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案件,
又让检察官伸出司法救助的援手了呢?
01
“准弟媳”下套,骗走偏瘫弟弟15万血汗钱
2015年,小李在qq上结识了周某,两人相见恨晚,很快发展为恋人关系,同居在一起。
一次无意间,周某得知小李有一张5万元的存单和一张10万元的存单,周某暗暗动了歪心。
2016年2月1日,周某向小李提出可以将存单上的利息取出来,小李心想反正存单也在哥哥那里保存应该不会有事,于是跟着周某去了银行。
周某利用小李不识字的弱点,持小李身份证、银行存单,名为取利息实则挂失了男友的存单,骗领了小李卡内15万元存款。案发后法院判决周某退赔小李违法所得,但小李一直没有收到退款。
02
追讨3年跨越2000公里,检法合力要回血汗钱
2018年9月17日,大李带着患有偏瘫的小李从山东赶到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检察院申诉。检察官陈慧从小李含糊不清的讲述中得知,15万元是他打工攒出来的血汗钱,这些钱被骗光后,他就一直住在村里的养老院里,生活十分艰苦。而法院因未查到周某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已裁定终止执行。小李认为周某既然没有赔钱那法院对她的量刑就太轻了。
了解上述情况后,相城区人民检察院于当日受理此案。经过全案复查,该院认定法院对周某的量刑并无不当。但令陈慧困惑的是:周某就真的一分钱没有?于是,本可以按一般程序将刑事申诉审查结果送达申诉人即可,但检察官却当机立断将该案移送该院刑执部门。
虽然法院通过系统查询显示周某名下没有任何财产,但刑执部门检察官审查发现公安机关在抓捕过程中曾经扣押过周某持有的其女儿名字的银行卡。
当时周某称被其挥霍剩余的赃款存于这张卡中,检察官随即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确认了该卡内五万余元正是周某存放在公安机关的赃款。
2018年9月18日,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检察院向相城法院发出财产刑执行检察建议书,建议该院尽快执行该笔赃款。
收到检察建议后,法院于9月26日远赴千里之外的该卡开户行所在地贵州六盘水成功扣划卡内余额,并通知小李办理领款手续。
03
司法救助更暖人心
机械办案无法从根本上化解矛盾。考虑到小李因案致贫,家中房屋坍塌,只能住在养老院且无劳动能力,相城区人民检察院启动司法救助机制,为小李申请到了1万元司法救助金。
“其实我们都没有指望追回钱来,只是觉得法院判得太轻了,没想到检察院不仅帮我弟弟拿到了钱,还给我们雪中送炭。”大李由衷地感谢。
相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文瑞表示,不能就案办案,既要化解矛盾,也要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多部门联动才能取得“1 1>2”的效果,着力解决“因案致贫”问题,真正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文:陆艳萍、龚茜 相城区人民检察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