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刘帅湖南霖税务师事务所(刘忠税务师)

原标题:建造一座通往未来的宽广桥梁——写在G20杭州峰会倒计时100天之际


杭州自古多桥。断桥、长桥,钱塘江大桥、复兴大桥……古朴文雅辉映现代气派,透出这座城市融汇古今、灵动开放的底蕴。


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这里举行。有趣的是,这次峰会的会标,也是一座桥——一座由20个成员搭起的“桥”。



这会是一座怎样的桥?它能否缓解当前全球经贸河道上的种种淤塞?它能否跨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沟沟壑壑?


全球在期待,中国在行动。


为世界经济寻求“活力之源”


当24岁的西班牙姑娘郎西尔维亚硕士毕业都找不到正式工作,当日本居民购买方便面的月均支出连续4个季度两位数增长,当美国页岩油企业破产数量短时间内扩展至近60家,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去年起连续6次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人们更加确信,世界经济“病了”。


从大危机中满血复活的场景并未如期出现,迎面而来的是低增长、低通胀、低就业、低贸易流动、低投资增长、低大宗产品价格、普遍高负债的“新平庸图景”。


甘于平庸,还是勇于改变?世界期待G20杭州峰会发出清晰有力的信号。



2015年9月16日,空中俯瞰杭州钱塘江边的奥体中心。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中国将本次峰会的主题设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并设置了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大板块。


“这将是一届务实的峰会,”澳大利亚知名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说,“希望中国能够有效确立G20回归经济领域、迎接迫切经济挑战的基调……当前关键任务是凝聚共识,展现G20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政治决心。”



2015年10月22日,空中俯瞰杭州钱江新城。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G20人口占全球三分之二,经济总量占世界85%,涵盖全球主要经济圈。“纵观世界,G20仍是全球经济政策主要的协调平台。”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恩说,“现在,它需要补充新的思想和引导力。”


“我希望,杭州峰会能成为国际合作重生的真正契机。”加拿大前总理保罗·马丁这句话,道出了很多关注全球经济国际人士的心声。


让改革创新插上“飞翔之翼”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这个论断,被工业革命以来的各国兴衰所不断证实。中国将“创新增长方式”列为峰会重点议题,这是G20首次聚焦全球增长的中长期动力。


在杭州谈创新,当属绝佳之选。这里不仅有浓淡相宜的西湖美景,还拥有显著的互联网基因和庞大的创业群体。杭州本身,就是一个创业寻求新路、创新驱动未来的中国样本。



2015年5月12日,空中俯瞰美丽的杭州西湖。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长期来看,创新才是经济发展最坚实可靠的来源。”中欧论坛创始人戴维·戈塞告诉记者,“中国确实是讨论科技创新及其未来影响的良好平台。”


中国在迅速行动。就在上周,中国组织召开了G20“创新增长方式”专题会议。各方支持中国倡议制定《G20创新增长蓝图》并就总体框架和成果要素交换了意见。一批新的成果文件已初现轮廓。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科技和创新负责人安德鲁·威科夫说,基于创新的增长可以促进公平,“我们要共同研究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掌握跨越式技术,实现赶超”。


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适应并融入新工业革命,仅靠科技创新还不够。中国提出推动“大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创新。



2014年7月12日,空中俯瞰美丽的杭州城内京杭大运河。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今年2月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后,不少海外媒体都注意到,会议公报采用“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改革”三者并列的表述,并分别论述各自职能。


法国《欧洲时报》指出,这种表述变化可以理解为,G20轮值主席国中国有意将结构性改革置于更为重要的位置,使其成为货币和财政政策之外的“第三条路”,“切中了当前全球经济问题的要害”。


为联动发展安装“机制之轮”



一个跨国项目,一次国际合作,一条贸易通道,就有可能点亮千百万人生活的希望。这是中国力推包容和联动发展的原点。


在中国推动下,今年G20第一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


“我们来到了人类历史的一个决定性时刻,人们期盼着我们用一束光照亮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未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去年9月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让人印象深刻。


正是在这次峰会上,联合国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全球消除贫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制定了行动蓝图。2016年是落实这份文件的“元年”。



2016年5月24日,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以“喜迎G20峰会 聚焦美丽杭州”为主题的记者见面会,介绍G20峰会各方面的筹备情况,迎接5月27日G20峰会召开倒计时100天。新华社记者 王定昶 摄


“G20成员需要集体和单独地支持这项议程,使低收入国家能够分享全球收入的增长。”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皮克福德说。


“为实现共同繁荣进步,世界需要向前迈出一大步。”韩国湖西大学教授全家霖说,“中国在其中作用特殊,‘一带一路’、亚投行等机制已为其打下了基础。中国将成为各方积极参与合作的重要推动者,希望这次杭州峰会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建立新的愿景。”


愿景决定目标,目标引领行动。在今年G20活动中,中国邀请了更多发展中国家与会,也使杭州峰会成为发展中国家代表性最强的一次。中国希望向国际社会传递这样的信号:在G20的视野中不仅只是自身福祉,更包括全人类的共同命运。


让全球治理融汇“东方之智”


早在1999年,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就已出现,但它还远没有像今天这般地位显赫。当时的有识之士们已经看到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正在积聚升腾,有效的全球治理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商量着办。


此后近20年,世界见证了中国经济迅速融入国际经贸大家庭,见证了金砖国家从概念成为现实中的合作机制,见证了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首次超越发达国家。



2015年12月19日,杭州小画家们在市中心一段外墙上现场绘画,为2016年举办G20峰会的杭州增色添彩。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新的形势,改写着世界经济的格局,也将改变全球治理的范式与范畴。如果说促进增长是G20的中心任务,那么完善治理应是它的另一面旗帜。


“中国从未主办过G20峰会,这对全球经济治理来说是个历史性时刻,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金砖国家”概念提出者、英国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说。


经过金融危机的阴霾、脆弱复苏的煎熬,全球经济治理确实在呼唤这样“历史性时刻”。怎样才能实现持续增长?如何维护全球经济的开放度?哪些新角度能为峰会带来突破?



2015年11月3日,空中俯瞰美丽的杭州西溪湿地。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从启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到建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从建立监测和评估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指标体系,到制定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一系列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得到其他与会国家的认可与响应。


“与其他成员相比,中国作为最大新兴经济体的独特身份意味着,它能给全球经济治理带来新的动力和替代办法,并影响议事日程。其他国家也期待从中国经济转型速度及强度的视角学习中国的独特经验,”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在今年3月一份报告中写道。



2015年9月17日空中俯瞰美丽的杭州六和塔与钱塘江。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正如不少国际观察家所说,中国同时具备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发展中国家、最大新兴市场、全球经济最大贡献者等多重角色,正是一座能够沟通东西双方、连结南北伙伴的“理想桥梁”。


我们期盼,中国杭州能为全球经济的未来铺设一座宽广桥梁。


我们相信,那必将是一座联通人心的友谊之桥、一座互惠互利的合作之桥、一座携手前行的共赢之桥、一座通向美好未来的诚意之桥!




编 辑:谢栋风、李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