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农业机耕缴纳个税吗(个税缴纳查询)

一提起中国农业的短板,有些人张口闭口就是机械化:看看人家美国,那上千亩的大农场,一户人家全搞定了,再看看咱们,西北有些地方还有麦客(替别人手工收麦子的人),就这效率农业能搞好吗?


联合收割机器


日本无人采茶机


但是往根上挖,他们恨不得让所有的农机长成这样:





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机器崇拜,对待农业机械化,有些人带着点像蒸汽朋克一样的机械审美,而且这种审美还比较暴力。


农业机械化指的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运输存储、农业工程建设、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的各个环节使用机器取代人工,不单单是指大型农机,小的也算。


单人剪茶机


那咱们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到底怎么样?


先说结论,在经过70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在现有的土地条件下已经做得非常优秀了,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提升多少主要看今后有多少农民能进城。机械化不是(现阶段)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其实国家对于农业机械化的重视,远超很多人的想象,发展得也是非常早,网友们都能想到的问题,难道上头就想不到吗?


先给大家梳理一下咱们农业机械化的过程。


艰难的起步

在旧中国,全国能生产农机的工厂是凤毛麟角,且大都是兼产农机,只有像1925年建立的苏州农具厂等极个别的工厂是专门制造农业机械的,但因为战乱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打压,基本都已倒闭破产而告终。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是一个24K的原始农业查询国,90%的人口以种地为生,但全国所有农机加起来总动力仅8.15万千瓦,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北京现在一个月的发电量(2019年12月为46.7亿千瓦小时)可以够当时全国所有农机开6年半的时间,对,不间断地开。


我们青岛有一个养殖场沼气发电项目,一共投了30万,一年发了7.5万千瓦时的电,差不多够当时全国的所有农机开一个小时的。


这其中89%农机动力主要用于排灌,比如抽水机,用于直接生产的更是可怜,例如全国只有200台农用拖拉机、32辆农用载重汽车,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基本上就是靠双手,没办法,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工业的底子太薄。


但从建国伊始,我党就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改革力度和决心也是空前的,一点都不逊于对工业化的热情。这一点非常好理解,新中国的领导人很多都是农家子弟出身,深知农民的艰辛,而且全党扎根农村二十多年,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对农民有鱼水之情,更深知农业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建国之后首先抓的就是农业,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土改,让农民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就像中央当时总结的:“ 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


正在土改进行之时,1950年6月淮河突然发了大水,仅河南安徽两省受灾面积就达4000余万亩,受灾人口共1300余万。中央当即下定决心,把治理水患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因此建国初期中央政府召开最多的会议是水利工作会议。


为了彻底解决水患,保护和促进农业生产个税,全国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全面铺开,比如从1950年就开工的治淮工程、随后的汉水治理工程、蓟运河灌溉工程、引黄济卫等,一方面通过疏浚河流、修建水库大坝等方式防止洪水对农业生产的巨大破坏,另一方面通过修建水渠引水的方式增大农田的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1950年治理淮河


从古至今,水患就是中国发展历史上的最大难题。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挑了这么个最硬的骨头啃,说实话,像我党这样如此重视民生与农业的执政党,恐怕全世界仅此一家了。


于此同时,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全国各地开始进行农具改良和引进工作,研究和推广新式农具,比如7寸步犁,大型马拉农具。


土改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农具改良又保证了农业生产,因此1952年的粮食产量已达到3278亿斤,比1949年提高了44.8%,突破历史记录。


数据来源:中央档案馆


治水工程基本完工之后,1952年底中央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是指工业化,“三改”指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私有制下的生产资料的收归公有。三改的实质就是为了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完成国家的工业化。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指的主要是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机耕%,第一次把几千年来独立生产的农民连接在一起,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于是原本分散的小农经济开始往规模化生产转变,可这样一来,过去靠牛等畜力以及适用于家庭生产的原始农具并不适合而集体劳作的大规模生产,这时就需要大型农业机械的介入了。


也就是所谓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于是农业机械化变得迫在眉睫。


不仅如此,当时我党也认识到农业与工业,尤其是当时花大力气建设的重工业之间的关系,中央在1957年就提到:


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大家知道,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重工业要以农业为重要市场这一点,目前还没有使人们看得很清楚。但是随着农业的技术改革逐步发展,农业的日益现代化,为农业服务的机械、肥料、水利建设、电力建设、运输建设、民用燃料、民用建筑材料等等将日益增多,重工业以农业为重要市场的情况,将会易于为人们所理解。


