来参加会议?”男子轻轻点了点头,说:“是的,是的!”


原来男子就是杨延修,他看见老板们还没吃早饭,就叫一旁自己的伙计去买了豆浆还有油饼分给众人。一个相熟的老板悄悄靠了进来,忧心忡忡地说:“听说他们要整治有钱人,侬可要小心点啊!”


杨延修摆了摆手,没有说话,说声“告辞”,就自己离开了。


这两天杨延修算是彻底忙开了,上海刚刚解放,国民党逃走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的黄金珠宝,还有物资。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难,尤其是这些大小老板,生意都做不下去了。


这是国民党妄图从经济上施加的压力,但同时也是考验。在上海市委的领导下,迅速成立了市工商局以许涤新任局长,杨延修、蔡北华任副局长的领导班子。重点放在整顿市场、平抑物价、打击投机资本,清理敌产,重组工商企业,恢复正常生产和经营等方面。


杨延修已经好几天没怎么合眼了,困了就在地板上打个盹,周围全是散落的文件,为了让老百姓放下心来,他们在一个月内组织多个国营粮店进驻居民集中的地区。又从全国各地调来了大量粮食,充分供应。而且不掺假,不涨价。使上海市民恢复了正常生活。继而又陆续成立了交电、百货、土产、煤业、油脂、医药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国营公司,彻底控制了市场。


上海有13.3万户手工业,工业,商业还有企业业,从业人员超过百万,如何对这些人安置,完成私营工商业企业的改组是个重大的问题,今天杨延修来到市政府就是为了这件事。


杨延修推开会议室的大门,里面已经坐满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商界大佬,工商界名人胡厥文、刘鸿生、荣毅仁、刘靖基等都是杨延修的老朋友,他们互相探听消息。看到杨延修走了进来,他们上前亲切握手,没想到这时候杨延修却走到主持人的位置上,说:“阿拉就是今天会议的主持人,上海市工商局副局长。”


众人惊讶极了,人群中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来,说:“没想到,你老杨也是共产党的卧底!”


杨延修幽默工商局地说道:“我不是卧底,我是共产党的同志!而且如果你们知道我是共产党,还敢和我做生意?”


杨延修,一个和“余则成”一样潜伏在敌后的特工


众人哄堂大笑,所有担心和怀疑在此刻烟消云散,愉快地开始今天的会议。


1949年8月20日,杨延修顺利地成立了上海工商联合会筹委会,采取民主协商、同业座谈等方式改组了同业公会,推动工商界接受国营经济领导。


那么杨延修又是谁,为什么会被选为整改私营工商业的代表,他又为什么会被叫做“卧底”呢?这个我们要从头说起。


杨延修1910年出生在江苏泰州,七岁就从泰州到上海投亲。当过小皮匠,英国人的茶房,可以说他完全是从苦日子中熬过来的。但他没有和寻常人一样,安于现状,或者换句话说他是个有大毅力的人,而正是这种毅力让他得以在日后波诡云谲的斗争中幸存下来,而且还完成了那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


他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刻苦自学,完成了学业,还被法国保太保险聘任为高级职员,可以说如果日子这样下去,他也许可能就在这样的看起来还不错的生活中度过余生,可是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


“九一八事变”以及“一二八”淞沪惨案,青年杨延修看着自己的祖国在战火中沉沦,他悲愤欲绝。当时的人,有些蝇营狗苟苟且偷生,有些却是热血青年救亡图存,杨延修就是这样的热血青年,家仇国恨,亡国奴是不可能做的,保险员这个工作也是做不下去了,他毅然而然做了个决定——投笔从戎。他第一批报名参加了战地救护队,奔赴中日激战的前线。


淞沪会战


可是越是战斗,他越是迷惑,国民党黑暗的现实抹杀其他抗日的力量,他不知道自己最初抗日救国的理想,还能不能实现?


也是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的出现好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他。从此,他积极投身于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上海洋行华员联谊会”、“华联同乐会”等进步团体的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4月,杨延修顺利入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但很快上海沦陷,杨延修接受指派前往昆明成立广大华行,而这个广大华行就是中共的第三条隐秘战线的机构。


说说这个广大华行,最早是在1933年,杨延修与卢绪章、张平、田鸣皋、郑栋林“五结义”,用300万法币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筹措抗日经费,支援党组织的活动,同时也是为了有个办事地点。刚开始只是在邮局租了个邮箱,用来经营西药和医疗器械。办公地点是在当时租借的上海天潼路怡如里局长29号的大亭子间,分成内外两间,外面是办公地点,里面是杨延修和名单新婚妻子朱学明的婚房。


