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银行开户的搞笑事情(有关银行幽默笑话大全爆笑)






大家都爱的钱


大大方方地教




小时候,有一个来自父母的忽悠,不输“你是垃圾桶里捡来的”。




是什么呢?




就是爸妈花式隐瞒家里的真实经济状况。


(或许,长大成人的你,到今天也没搞明白)







金钱教育的实质是幸福教育,一个人的金钱观,会影响他一生的幸福。




然而,中国人耻于谈钱,觉得一谈钱就俗、就功利,所以大多数中国爹妈不教给孩子关于金钱的正确观念,或者回避这个话题。




有时候我在想,有时候我们那些许不幸福的小感觉,和那些关于金钱的焦虑感,maybe来自小时候爹妈对我们的金钱教育。





那些年


被爹妈忽悠的搞笑事




作为80后代表,我回想我爸妈在金钱上从来秉承“钱的事,小孩别问”的方针政策,顺便间歇性喊一下穷。




直到中学毕业,我对家里经济的印象是,爸爸是医生,妈妈是会计,然而家里穷的叮!当!响!







印象比较深的是,小时候我爸每次周末加班,总会说是去“拱宸桥”帮忙推车去了(拱宸桥:杭州一座有名的古桥,坡较陡),推一辆五元。




以至于我从小就觉得戴着眼镜的爸爸太不容易了,明明干的是技术,周末还要做苦力。(后遗症是,从此我看到戴眼镜的瘦男士都会产生怜悯的感情)这个事直到初中我才觉得不可信。




接着,我上了艺术类高中,因为学费比一般学校贵,我爸妈又开始输入:你看,你一学期学费4000,我们每月工资才800,供你上学不容易啊!(00年那会,怎么可能只有800,但好骗啊)。




我信以为真,并在自己日记本里抒写了对父母的感激,觉得自己是个“花钱呸”,拖了家里的后腿……结果被当时有好感的男同学看到,人家立马把好感转为了怜悯。哎……







大部分80后应该都是被父母这么忽悠过来的吧。




直到和我们团队小张聊天,我才知道90后也很不容易,“戏精”父母天外有天。(小张,我们团队的宝藏女孩,人生充满着戏剧性)




90后的她从小被告知,父母都是“环卫工人”(此处,只是客观讲述,没有任何歧视成分,不要多想),并且,这个谎言圆的相当严密,甚至学校填表,父母直接写“工人”,一直到高中毕业。




后来长大,她意识到扫大马路的爸妈居然还有办公室,但瞬间又被父母解释成了一个职场升级励志故事。







17年家里买房,小张觉得家里的极限就是付个LOFT首付,让她自己还贷款的那种。




没想到……真要下手的时候,她妈大手笔买了一幢别墅。虽然是贷款的,但也是上千万的那种。




瞬间她对家庭的经济认知崩塌了。





去年,又知道一个真相:她妈08年就读了浙大的EMBA,学费10W起步的那种




小张爹妈可以说在诓亲身闺女的道路上不遗余力了。





这么一比较,我觉得我爸妈简直就是老实人中的老实人了。




(来来来~~~留言区请写下你们的“遭遇”,让大家笑一笑)







现在00后、10后,境况似乎比我们好多了。




毕竟现在信息量大,针对到底该“穷养”还是“富养”的教育观念引发大家的思考。




并且,教育主力军恰好又是我们这一批经历过“喊穷教育”的80、90后,小时候受过喊穷阴影的,大多会避免同样的伤害带给孩子。




很多人表示,小时候父母过于灌输“家里穷”的思想,其实会在潜意识里留下了极大的伤害,不安全感、自卑会如影随形一辈子。







长大后有些会固定成穷人思维,缺乏自信,凡事畏畏缩缩,放不开手脚。




反之,小时候未被满足的缺失,爆发性的反弹。




最典型的就是喜欢买东西、囤货。我认识好多姑娘,她们直言就喜欢把家里堆很满,有些食物宁可过期扔了还要买。




正如那句话所说:幸运的人能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之前我去参加一个财富课程,老师让大家填写:钱是( )的,赚钱是( )的。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钱是()的,赚钱是(辛苦)的。




其实这就是父母给予的一个金钱系统,但往往越这么教,孩子潜意识越会把财富往外推。




这时候我就很羡慕那些直言:钱是(可爱)的,赚钱是(轻松)的人。




而奇怪的是,恰好这么想的人,赚钱如同呼吸般轻松,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的金钱教育就不是沉重的,所以没有思想包袱。




所以,那句“越叫越穷”,是成立的!







理解当时的父母


做好现在的爹妈




不过,为人父母后,究其背后原因,其实可以体会父母那时候的做法,他们无非也是教育我们:




1、赚钱不易,怕孩子不懂珍惜,奢靡浪费。


2、低调生活,不炫富,不攀比。


3、用穷,变相刺激孩子要争气,要努力读书。




初衷是好的,只是有时候分寸把握不当,但我们应该理解,爸妈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有自己的局限性。




任何事情,去看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其实就可以理解,再深的伤害都可以放下。







回到当下,试问,如果家里经济条件还可以,你问我会和孩子直言家里有钱吗?




我相信大多数家长的答案还是:否定的。




只是我们不会再用上一代的父母喊穷的方式再去“伤害”孩子了,我们会用更好的办法,让孩子去理解。







我觉得得先让孩子理解钱的意义。要知道,“钱”这个概念是需要教的。




我记得小时候,90年代,刚学“亿”这个单位时,我问我妈:




妈,你有几个亿?




我妈哭笑不得,当时一定怀疑我是否智障,这个笑话从小到大也就说给了几百人听吧。




然而,当时的我一脸懵逼,这个问题有问题吗?