也就是说,以工业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量与效益,从而完成资本积累,再反过头来为发展轻、重工业提供资金再发展,于是“工农并举”成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方针,也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工农联盟”。


随着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农业的机械化改革已在酝酿之中。1959年4月,毛主席在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所写的党内通信中,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著名论断: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于是农业的机械化改革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


鉴于当时国家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中央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边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边针对国情自己研发生产,也就是“土洋并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拖拉机为例,从建国开始仅用了20年的时间,全国便建成了十几家拖拉机厂。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位于洛阳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现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这个厂可不一般,是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被称为“中国机械工业、农机工业的长子”。当时为了抢这个项目,哈尔滨、石家庄、西安、郑州、洛阳等几个地方打破了头。从备战和全国的工业布局两个方面考虑,最后把项目给了洛阳。


这个厂的分量有多重呢?厂址是毛主席选的,厂长是周总理挑的,并立刻全国调集了一批专家开始筹备。1955年,项目正式奠基建设,为了保密,当时给这个厂起了个代号——081厂。


1958年7月20号,第一台手工试制的东方红-54型履带拖拉机出厂,54的意思是54马力


先是东方红-54,后来“一拖”又推出了75马力的东方红-75。据“一拖”的老工人自己介绍,70年代初期“一拖”年产东方红75型履带拖拉机已达1.5万台,中国70%以上机耕任务是由东方红拖拉机完成的。


现在的“一拖”更厉害了,什么都造,很多军事上比较凶猛的装甲载具,就是它产的,你没看错,一个“拖拉机厂”产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


“工农并举”,高度重视农业和农业重工业,让农业和以农机、军工为代表的重工业高度结合,这一思路延续了几十年,现在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CCTV7会把农业和军事放在一起,变成“耕战频道”了吧,很多人对于农机设备的武器化审美倾向,这根儿算是找着了。

查询

除了“一吗拖”,比较有名的还有上海拖拉机厂、长春拖拉机制造厂、江西拖拉机制造厂、山东拖拉机厂,基本都是50年代末期建设投产的。


为啥是拖拉机打头阵呢?因为拖拉机节省人力最多,效率提升最快,工艺也不复杂,生产的经济成本较低。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改革,中央在1959年8月正式成立了农业机械部,陈正人为部长。这样一来,专人管专事,进一步加快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


从60年代开始,拖拉机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普及,国营农场,尤其是位于东北等大平原地区,地理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的国营农场,成为了农业机械化改革的排头兵。


1960年,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农人民公社的拖拉机群


例如在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农人民公社,拖拉机由1959年的约118标准台增长到约300标准台,机引农具由1959年的187台(件)增长到517台件,收入大幅提升,又花钱购买了其他的农机。


打场的主要劳动也实现了机械化


那个时候开个拖拉机绝对是个拉风的事,比现在开奔驰宝马有面多了。


60年版壹圆女拖拉机手,第三套人民币


到了1979年,仅国营农场的拖拉机数量已经达到了5万多台,是1952年的50倍。


数据来源:《1980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很多农民被邀请到国营农场参观农业机械化耕作,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般,亲眼看到机器带来的效率,感到非常震撼,以至于编出个顺口溜:“机器转一转,够咱干半年”。


不仅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当时还生产排灌农机设备、运输机械等各种农机产品,全国的农业机械化的速度逐步加快。


不过鉴于工业底子薄弱,而且从事农业的人口又过多,全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再加上改革开放之后,要用农业提供的资金完成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全社会没有充裕的资金购买农机设备,所以全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虽然在缓慢提高,但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阶段。


衡量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一个关键指标,叫“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主任白人朴教授,根据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农业机械化分为三个阶段,40%以下属于初级农业机械化水平,从49年建国开始算,一直到2006年,全国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才突破40%,进入中级阶段。不过到了2006年,全国农机总动力从8.1万千瓦发展到5.6亿千瓦,而且各种农具一应俱全,更为深入的农业机械化改革开始了!