杨延修和新婚妻子朱学明战争中的相濡以沫


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后来随着几个负责人相继入党,这个华行也成了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当时周恩来也给他们布置了三项任务,一是交通联络工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在国民工商局党统治区往来提供方便;二是情报工作,通过国民党内部的关系搜集情报和经济资料;三是经济工作,为长江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等机构提供和调节经费。


但是等到杨延修在昆明展开工作没多久,1939年,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以及“皖南事变”,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的组织和机构遭受了严重破坏,国内一时间风声鹤唳。


面对严峻形势,毛泽东指出白区工作方针:“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时任设于重庆的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重新安排国统区内的党组织:以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社等公开单位为第一线;原各省、市地下党组织为第二线;再建立绝密性质的第三线机构。万一形势突变,第一线被迫撤退、第二线遭到打击瘫痪时,第三线仍能扎根白区发挥战斗作用。


杨延修在昆明的广大华行就被周恩来定为第三线。昆明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地通南北,连接滇缅,是战时重要的交通运输线,战略地位突出。当时国内战争打得如火如荼,很多工厂,机构都迁移到了昆明,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口移民大潮,包括当时很有名的西南联大也设立在昆明。


杨延修和广大华行的战友


人口一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年轻人多了起来。当时抗日热情高涨,国民党倒行逆施很不得人心,加之当时云南省主席龙云对于抗日活动的纵容,这给了杨延修一个绝好的机会。他遵从党组织的建议,组织了“昆明业务联谊社”,这个组织是干嘛的呢?


主要就是用来团结昆明的进步青年,并伺机发展党员。


当时杨延修在社会各界的口碑很好,一方面他有钱,而且爱国,另一方面他年轻而且朝气有活力,一心一意抗日,所以当时国民党各方面头目都和他交好,像昆明市市长裴存藩、市府秘书长刘志寰、省商会会长严燮成、中国银行昆明分行行长王振芳、航空检查所所长严实、中国航空公司经理刘安平等都热心参与到他举办的活动当中。而且在几次活动之后,由于影响巨大,龙云还亲自到场题词,为之后的发展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时任云南主席龙云


可是很快意外出现了,1940年7月的一个晚上,月色惨淡,一群特务突然闯进了“昆联社”,说昆联社和共产党有勾结。幸好因为早有防备,所以敌人一无所获,悻悻而归。


杨延修听到消息后吓了一大跳,多年的地下工作让他脑中警铃大响,可是名单很快又冷静下来,仔细回想了下平时的所作所为,他觉得事情并不简单,由于最近昆联社发展过快,肯定是被“有心人”给注意上了。


他打了个电话,托了关系终于确定这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密令,自己的猜测果然没错。不过他没有慌张,一边让手下人放出被昆联社被搜查的消息,一边去找了本社监事长张军光。张军光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而且很有能量,平时拿着社里的干股,偶尔还跟着杨延修做做投资,发了不少财,所以两个人平时关系很好。


这次杨延修找上门来,就是为了依靠他的能量,去省党部“讨个公道”!


对于这种不吃力而且还能落个人情的事情,张军光自然很喜欢,拍着胸脯保证:“杨兄,这事有我,一定叫他们好看!”于是他和杨延修一起去了省党部找省党部书记长陇体要,陇体要殷勤地接待了两人,但是却表示这件事是上头要求的,自己无能为力。言辞之中很虚。


杨延修这才确定这次搜查只是“拢草打兔子”,只是来探探情况的,但接下来如何收场还是要看张军光的。张军光自然不依不饶,要求赔偿,陇体要果然不出意外说了软话:“请两位和社里各董事、监事今天一定光临冠生园,兄弟设宴为诸位压惊、赔情!”


当晚在席间陇体要声称“误会”,连连道歉。一场由顽固派挑起的政治迫害事件,经过杨延修巧妙的斗争策略,就此收场。后来在一些业务往来中,陇体要也是多加照顾,大开方便之门。


后来战火蔓延,杨延修借着昆明交通方便之利,给我方战士运去了大量物资,同时他还带着国民政府如张军光这样的高官大肆投资,很是发了一笔洋财,昆明高层于是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跟着杨延修干,保管你发财!


