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定增 开户银行(定向增发银行如何参与)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资产质量是其核心指标之一。随着半年报披露季的到来,银行也将交出阶段性的答卷。


实际上,自去年疫情汹涌而来,银行业普遍面临着普惠让利以及风险控制的双重考量。为此,监管层屡屡发声并进行政策性引导,同时也向国有行及股份制银行放开了个人贷款不良资产转让试点的闸门,未来有望成长为不良处置的重要通道。而对于渠道有限的中小银行而言,除去核销、清收、转让等传统手段外,在定增补充资本的同时搭售不良资产也逐渐流行开来。


在监管层引导、银行业发力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年末不良处置规模前所未有,今年二季度末银行业整体不良水平下降,从中可以看出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正在好转的趋势。但随着疫情变化、延期还本付息到期、不良暴露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仍需警惕不良提升的风险。总而言之,在未来可见的一段时间内,不良资产的管控仍是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考题。


全国性银行试水个贷不良转让 超10家中小行定增搭售不良


年初监管层放开个贷不良资产转让试点的缺口后,业内曾指出个贷不良转让市场将成“蓝海”。但目前看来尚处于起步阶段,个贷不良转让成为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渠道仍需时日。


近年来,银行业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向零售转型已逐步成为行业共识。但去年在疫情冲击下,商业银行的信贷质量受到严峻考验,其中零售业务的不良水平明显高于对公业务。


在此背景下,2021年1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拓宽了不良资产转让类别,允许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同时个人不良贷款转让不受区域限制。


由此,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开始“试水”个贷不良转让。3月平安银行、工商银行首度“尝鲜”落地首批个贷不良批量转让业务。彼时也有媒体报道称,多家股份制银行了解到在接到《通知》后,银行正在积极推动通知落实,其中尤以信用卡部门最为积极,已有不少银行开始打包个贷不良做项目储备,预计很快落地。


从机构参与程度来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个贷不良转让的热情。银行理财与登记中心披露的信息显示,截止6月末,银登中心披露的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的机构账户达414个,以银行(包括各地分支机构)为主。


但与开户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个贷不良资产包的成交量偏向冷静。银登中心的数据显示,截止目前申请挂牌转让的零售类不良资产包数量仅20个,其中共有11个资产包的转让结果被公示。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认为,开户数量与挂牌转让的数据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多”与“少”、“热”与“冷”的对比,源于从逻辑链条上看,不良资产转让业务的开户,可能更多距离政策更近。鼓励政策出台后,一方面银行本身存在较大不良资产处置需求,另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等受让方响应政策,同时也想要抓住潜在业务机会。因此政策出台后,开户数量较多。


而实际转让数量较小,主要集中在个贷不良领域。可能与转让业务落地时的种种问题有关,一方面是定价机制不成熟,价格不能被某一方接受,有时波动也很大。另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的批量对公业务经验较丰富,但尚缺乏对个贷、零售类不良的批量处置能力。在此情况下,短期内参与动力不强。


不过陶金也指出,随着不良转让业务交易的增加,双方经验的积累可能会在未来某一时期形成质变,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旦形成比较标准化的做法和终端处置能力和更多的接收方,不良资产转让和处置的链条会更加通顺,规模效应也将得以发挥。


此外,个贷不良资产包在价格上出现下滑走向,由首批的溢价转让到现在的打折挂牌,不良资产包的定价逐步步入正轨。“3月试点之初,各家处置机构出于磨合业务团队及品牌效应考虑,对个贷不良资产包的需求旺盛,需求大于供给,导致其成交单价较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撰文分析称:“但随着市场基础建设逐步完善,需求旺盛传导至供给端,个贷不良资产包供给量增加和平均供给规模增大,市场价格逐渐向理性回归,大额资产包成交价格回落至本金1折水平。”


目前,按照通知,个贷不良转让试点参与的银行机构仅有国有六大行以及12家股份制银行,其他中小银行目前尚未涵盖其中。相较全国性银行而言,中小银行的不良处置渠道偏窄,年内一众中小行选择以定增搭售不良的形式甩“包袱”。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证监会披露的28家申请定增的银行中,其中有12家要求另行出资购买该行不良资产,定价不等,主要集中于各地农商行中。诸如安徽叶集农商银行、金华银行、安徽含山农商银行等。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当前银行业整体盈利情况依然明显好于实体部门,银行资产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大多数购买银行股权的主体希望成为银行股东后能够获得银行的稳定利润分红,这是定增可以搭售不良的前提条件。再者,购买股权搭配不良的操作还可以在入股的同时消除银行不良,为后续风控和投资经营腾挪出空间。” 陶金对财经网金融分析称;“中小银行在处置不良时,可以更多地与增加资本绑定,因为银行既有补充资本的需求和条件,又能在过程中同时减少不良负担。”


二季度银行业资产质量全线回暖 仍需防范不良贷款反弹风险


各类银行以多种手段处置不良,一来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核心指标之一,对银行日常经营、盈利水平、风险管控都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各家银行在疫情这一不稳定因素下面临不良反弹增厚风险屏障有关。


去年,监管层也曾多次发声,引导银行处置不良、补充资本、增厚拨备,预防不良滞后带来的风险反弹。在监管引导以及银行自身的双重努力下,2020年全年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前所未有,处置不良资产额度达到3.02万亿元。


监管还曾披露,今年一季度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4827亿元,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而根据银保监会日前披露的数据,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5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6%,较上季末下降0.05个百分点。各类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环比下调。相关研报指出,分板块看,城农商行不良率改善最为明显,股份行不良率已下降至2015年底来的最优水平。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季度不良率分别环比下行2、3、12、12bp至1.45%、1.42%、1.82%、3.58%。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对财经网金融分析称,不良率环比下行并维持低位,一是经济稳步复苏,企业经营持续改善,银行资产质量与盈利随着受益;二是国内银行部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财经网金融表示,上半年各类银行不良贷款率均环比下行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影响:一来上半年信贷投放持续增长,二季度不良贷款余额环比增加了25亿元,分母变大导致不良率略微下行;二来受近两年来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大影响;三来上半年整个银行业发展向好,较二季度末净利润增速同比增长11.1%,环比、同比均明显改善,有利于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二季度末关注类贷款比例也环比降低 6BP 至 2.36%,拨备覆盖率环比上升 6pct 至 193.23%。


对此,中泰证券研报分析称“行业关注类贷款占比环比继续下行至2014年中以来最优水平,且下降幅度高于不良率,一方面行业未来可能向下迁移为不良贷款的规模可控,另一方面说明行业仍在加大不良认定,行业整体资产质量维持在历史较优状态。”


此前,监管人士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由于不良贷款暴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未来不良贷款仍然面临上升压力,不良贷款可能进一步增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