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校里刻苦训练的学生
体教融合,利于不断挖掘优秀体育苗子。
“体教融合”的大本营,再加上外派的“伯乐”,南安依托这所小学到高中十二年一贯制体育学校,全力确保优秀体育苗子“选得进、留得住、送得出”。近年来,南安体育学校培育输送了李发彬、黄东萍、陈海威、黄少坤、王乌品、陈冰冰、叶泳涛、许燕茹、戴伟斌等知名优秀运动员,先后有36人次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奖牌。好苗子输送到省队、国家队后,学校的教练员会持续跟踪输送运动员情况,尽到保驾护航的责任。”
营造氛围 打造“15分钟健身圈”
南安体育产业积极探索人才培育创新之路,通过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各级各类训练基地、组织举办各类赛事、投建各项健身项目,打造全民健身模式,持续增强百姓体质、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打造南安体育品质之城。
“体育精英的培育离不开整体氛围的营造”。南安文体旅局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南安以创建省级全民健身模范市为契机,全面构建“亲民 便民 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致力推动“体育 ”“ 体育”的融合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发挥基层活力和群众创造力,努力开创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在南安市创建省级全民健身模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引领下,出台制定《南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南安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8-2025年)》等,将全民健身工作写入南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目标任务,持续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周”重要节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掀起全民健身的新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南安每年利用节庆举办的各类体育活动不下500场次。引导鼓励各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及体育社团开展篮球赛、广场健身舞、太极拳展示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打造全民健身品牌。
全民健身,场所硬件不能少。2016年—2020年南安财政在全民健身方面投入(含体彩公益金)40782万元,人均全民健身经费54.08元。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有篮球场地、全民健身路径、乒乓球场地、足球场地、羽毛球场地、健身步道等各类体育场地4171个,场地总面积332.43万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100%,全面构建了覆盖市、镇、村三级群众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十三五”以来,南安先后投入专项引导资金500余万元,成立多支群众体育特色团队,在组织和承办群众体育赛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老体协“三个万”活动;篮球协会承办第九届“郑成功杯”国际男子篮球邀请赛;排球协会承办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气排球(南片)联赛暨甲级联赛;武术协会承办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武术大赛暨第三届“浦发银行·郑成功杯”传统武术赛;钓鱼协会承办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第四届钓王赛分站赛和总决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