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基金会企业相关业务节约成本(企业节约成本金点子)


从捐款箱到支付宝,从现金到无现金,从封闭到透明,互联网让慈善事业加速繁荣,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上云故事,要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说起。


举国同悲的日子里,双节约榆树西三街一栋5层小楼中(中国扶贫基金会办公场所),总是挤满着赶业务来捐款的爱心人士。基金会人手不足,请来了银行、审计所的同志做志愿者帮忙,朝九晚九,汗流浃背,持续加班4个月。



别说数钱难、记账难,就连开具捐款发票也很难。当时用的还是纸质发票,需要几十个个人抄写,几十个人检查,但印章只有1枚,每天都有一个财务人员坐在角落,像机器人一样一刻不停地盖章,每天忙10个小时,足足三个月才把票据盖完。


Excel应对不了百万级的公众捐赠人,经此一役,中国扶贫基金会信息化开始全面加速,而基金会唯一的“网管”贾坤,终于从幕后走向台前。


公众善意加速基金会信息化步伐

贾坤,北京人,至今已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工作了17年。在2003年加入基金会时,信息化在彼时的基金会无足轻重,在同事看来,他也就是个“网管”。


贾坤


“那时基金会多以机构或者大客户筹款为主,公相关众捐赠的体节约量过小,业务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基金会也不到50点子人,信息系统的优势体现不了。”贾坤回忆,当时基金会的信息化还是比较原始的——比如,官网捐赠信息要手工记录后再输入系统,无成本法实时上传更新;仅有的财务系统与个别项目管理系统彼此割裂,无法同步数据,账务数据和业务数据都需要人工核对……


随着基金会业务的不断发展,业务处理量和业务流程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以手工为主的业务处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其职能管理和业务管理的需要。基金会决定花大力气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机构运行效率与管控力度。


而2008年512汶川地震让公众捐赠激增,基金会公众捐赠人数量达到百万级别,这种变化,加速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提升信息化水平,便需要自建机房。可是基金会是非营利性组织,项目执行费不能超过捐赠的10%,而项目执行费包括项目执行、宣传、人员成本、房屋水电等一切费用,真正能用到信息化建设上的资金少之又少。


2009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在百度首页开设了一个项目链接,网友点开后便可直接进入官网。项目上线预计流量会达到上百万或千万级。


为确保网站能正常访问,贾坤得到消息后,立马钻进机房做调试,借了5台服务器加码,协调网络运营商升级带宽,派人到现场去做负载均衡的实施,还要安排本金解决问题后撤服务器的事宜。


钱、人、设备,每一项都是硬成本的投入。贾坤15天蹲守在机房,只为解决那一日的并发流量。后续当云服务概念出现时,贾坤关注到了云服务,只是彼时的“云”更偏向概念,落地产品很少,多以一种虚拟基金会机方式托管形式存在。


“我在等,等一个上云的机会。”


上云至少节省六成成本

中国扶贫基金会官微


2014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又开设了一个“银联月捐”的项目,捐赠人只需持有银联卡,就可以在线开通每个月30元或100元的捐赠。


面对可能的高并发的流量以及架构的延展性,贾坤再次面临抉择,要不要买新的服务器,如果要买,又该怎么协调好业务需要和成本压力的关系。


刚好,这一年,阿里云帮助用户抵御全球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企业DDoS攻击,峰值流量达到每秒453.8Gb 的新闻传出,同时阿里云对于公益组织有一定的优惠措施,贾坤觉得,上云的时机到了。


在阿里云平台上,贾坤用云架构搭建“银联月捐”项目,使用了阿里云SLA、双ECS、RDS、OSS存储以及后续增加的waf防火墙,非常经典而简约的云架构,至今这个项目仍在稳定运成本营中。


“想上云的初衷,一是因为成本,第二个就是能够解决并发的流量。”


尝到甜头后,贾坤做了一个预算,以5年规划为准,相比相关继续托管在传统IDC机房里,与阿里云合作的成本更低,至少可降低60%-70%的成本。


而且,用了阿里云,流量并发的问题也不本金用操心,弹性计算会按需自动增设配置。


中国扶贫基金会人员了解阿里云服务


2015年,基金会进行基础设施重新选型,决定告别传统自有机房,通过对市约成场主流云厂商进行了逐一对比,最终阿里云胜出。同年完成全面上云的工作。


上云后再无传统架构

上云之后,中国扶贫基金会全的变化显而易见。


比如,在基金会官网上,曾经有一个项目,用地图实时呈现受益人的分布情况。在没有上云之前,有一家大数据公司免费帮助基金会实施此项目,该项目贾坤历时二、三个月,需要专业的人员点子建立数据仓库。


通过ETL工具抽取并加工业务系统数据,还要开发并适配前端的地图显示,花费巨大精力。除此之外,还要单独购入两台服务器“专职服务”,贾坤估计总投入在30万元左右(免费实施估算市场价值约20万 10万元服务器 相关托管费用)。


中国扶贫基金会工作人员学习阿里云业务


“依托阿里云的QuickBI,只要熟知业务,两周左右项目就落地了。”贾坤提到,研究和学习阿里云产品花了不少时间,但是无需过多依靠程序开发人员,只需要懂得业务懂得数据库基本操作的人员即可。


“上云可以节约成本、解决并发大流量外,我们还能拥有处理数据的能力。”贾坤说。


阿里巴巴平台上有一个“公益宝贝”计划,卖家自业务愿把店铺里正在出售的商品设置成“公益宝贝”,商品成交后阿里平台会按照卖家设置的比例捐赠一定数目的金约成额给中国扶贫基金会。



这个项目中,每一笔金额都不大,数量却很惊人,每天有超过1000万笔款项注入基金会。而商户捐赠的信息需要处理、分类和汇总。在海量数据里,也有商家希望能拿到自己捐款的发票。


“在以前我们是不敢想的,现在有数据平台处理,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贾坤说,背靠阿里云的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DataWorks,定时任务,每天十几秒就能自动完成这项工作。


现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大楼里只剩下最后一个机房,“都算不上机房,就两台机器,只做一件事情,异地灾备。”作为公益机构,原始档案必须要存储待查,但数据资料还需要在本地备份一份,机房出现问题会自动报警,贾坤只需要每天下班前确认即可。


中国扶贫基金会物资捐赠


“现在有项目,天然的就会放在云上做”对于贾坤而言,传统架构已经是过去时企业了。

基金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