可是事情也不是完全都尽如人意的,作为隐秘战线的特工,为了任务,对于很多事情都要隐忍,隐忍,再隐忍。比如说和一些以前深交的爱国的朋友,现在就要尽量保持距离。



杨延修的好友李公朴在昆联社附近开了一家“北门”书店,他屡次登门拜访,还热情邀请杨延修去家里吃饭。可是为了不引起特务的怀疑,不暴露,杨延修只能婉拒对方的邀请,而在双方交谈中也只能故意显露出疏远的滋味,时间久了,李公朴不知何故,从惊诧、疑惑、转为愤怒,最后拂袖而去,见到故友便痛斥杨延修:“人一阔,脸就变,真是满身铜臭的商人!”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也对杨延修的行为鄙夷不屑,纷纷愤然离去。


自己的同志不能亲近,对于敌人却要笑脸相迎,杨延修内心苦闷极了,但是没有办法,长期在昆明作战,虽然在国民政府高官中周旋,但是他没有真正的朋友,心里的苦也没人倾诉。这就是作为红色特上海市工的无奈之处,他们为了党为了国家,抛弃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把自己置身在一个牢笼之中,他们要去扮演一个并不是真正自己的自己,所以也许就像是孟子所说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苦其心志,所以才能增益其所不能!


1943年,他在红岩村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周总理和他说:“你们的工作既特殊又重要,在白区,你们一个人的作用就能顶上一个师。要当好这个`资本家’,不要怕人家说东说西,党需要你们坚守岗位,完成任务。局长为党要能忍受委屈。”


顶的上一个师,这是对杨延修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最高的评价,也是周总理的这番谈话使他坚定了斗争的信念,为了最终的胜利,一定要坚持下去!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政府决定回都南京。上海又成为了中国的经济金融的中心,谁能抢先回到上海,谁就能在日后发展中占得先机。


杨延修接受党的指派,托关系摇身一变成了卫生局的接收专员,第一批登上了回沪的轮船。


他通过朋友的帮助租下了位于黄金地段“外滩一号”的亚细亚大楼,门面开阔,气势雄伟。在之后和国内外的资本角逐中,他如同一个指挥战场的将军,过得是风生水起。



同时为了增加自己的资本,他还特意结交了上海青帮的大佬黄金荣以及中统的头目陈果夫。


说起和陈果夫的交往,还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


陈果夫当时一直希望进军医药业,可是在四大家族中,陈家的实力比较弱。所以杨延修特地派人去接触陈果夫,告诉他自己的广大华行准备办药厂,请他来当董事长。


陈果夫果然十分感兴趣,亲自接见了他。


陈果夫作为军统的头目,每天十分繁忙,门外的小汽车络绎不绝,所以这次的接见可以说是诚意十足。他还探听到消息,得知陈果夫深受肺病的困扰,所以特地准备了专门从美国寄来的治肺病新药链霉素。


陈果夫果然开心,他见杨延修对自己很是关心,对他大有好感。当即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在药厂开张的那天莅临现场,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陈果夫


从此,三条隐秘战线又有了陈果夫的政治庇护,行动起来更加方便。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由于情况和形势的变化,杨延修的广大华行不断受到来自中统还有军统的骚扰,但都被杨延修机智地化解。尤其是有一次,一个军统头目拿着红戳戳盖着印章的文件把杨延修请去了办公室,说他们华行去东北和共产党联络,要封查他们的机构。杨延修两手一摊,拿出商人的派头用无可奈何的语气说:“老兄,我们生意人是只管赚钱,不问政治的。去东北只是为了大豆出口美国,那可是利滚利呀!时局如此艰难,哪样好做?你叫我们怎么办!”


对方被问得一愣一愣的。杨延修继而又大谈阔论他的“生意经”,弄得特务也不禁怦然心动,竟跃跃欲试地也想人伙大捞一把。


1949年,上海解放,由于杨延修出色表现,使得上海的市场快速稳定下来,并恢复了繁荣的景象。1949年6月30日,“广大华行”最后一次党支部会决定:拿出40万美元退还非党群众的股份,党员负责人的股款和红利酬劳一律上缴。


我们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党组织会如此信任杨延修,因为在国民统治区工作了这么多年,杨延修一直秉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工作原则。


为了打开广大华行的发展局面,需要杨延修长袖善舞,和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许多人打交道,在这种灯红酒绿的奢华表象中,如何时刻铭记周恩来总理一再叮咛的“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保持共产党人朴实无华的本色,“拒腐蚀永不沾”,是杨延修必须面对的考验,也因此他自己制定了几项潜规则。


也就是当资本家要像个资本家,平时和别人交往要阔绰,不能小气,这样可以隐藏自己。但是自己生活要朴实,不能铺张浪费,假公济私,因为自己赚的所有钱都是党的经费。


杨延修的酒量很好,组织因此交给他一项“特殊”任务:在公开应酬场合,要帮助上级应对敬酒和拼酒,避上海市免醉酒误事。解放后,当再也不需要这种“烟酒不分家”的应酬时,他很快戒烟,酒也没再豪饮过。


老年杨延修


时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我们再看看杨延修再看看他经营的广大华行,以及他那些一起战斗的战友们,我们不历任禁对他们“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这是他们那一辈人克己奉公,一心为党的高贵品质,也是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需要学习的榜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