2006年对于搞农业的人来说,可是一个不得了的年份,因为那一年,国家全面取消了沿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可能很多人不明白取消农业税的重大意义。


在古代,如果你要问起一些文人,夏商周三代以下,谁可称为明君圣主,估计有很多人会告诉你,那必须有汉文帝,为啥?表面上看,汉文帝采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让国家休养生息,于是便有了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神剧《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和海瑞打嘴炮,嘉靖说三代以下可称贤君的该首推何人



但更直接的原因,是汉文帝竟然免除了当时的农业税,而且一免就是13年!除他之外,一个加强连多的帝王,再无一个人如此壮举,可谓空前绝后,这在全国赋税“农占其七,商占其三”,甚至农税占比更高的古代封建王朝是不可想象的,除了汉文帝,谁也没这么干过,所以汉文帝虽不是雄主,但贤主的名声绝对是立住了,就凭这一条,没有任何其他帝王敢跟他比,皇上您要是觉得比汉文帝强,那免个税赋试试呗,不用全国,今年河南又受了黄灾,臣提议免河南百姓3年赋税,什么?您老人家得和内阁的人商量商量,快拉倒吧。



2006年取消农业税的意义之所以重大,在于这里包含着两条信息:国家的税收来源变成了工业和服务业,不需要农民再提供赋税,农民的负担减轻了;第二条更重要,就是工业不再依赖于农业提供资金支持,相反,工业现在有条件反哺农业了。


凭借着强大的工业制造水平,从2006年之后,农业的机械化改革明显加速了。


从2007年起我们进入了农业机械化的中级阶段,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逐渐好转,以及农机设备产量的上升与价格的走低,更重要的是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44.8%降到了占25.1%,经过12年的经济发现,2019年农业农村部宣布全国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突破了70%,其中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已超过80%,基本实现机械化,也就是说在全国粮食的主产区,已经实现了高度的农业机械化。


从0到40%花了57年,从40%到70%只花了12年。


数据来源:农业部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农业机械化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于70%,并争取让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小于20%。


大家不要以为农机都是些高精尖的东西,其实比起那些高端制造业,农业机械的制造都是相对简单的,而且现在咱们国家的工业产值早已是世界第一,超过美国、日本和德国(分别是老二、老三和老四)之和,工业产能明显过剩,所以制造各种大小的农机设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农机的价格也持续走低,不仅如此,国家还提供农机具购置补贴,2019年中央财政拟安排180亿元对农机购置进行补贴,比如你要是买个种植施肥机械,能补贴15000元。


不过大家也别光盯着大型农机设备,小的农机一样重要。


今年6月我家的剪茶机坏了,我拉着家里老人去即墨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买个新的,到那真是开了眼界,各种农机设备是应有尽有,喷药的、浇地的、修剪的……而且价格都不贵,一个剪茶机才600块钱,要是过去都得拿剪刀修剪茶树,累死个人,现在2亩茶园两天不到就能修剪完,这也是农业机械化。


我估计有的朋友看到这就要说了:快别扯啦,机械化水平再高,跟缴纳美国比还是差得远呢,看人家开着农机就把几千亩的粮食都种了,用飞机撒农药,那叫一个高效省事,一船一船地出口赚美刀,美国农场主那钱包鼓的,那才叫现代农业。


美国很多农场都是圆形的,这样方便机械化生产,但代价是浪费了一些耕地


这就犯了不考虑变量直接对比结果的错误,跟大家分享个心得,在研究各国农业的时候,对于美国、澳洲这样的国家,不能粗暴地把他们和其他国家的农业做简单对比,因为这些国家是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诞生的,这相当于一块巨大的土地砸在了这几个国家的人头上,虽然有很多原住民,但被人家清理掉了嘛,“包袱”被甩掉了,所以这些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极大,像美国有350万农业人口(含农业工人),一共1.56亿公顷耕地,一个“农民”平均拥有耕地面积最少也得有668亩地,澳洲还要多,咱们是多少?10亩都算是多的,像沿海人口稠密地区,比如我们崂山,一家也就两三亩。再说美国的平原耕地个税面积比咱们吗也多,这么大的人均耕地面积,你不机械化也不行。


美澳这些国家都是农业的特例,不是常态,所以不考虑这些因素直接对比,这才是扯淡。


或者这么说,如果中国的农业条件和美国一样,中国能不能和美国一样做到高度的机械化?


