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金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是一个时代课题,也是一个行业命题。“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021年以来,中国平安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打造出可圈可点的创新样本。
发挥综合金融优势,助力“白鹤” 起飞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平安发挥集团综合金融优势,联合旗下产险、银行、证券等子公司,以金融手段助“白鹤”起飞。
怀瑾握瑜,与时代同行。在平安集团内部,有一个由董事长马明哲领衔的绿色金融委员会,统筹相关战略、规划、制度等制定和审议,据介绍,截至2021年,平安累计向实体经济投入保险资金1.23万亿,累计为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保险保障服务。同时,平安力争至2025年实现投资 信贷规模4000亿元、绿色保险保费总额2500亿元的总体目标。
精准滴灌,陪伴小微企业稳步前行
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精准“滴灌”助小微企业成长,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长三角城市安全数字化监测实验室”是中国平安集团旗下保险服务的案例。
这个实验室是由平安产险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合作建立的项目,基于安责险信息管理平台,应用“物联网 AI 区块链”技术,结合大数据建模为企业高危行业场景提供全流程物联网监测服务,为政府、企业的安全防控痛点提供科学预测预警,提升其风险处置能力,同时保险兜底实现风险闭环管理。这一模式有效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平安产险在安责险承保方面有14年的探索和实践,创新打造了“科技 服务 保险”安责险新模式,据了解,2021年,平安产险共为近15万家企业提供超万亿的安全生产责任风险保障。
针对小微企业如何能奋辑争先,平安也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如平安产险于2012年起就组建了专业团队,研究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难”“风险抵御能力低”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发了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并结合小微企业需求,打造平安企业宝APP,并推出企业风险防范、法律咨询、财税办理、员工培训等众多增值服务。
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长期发展问题,平安证券针对出现困难的民营上市公司或其股东,通过一企一策,创设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平安证券在投资银行事业部专门成立了六大行业组并配备专业行业研究员,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及半导体等领域组建专业投行团队,同时也加大引入具有产业背景的高端人才和行业专家,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更加专业的投行服务。
聚焦创新驱动,平安“急时雨”当春乃发生
科技引领转型,数字化转型驱动正在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中国财政学会政府与社会融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起雷认为:“金融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帮助企业找到好项目,二是帮助企业把好项目做好。”
以北京为例,中关村等科创企业聚集的产业园区,是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汇集区域。平安银行北京分行成立了“专精特新”工作小组,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科技来帮助企业在产品和商业模式上不断创新。2021年为12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授信额度超过70亿元,授信余额12亿元。2022年计划将规模扩大到500家以上。
风劲帆满海天阔 俯指波涛更从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慢工出细活”的事情,要花时间、有耐心、费力气,如同啃硬骨头一样,啃下一个个业务场景、创造一个个标杆案例,将“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平安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综合金融 医疗健康”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贡献了平安力量。(彦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