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中国城市名顺口溜(中国行政简称顺口溜)

20世纪80年代初,地处鲁西南的老家,尚未通电,闲时娱乐项目少,侃大山成为村民的一大乐事。小朋友也常逗在一起,有时比谁去过的地方多。弱势的一方,通常会抛出杀手锏:“你去过北京、上海、哈尔滨、烟台吗?”刚才还眉飞色舞的小伙伴,顿时哑雀无声。


后来上了中学,学习了地理知识,对上文中顺口溜的内容开始不解:哈尔滨特别是烟台,与大都市京、沪相比,各方面相去甚远,当年怎会把四者并称呢?


近读何亮先生《兵词•1970》(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6),豁然开朗:京、沪、哈、烟四个地方,“应该是当地(山东)农民离开家乡外出讨生活的几个主要方向,要么北上京城,要么南去上海,再不然就是从烟台渡海闯关东,去哈尔滨方向。”


德国小提琴家斯特恩,上世纪30年代曾在哈尔滨生活,他后来在《弦裂: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家斯特恩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中写道:起初,哈尔滨只是满人部落的一个屯据点,但是发展很迅速。……哈尔滨有工作的消息不胫而走,于是许多中国人从南方蜂拥而至,从山东省来得特别多。


乡邑前辈李膺忻昔日也曾言:“(金乡)居民……因灾荒频仍,生活困难,出外谋生者亦众,近则至本省济南胶东一带,远则去东三省等处,总计邑人外出之数,以赴东省者为最多,……故本地贫困阶级有‘下关东’之口号。”(《金乡县概谈》,载1935年《师大月刊》第23期 )


胶东地区,今天最为繁荣的城市是青岛,而在1910年以前,领头雁却是烟台。烟台于1861年开埠,是山东最早开阜的城市,其辖区内的烟台港,曾是山东第一大港和山东第一对外商埠。即使在今天,由烟台乘船去东北,仍是不少山东人的选择。


哈尔滨、烟台,作为山东劳工曾经的重要谋生地和中转站,并且它们的名字和当时国内的两大著名城市——北京、上海的名字连在一起诵读,朗朗上口,一辈子在家打转转的乡亲们,听闻返乡的阔人们讲述哈尔滨、烟台的各种“稀奇”,心生艳羡,很容易把两地当作东北和胶东的地标,将之与以往传说中公认的两大城市——北京、上海一起编入顺口溜,老少传唱,很快妇孺皆知。


改革开放后,随着山东农村经济、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山东劳工的不断南下,“北京、上海、哈尔滨、烟台”这首流传数十年的顺口溜,逐渐失去了踪影,继之而起的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壹点号 红尘再到是金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