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2021年新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期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答2021年1期)


从估值中寻找长期投资的信心

2月中旬至3月中旬,离岸中国资产出现非理性下跌甚至拖累了A股和国债,陷入不断自我强化的“金融攻击”的漩涡


首先,俄乌冲突引发市场游戏规则改变,国际投资者中长期预期出现改变,对于大国博弈及潜在制裁风险进行提前释放。“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年更加凸现,国际规则被破坏,国际投资者对于大国博弈的长期影响进行提前避险。 其次,美国SEC认定有退市风险的“被识别主体”,敲响了中概股退市的警钟,掀起了中概股及港股走向各种“鬼故事”自我 实现自我强化的“股灾”、“危机”模式的高潮。 第三,海外投资者担忧的中国资产“鬼故事”,主要包括中国内地和香港疫情的反弹、中国房地产和互联网等产业政策风险、 中国经济增速下行、西方制裁俄罗斯殃及中国等风险。


金融委316会议对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做出快速应对 A股和港股市场已经呈现类似2018年10月的政策底和情绪底


金融委最后提出,各部门要切实担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政策,且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回 应,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要事先进行协调,以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


港股的静态估值处于历史极端低估水平,风险溢价处于历史高位


截至4月8日, 用市盈率TTM倒数-10年期美债收益率衡量的恒生指数风险溢价位于2011年以来均值 1倍标 准差和均值 2倍标准差之间;用市盈率TTM倒数-10年期中债收益率衡量的恒生指数风险溢价向上偏离 2011年以来均值 2倍标准差。


分行业来看,港股主要行业的估值普遍处于历史低位便宜不一定能涨,在悲观预期之下,找寻基本面的确定性才是反转的力量


截至4月14日,从PE(TTM)的角度,行业估值分位数特征如下:恒生公用事业(71.7%)、恒生资讯 科技业(33.3%)、恒生地产建筑业(19.9%)、恒生原材料业(16.5%)、恒生综合业(12.9%)、恒 生电讯业(6.9%)、恒生能源业(5.3%)、恒生金融业(4.1%)、恒生工业(最低分位数)。(注: 行业括号内百分比数值为2014年以来行业最新市盈率所在分位数)。截至4月14日,恒生必需性消费业市盈率为20.8倍。


A股估值从历史来看并不算贵,至少属于合理偏低水平


截至3月11日,沪深300、创业板指、中小100、上证50的PE-TTM分别为12.4倍、51.8倍、31.3倍、10.3倍,沪深300、创 业板指、中小100、上证50的PB分别为1.5倍、6.4倍、3.8倍、1.3倍。此外,科创50的PE-TTM为42.1倍,PB为5.4倍。


截至4月15日,沪深300、创业板指、中小100、上证50的PE-TTM分别为12.3倍、47.7倍、28.1倍、10.3倍,处于2014年以 来的38.9%、28.4%、22.5%、50.1%分位数水平;沪深300、创业板指、中小100、上证50的PB分别为1.5倍、5.9倍、3.4倍、 1.3倍,处于2014年以来的33.4%、47.3%、17.6%、63.3%分位数水平。此外,科创50的PE-TTM为35.0倍,PB为4.5倍。


分行业来看,长期而言A股的多数行业显然已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截至4月15日,行业估值从市盈率TTM的角度,特征 如下:


社会服务(78.8%)、公用事业(74.9%)、食品 饮料(71.9%)、汽车(70.1%)、美容护理 (68.4%)、农林牧渔(68.0%)、商贸零售 (52.9%)、煤炭(49.8%)、房地产(48.3%)、 综合(47.2%)、建筑装饰(41.2%)行业市盈率 TTM处于相对居中分位数水平。


电气设备(35.1%)、钢铁(25.9%)、建筑材料 ( 16.6% ) 、 轻 工 制 造 ( 14.9% ) 、 银 行 (13.8%)、家用电器(13.0%)、非银金融 (9.6%)、医药生物(6.8%)、环保(6.8%)、 传媒(5.8%)、石油石化(5.7%)、基础化工 (5.2%)、有色金属(3.9%)、计算机(2.8%)、 通 信 ( 1.9% ) 、 交通运输 ( 0.3% ) 、 电 子 ( 0.2% ) 、 国防军工 ( 0.1% ) 、 纺织服装 (0.1%)、机械设备(历史最低分位数)行业市 盈率TTM处于相对较低分位数水平(括号内为其 分位数数值)。(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从基本面把握长期的投资价值

第一个风险是中国经济——何时复苏? 受疫情防控等多重因素影响,上半年中国的投资时钟仍将处于衰退期


2季度疫情防控、海外风险对中国经济和上市公司的影响将体现。内地疫 情反弹及坚持动态清零的背景下,虽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政策环境有 望继续保持宽松,但稳增长的效果受影响,2季度的实体经济数据依然不 容乐观。固定资产投资3月增速为7.1%,较前值12.2%明显回落。分项来看,制造业 投资同比拉动为11.9%,较前值的20.9%大幅回落,而基建投资同比达到 11.8%,较前值的8.6%有明显上升。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2.4%,较前 值3.7%明显回落。消费不容乐观,餐饮类消费增速更是大幅下滑。


本轮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疫情防控下的消费、生产与出口压力


整体来说,3月数据尚未完全体现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以本轮疫情最为严重的上海为例,采取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实际 上是从3月下旬开始,3月中上旬虽然疫情已经开始出现反弹,但严格的居家措施尚未大面积实施。此外,从高频的城际 活动指数来看,全国层面的经济活动从3月以来持续回落,但降至底部也是从3月下旬开始。因此3月的经济数据可能尚 未完全体现疫情的拖累,往后看4月的经济数据受疫情拖累可能更为明显。


