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国家农业政策研究室张文华(农业部原办公厅主任王文德)

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继续加强脱贫地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要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以前的帮扶政策都还在”


“幸亏好政策还在,不然真要被拖垮了!”云县大寨镇棠梨坝村箐头组村民张文华这话可不是夸张,3年前,母亲治疗青光眼做手术,今年2月父亲又查出肿瘤,如果不是医保报销、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他真不知道如何一下子掏出那么多钱。


2018年,张文华的母亲李正彩患上青光眼,需要到云县人民医院做手术。“那时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先看病、后付钱,母亲很快就办理了住院,我基本没担心医药费的问题,可以专心照顾母亲。”


脱贫摘帽后,病魔再次悄悄盯上了这个家庭。今年2月的一天夜里,父亲张正旺突然肚子疼得厉害,到云县人民医院检查后发现肠道有肿瘤。病情紧急,要做手术才能确认是不是恶性肿瘤,这让张文华犯了难。


“以前建档立卡户,可以先诊疗后付费,现在脱了贫,不知道好政策还在不在?”张文华说,虽然脱贫后家里条件好了不少,可毕竟老人年纪大,家里收入主要靠自己的四五亩地,如果一下子要筹集几万块钱,还是不轻松。“而且父亲住院,我还要照顾。家里的地没法种、牛没人养,万一断了收入来源,接下来钱可怎么还?”


主治医生林应芳看出了张文华的顾虑:“脱贫不脱政策,以前的帮扶政策都还在,还是可以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出院时再一站式结算。有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保、医疗救助、政府兜底四重保障,钱就别担心,先陪老人好好看病!”


这番话,让张文华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住院期间,医院从来没有催过钱,而且医生护士都很好,特别关心父亲术后恢复,我们一家都觉得特温暖。”张文华说。


出院那天,医院结算费用,手术费、药费、检查费,林林总总加起来23000多元。享受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保、兜底保障等救助政策后,张文华只出了2300多元,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


如今,张文华每隔20天还要带父亲去县医院做一次后续治疗,不过大部分费用依然可以报销。张文华说:“报销政策还在,省了不少医药费,治病给家里带来的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让村里老人吃好饭”


在石楼县龙交乡麻庄村碰到陈计元的时候,他正在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吃午饭。午饭的面浇头是西红柿鸡蛋,就一口葱、吸一口面,陈计元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饭,他抹了抹嘴:“好着咧!”一手撑着桌角,一手抓起拐杖慢慢往出走。


迎头碰上了从村里便民服务中心出来的村支书冯四应。陈计元远远地喊着:“我那‘卡卡’里的钱到了没有?”“你说养老保险的钱么?到了,回家等着就行。”冯四应说,“一会咱服务站的代办人员去自动取款机帮你把钱取出来,送到家里去。”


陈计元今年67岁,由于右腿残疾,他这几年行动越发不便,“连日常吃饭都成了问题”。2018年的一个冬天,冯四应去屋里寻他,却发现他正在啃干馍片。冯四应赶忙拉他去家里吃,陈计元却连连摆手:“吃了饭了,不饿!”


这种情况在村里不少。冯四应说:“我们村常住人口有570人,60岁以上的有278人,80岁以上的就有73人。”为此,2019年,村里多方筹措,把村集体几间老屋子拾掇出来,建起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瞄准一个目标:“让村里老人吃好饭。”


照料中心当年7月开始运行,日常费用由村集体承担。陈计元来吃了几顿,十分满意:“每天‘变花样’吃,还不要钱!”


伴随着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麻庄村也于当年正式脱贫。可一段时间后,冯四应发现个新情况:“来吃饭的老人慢慢变少了,尤其是冬天。”原因很快找到:“虽说村子不大,但寒冬腊月,老人们腿脚不利索,还是不方便。”


去年,石楼县民政局局长王瑞平来麻庄村调研,也发现了这个情况。“脱贫后,综合服务设施要持续跟上。”县里选定了几个试点,在老年人较多的村子,帮助建立敬老院,麻庄村就是试点之一。


现在,麻庄村在原先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上,左右各扩出5间房,水、电、暖齐全。“将来这就是个大平台,便民服务中心也搬到这里,收发快递、统一办理证明和领取补助等事项,一条龙服务。”不久前,在县里资金支持下,冯四应他们给中心安装了电视。


“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让张文华这样的家庭面对困难时有希望、有底气,脱贫摘帽后,当地也在持续提升县级医院诊疗能力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


“县里就能治好病,谁愿意跑到省里?”云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施玲认为,除了延续之前的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健康帮扶政策,减轻病人住院垫资压力和费用负担,还要提高基层医疗水平,解决农村群众就近就医问题。“通过大医院与基层医院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多种联动方式,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治好病。”施玲说。


从长远来看,提高脱贫地区群众健康水平,还得推动预防关口前移。在云县,2014年就启动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2019年起,开始探索医保资金总额打包支付,倒逼医院从“做大收入”转向“合理控费”。“改革后,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更加重视预防和康复,不但通过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向群众宣传健康生活习惯等方式来‘防未病’,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康复治疗管理体系,不仅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医院和社会负担也减轻了。”施玲说。


在石楼县,越来越多像陈计元这样的老人,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王瑞平介绍,从2018年开始,当地先后投入250万元,对农村闲置的场所进行改造,增加了棋牌室、休息室、餐厅等设施,建设“半托管”式的日间照料中心近50所,实现了全县千人以上村全覆盖。“未来还要持续提升村级公共便民服务能力,打造更加完备的综合服务设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