现在……哈哈哈,深感惭愧,20多年过去,自己连个亿的零头都没攒到。







所以,我很理解小朋友不懂钱的感受,而且,我敢说,当下环境,小朋友真的太难懂“钱”了。




毕竟,谁都不“花钱”了,都拿着手机“刷钱”,连钱的影子都好难看到。




在我女儿未上小学时,有几次我表达我没带钱时候(其实就是不想给她买的时候),孩子会说:你刷手机就好了呀。







所以金钱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




说是没用的,建议可以带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看看。让孩子看到你为了工作忙碌的情形,他们才能想象的出来,你说上班赚钱是怎样一个场景。




有一次,我一边陪女儿写作业一边在写稿,她发懊恼说:




妈妈,我做作业比你赚钱累多了。




你看,你只需要电脑打打,我要一个字一个字写,太辛苦了。




我……从那以后,我有机会我就带她来公司,看看我是不是真的如她所说难么轻松。




她看到我开会没时间陪她,没时间按时吃饭,还看到所有的叔叔阿姨都在绞尽脑汁用电脑干活,大概有了些理解,毕竟上学比去公司好玩多了。








千万别喊穷


还要给予零花钱




有一次在迪士尼遇到一家三口,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有点胆小,不肯坐那个排队的项目,爸爸顿时火冒三丈:




你怎么胆子那么小的,你知道我花了多少钱买票吗?这个票有多贵吗?来了你不坐,浪费不浪费啊?早知道不来了,浪费钱……








当时,我特别心疼这个孩子,当爹的不但不理解孩子,满口的钱钱钱。




迪士尼门票确实不便宜,但来迪士尼就是为了寻找那个快乐的世界,最后搞成这样,真没必要。




其实这位父亲一直提钱,无非觉得孩子不够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但孩子真的会理解门票这么贵,到底有多贵吗?




未必!




当孩子没有过手时,何来“珍惜”之说。








所以,我还蛮赞成给孩子零花钱的,毕竟中小学生也是有自己的需求么。




现在我每周给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每周20元现金零花钱,虽然一开始发现她经常会乱买喜欢的笔、本子什么的,但看到她很快意识到存三个礼拜,凑足60元,可以买自己看上的那个blingbling水彩笔的时候,我觉得我的目的达到了。




而且得到后,她异常珍惜这套彩笔。




个人觉得,给孩子稳定的零花钱有三大好处:


产生金钱的独立自主意识。


可以让孩子学会计划消费。


可以培养“量入为出”的习惯。




另外,给予适当零用钱能让孩子有爱以及经济的安全感,这点我很看重。




曾有专家说过:很多孩子之所以养成了欲求不满,或者偷钱的坏习惯,有可能因为缺乏稳定的零花钱来源。




童年时在金钱方面严重匮乏的人,反而容易成为成年后在金钱方面斤斤计较、过分吝啬或过分贪婪,缺少平常心。




而现在经常在网上看到,某某大学生陷入网贷,父母为偿还债务卖车卖房,又有某某刚毕业的大学生,被逼跳楼……除了谴责这些网贷,或许也和他们从小金钱教育的缺失息息相关。




所以说,一个人的金钱观,真的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一点都不错!







当然,有些零用钱我家是不给的。




比如考试100分,对不起,没有!




这是你作为学生的本分,考的好,我为你骄傲,或许我可以满足你一个活动的要求,比如周末出去搭帐篷。




比如做家务,对不起,也没有。




家是大家的家,每个人都有承担家务的责任,我可不想把亲人间的互助变成利益交换。





像犹太人学习财商




每个家庭都在培训班抢起跑线,但现在对于财商的培养,或许才是真正能带给孩子富足幸福生活的保障。




什么是财商?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培养“做出明智财务决策的能力”。




关于财商,毋庸置疑,我们必须学习一下犹太人。




世界上犹太人数量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0.3%,但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22%的得奖人都是犹太人,这个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







在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近一半,高盛、所罗门兄弟等著名金融公司都是犹太人创建的,美国华尔街的精英中有50%是犹太人。




犹太人对子女的理财教育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据说他们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开设家庭理财课,




关于犹太人家庭财商教育时间表,我们来借鉴一下:




三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四岁:知道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五岁: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六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理财意识。


七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八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九岁:可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十岁:懂得平时节约一点钱,以便自己有较大开销时使用,如买溜冰鞋、滑板车等。


十一岁:学习辨识商业广告,并有打折、优惠的观念。


十二岁:懂得珍惜钱,知道其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十二岁以后: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活动。







最后,也不要忽略一点,我们也要让孩子明白:金钱虽然非常重要,但并不能换来你想要的所有东西。




金钱换不来真正的亲情,金钱换不来真正的爱情,金钱换不来真正的友情,金钱换不来年轻的身体,所以我们不能全部依赖金钱。




比金钱更重要的是——爱!





最后就想问下大家,你小时候有被父母喊过穷吗?有骗过你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本文图片动图主要源自网络、视觉中国








你可能还想看





除甲醛 | 灭蟑螂 | 清洁卫生死角 | 家装防后悔指南


衣柜内部格局 | 衣柜外观 | 灯光照明 | 厨房布局


阳台家务区 | 阳台景观区 | 卫生间四式分离


四件套 | 床垫 | 窗帘 | 扫地机 | 吸尘器


宜家改造 | 1万块翻新二手房


新中式 | 北欧风屋主采访 | 超强爆改


防臭 | 插座位置 | 清包半包全包 | 装修顺序


全屋净水系统 | 厨柜五金 | 家具板材 | 免打孔好物



电商合作:17746822618‬


商务及广告合作:18058722310


设计师/屋主投稿:jianerjia02@163.com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