那当然是能!也不用论证,就有现成的例子,那就是东北的北大荒。


东北这个地方自古就是人迹罕至之地,再加上满清对关外采取了严格的移民控制,所以虽然雍正、乾隆时期中原人口爆炸,东北还是一片不毛,直到清末才开始大规模移民,但总体来说和美国情况相似,尤其是北大荒地区。


1957农业年,王振将军带着10万转业官兵,来到了这片从未有人打扰的大荒地,听这名大家也能想象这地方原来什么样。但是经过十几万人两三代的努力,北大荒成了北大仓,成为了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靠的是什么?一是北大荒人的艰苦奋斗,二就是机械化。


1958年王震将军在密山火车站向复转官兵发出号召


以建三江农垦区为例,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下辖15个大中型农场,总共有耕地80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0.1亩,居全国农垦区之首。在这里机械化是绝对唱主角,2008年时已经拥有世界先进的大中型拖拉机3820台,各种配套农具4.36万台(件),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8.7万千瓦,水田机械化程度达94%,旱田达98%,综合达96%,实现了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2014年的时候黑龙江日报就曾报道,建三江管理局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8%,居全国之首。


建三江收割水稻


建三江农场


除了地上的农机,还有天上的。大家知道全世界最大的农林型通用航空公司在哪吗?在中国,这就是位于黑龙江农垦区的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拥有商照飞行员95名、机务人员125人,运-5、运11、运12、农-5B、PC-6等机型飞机共102架,每年的作业面积大概在1800万亩到2000万亩。所以在建三江,光农用机场水泥跑道就有11条之多。从生产效率来看,美国的劳均生产粮食是65吨,建三江是83吨。


这就是很多人所说的:中国农业看农垦,现代农业看三江。


现在就更厉害了,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建三江分局已经尝试建设无人化农场,开始使用无人驾驶插秧机、智能化叶龄诊断、智能化控制灌溉、无人驾驶收割机。2020年建三江分局搞了几个水田和旱田的无人农场试点,用41台缴纳水田无人驾驶拖拉机完成搅浆作业1.03万亩;875台无人驾驶及直行辅助驾驶插秧机完成插秧作业26.4万亩;无人驾驶收割机收获水稻、大豆、玉米共1.5万亩。


无人驾驶插秧机在稻田里进行插秧作业 图片来源: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以后大家也别觉得美国的农业就是那么的遥不可及,要是农业生产环境相似,咱们不见得就比美国农业差,无非就是适合机械化的耕地面积与人数多少的问题,咱们要机器有机器,要人才有人才,掰个手腕完全机耕不心虚。


不过,就像上文提到的,虽然目前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人地矛盾开始明显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全国要达到北大荒建三江局这样的水平和生产是不现实的。


就拿我身边的例子,修剪茶树为例,上文提到的单人剪茶机的效率,是远不如双人剪茶机的,两个人抬起来走一趟,基本就修剪完了,但是一个人就费劲了,花的时间差不多是双人的三四倍,崂山的大茶场有的会用双人剪茶机。



但为什么我们崂山的茶农不用双人剪茶机呢?因为成本高。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一直强调,任何农业技术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成本问题。一家平均一共才不到2亩茶园,花600买个单人机不吃力,但双人机动辄6000元以上,一年也用不了几次,谁会买?为了省点钱,多花点时间也无所谓了。


同样的道理,要使用大型农机设备,你得有大量的土地来摊平成本,就像开头我介绍的日本无人采茶机,买一台六七十万,要有多少亩茶园才能赚得回来?


因此我在文章开头就说了,机械化不是制约中国农业的主要问题,人地矛盾才是。


中国农业现在显露出来的问题,十有八九都是农户平均耕地面积小有关,只有让更多的农民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剩下10%的农民,中国农业的许多问题才能解决,如果平均一个农户拥有100亩地,那要机械化有机械化,要收益有收益,我们的农产品才有竞争力,中国才能称为真正的农业强国。


除了人地矛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咱们的平原面积较少,很多地方处于山区和丘陵地带,全程机械化的难度比较高的,这就对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另外在现阶段,机械化也不能解决农业的全部问题,因为生产过程简单,种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可以做到90%的机械化甚至无人操作的程度,但是像其他农作物,比如蔬菜和水果,目前还是要依靠大量的人工,尤其是像我们农场这样的设施农业,用温室大棚来种草莓,大型农机就使不上劲,梳果、防治病虫害、补苗、采摘等大量工作基本还是靠工人的双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发达国家的蔬菜水果要比粮食和肉贵出很多的原因。


因为是采摘农场,我们农场的企业文化就是:尽量让客户自己干,我们旁边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