根据兴业证券宏观团队,3月中国出口(美元计)同比增长14.7%,略高于市场预期,但疫情对出口的拖累或在4月反映 更加明显。从当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上海港和宁波港来看,3月底以来上海港和宁波港到达及离开船只数出现明显下滑。 根据2021年的数据,上海港和宁波港约占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的31%,是全国第一、第二大港口,其进/离港船 只的下滑或意味着4月的出口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


疫情防控常抓不懈、“房住不炒” 保持定力 房地产相关产业链依然困难重重,房地产投资增速转负


结合3月数据,居民中 长贷明显弱于季节性 水平,居民购房意愿 仍然偏低。地产销售、投资等指 标上半年大概率仍将 处于下行通道,房地 产2季度很难作为稳增 长的抓手。


传统价值股的基本面开始出现积极的变化


2021年下半年,传统价值股例如能源、 银行、电讯业行业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能源:利润稳定性提升:“双碳”背 景下,在全社会需求增加的背景之下, 能源公司的供给受到一定的限制,供 需格局改善,部分能源价格波动降低, 利润的稳定性相对抬升,分红比例大 幅提高。


电信运营商:5G建设成效显著,5G 渗透率提升,带动ARPU值(平均每 付费用户收入)提升;数字化转型收 入增速显著:以中国移动为例,公司 2021年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 1,594 亿 元,同比增长 26.3%,对主营业务收 入增量贡献达到 59.5%,是推动公司 收入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价值股龙头的高分红成为年报中一大亮点


中国神华拟派发现金红利约人民币504.66亿元(含税),占2021年度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0.4%。中国移动 2021年全年现金分红比率60%,并计划2021年起三年内现金分红比率逐步提升至70%以上。中国海洋石油管理层承诺未来三年股息支付 率不低于40%且股息绝对值不低于0.7港币/股(含税),同时公司还将择机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进行港股回购。


在不利的经济开局阶段,找寻中期亮点 三、中期来看,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


3月以来,各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边际放松手段呈现力度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下调房贷利率、降低首付 比例成为各城市“松绑”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部分能级不高的省会城市(如哈尔滨、福州)的限售限 购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松动。


在不利的经济开局阶段,找寻中期亮点 四、疫情防控冲击之后,稳增长政策对下半年基本面的效果更加凸显


从重大项目规划来看,基建项目储备有保障。根据兴证建筑团队的统计,2022年3月22日,目前约有21个 省市披露了2022年的重大项目相关规划,从年度计划投资来看,2022年21个省市同比上升14.11%,若按照 数据可比的省份进行计算,2022年计划完成额增速仍达到9.28%。


第二个风险是海外风险 美股中期风险未完,2季度后期或恶化,警惕美联储持续加息对新兴市场的影响


年初至今,美股经历了杀估值;后续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联储的收紧会否冲击美国经济,从而,杀业绩。 比如,2018年四季度,美股因为加息引发经济担忧加重,从而杀业绩,显著调整。


投资分析:找寻自信的力量,防守反击

市场底或者反转底或者夏季,继续坚持“防守反击”策略


基于对中国经济和政策环境的判断,这一次中国A股和港股的市场底可能和经济底比较接近,再考虑到1季度海外市场遭 遇的危机模式,至少港股在这个夏季的市场底有望高于3月份的政策底。根据兴证宏观王涵团队的研究,从2008年以来几轮经验看, “政策底”到“经济底”需要6个月左右时间。“政策底” 到“市场底”的中间间隔时间大约在3个月左右。 中期风险需要警惕5、6月份美联储加息之后的累积影响。成长风格的趋势性机会还需等待中期风险释放之后,等待海外加息冲击的高潮过去,等待中国经济复苏有起色。


立足中长期,投资者可以乐观一点 淡化“市场先生”的短期癫狂,多看投资的本质——企业长期价值


投资者面对中国股市(A股和港股)的底部区域,应该淡化“市场先生”短期的癫狂, 淡化指数短期的大幅波动,寻找长期“自信的力量” ,聚焦中长期估值安全边际以 及基本面、筹码面的确定性,主要工作应该是精选并“怀着怜悯的心”逢低耐心地 布局优质中国资产。


首先,做好坚守,特别是深度价值的优质国企央企“不死鸟” ,包括,金融、地产、 电信运营商、新能源运营商、能源、建筑建材等“类债券”价值股。原因在于:1) 规范靠谱、政策呵护,监管风险小。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央企受 益于“稳增长”。2)信用评级高,渠道便利,融资成本低。3)安全边际高。低估值, 公司治理规范。港股央企大多属于deep value。4)外资机构占比相对较低。


其次,耐心布局中国优质成长股被市场恐慌情绪“错杀”的机会。立足长期中国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增长点,当前中国的部分优质成长型股票已经出现了“被错杀” 机会,特别是立足中国“自主可控、补短板”的高科技及先进制造业细分龙头,以及 顺应“共同富裕”新时代的消费服务业成长型龙头。精选绩优成长股,注重估值和 业绩之间的性价比、预期差。1)精选半导体、光伏、跟数字经济相关计算机等,仍 具有高景气度的成长股。2)社会服务业(快递物流、餐饮旅游等)、农业养殖、物 业等景气度相比2021年改善的行业。3)关注新能源车、军工、医药行情以及互联网 行情将呈现显著分化,立足于中期价值和业绩高性价比可逢低布局、做波段。


报告节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