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韶山离你很近的税务筹划方法(韶山实惠税务筹划公司怎么选择)

文|通政司


“大娃娃啊,我的身体近来越来越差,这辈子应该是回不了韶山了,我百年之后,一定要替我去一下咱们老家啊!”


“大娃娃”是毛主席幼女李讷的小名,这是1975年毛主席写给李讷的信,当时他重病缠身。


一年后,毛主席溘然长逝。


回韶山一直是毛主席晚年心心念念的愿望,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起行,以至于到晚年成为未竟的遗愿。


那么,毛主席为何会交代李讷回韶山呢?李讷后来有没有实现毛主席的遗愿呢?



生于战火的小公主

“和哥哥姐姐们相比,我确实是最幸运的一个。”李讷回忆道。


事实确实如此,在毛主席的十个子女中,大多因为战乱连名字都来不及取,就送给当地百姓抚养,建国后虽然尽力寻找,也大多了无音讯;


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从小颠沛流离,之后被送到苏联留学,和毛主席是聚少离多;


李敏的童年是在苏联和母亲度过的,很少感受到父爱;


唯独李讷自出生后,便和毛主席待在一起,形影不离。



1940年,延安窑洞里传出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健壮的女婴呱呱坠地,李讷的降临,给当时忙于筹划对日作战的毛主席带来极大的欣慰。


毛主席当时已经47岁了,中年得子的他,把一直以来对子女的亏欠都倾注在李讷身上。


这时有人或许有疑问,李讷为什么不信毛呢?


原来毛主席曾经给自己取过“李德胜”的化名,李讷中的“讷”取自《论语》中“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毛主席希望李敏和李讷这对姐妹花,成为“行动上的巨人”,而不是夸夸其谈之徒。


从李讷后来的性格来看,确实是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倒是人如其名了。


童年时代的李讷很是活泼可爱,经常爬到毛主席写作的桌子上,涂涂画画,画小人和花花草草,有时候把毛主席刚刚起草的稿子涂得乱七八糟。


毛主席原本最不喜别人在他的稿子上“捣乱”,但是他看到是李讷画的,噗嗤一声地笑起来,尤其是看到李讷画自己的样子。


李讷的到来,激发了毛主席内心中的童趣,他会和李讷一起画画、涂鸦,以及捏小人,每次给毛岸英写信的时候,总会在信中附上李讷的“作品”。


每天下午是父女俩最惬意的时候,毛主席拉着李讷的小手出去散步,口中吟着汉唐宋明的诗词歌赋,耳濡目染之下,李讷也会咿呀哼唱一些简单的五言诗。


毛主席为此曾经颇为自豪地对周围人说:“看,这就是我毛泽东的女儿。”


为了让李讷早一些熟悉诗词,毛主席还把一些诗词改编成童谣,让她更容易记忆。



在艰苦的抗战时期,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情,毛主席和周恩来等领导人保持着朴素的作风,不搞特殊,和卫士同吃同喝。


根据卫士长李银桥的回忆,毛主席的菜谱就是简单的豆子,加一些玉米粒,李讷也不例外。


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经常因为营养不够,连走路都没力气,但是毛主席依然没有给李讷开小灶。


李讷的印象中,父亲对她唯一的告诫就是“不搞特殊化”。


李讷有时候也会起到敦促毛主席吃饭的作用。


1948年,胡宗南的30万大军进攻延安,毛主席在筹算一番后,决定“用一个延安换取全国的解放”,实现战略转移,把革命根据地迁到西柏坡。


那段时间是革命事业的关键时刻,毛主席整日在住所里伏案写作,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好好吃饭。



李银桥心里很是着急,多次苦劝无果之后,他看到在院子里玩泥巴的李讷,瞬间有了突破口:


“小李讷啊,你爸爸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好好吃饭,你看都瘦了,以后还怎么陪你玩?”


李讷一听到爸爸可能不能陪自己玩,一下子就急了。


她爬到毛主席的头上撒娇,一口一个“爸爸快吃饭”,毛主席听完后,食欲大增,马上叫李银桥送饭,把饭吃得一干二净。


随着解放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毛主席无暇顾及李讷的学习,他也十分愧疚,找来了几个西南联大毕业的女兵,教李讷读书。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李讷才接受正规的教育,她在北京西苑育英小学就读三年级。


西苑育英小学就读的学生都是革命烈士的遗孤或将军的后代,毛主席不想让老师给李讷搞特殊,在父母的那一栏中,填的是工作人员的名字。


很长时间以来,老师和同学都以为李讷是普通高干子弟的女儿。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是李讷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虽然因为读书的缘故和爸爸见面的时间变少了,但是和哥哥姐姐的团聚的日子变多了。


姐姐李敏、毛岸英兄弟先后从苏联回国,他们都很疼爱这个小妹妹,每天放学回家都和上中学的李敏一起回家。



毛主席是个名副其实的“女儿奴”,在所有孩子中,只把李敏、李讷接到中南海,每天和她们一起吟诗。


尤其是李讷,她酷爱读书,和毛主席最像,在知道李讷喜欢古典文学后,毛主席还亲自把自己注释过的《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书送给她。



李讷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很是善解人意和懂事。


1950年,哥哥毛岸英牺牲在朝鲜前线的消息传回国内,毛主席陷入一生中最伤心的一段时光,是李讷在他身边陪伴,才让他走出失去儿子的痛苦之中,之后她对大嫂刘思齐也是百般慰藉。


1959年,李讷不负父母对她的悉心栽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历史系。


北京大学离中南海有一段距离,李银桥建议毛主席派专车接送,但是毛主席坚决不同意。


李讷自然知道父亲的深意,所以很懂事地选择住校。


在学习生活中,李讷没有一点骄矜之气,和其他同学们一起洗衣服、吃食堂的饭菜,这一切行为都被毛主席看在眼里。



三年困难时期,饥饿席卷全国,北方有不少地方都出现饿死人的情况,毛主席很是担忧,把平时就朴素的饭菜再次减半,并且宣布不吃肉。


李讷也和普通家庭的子女一样,在北大忍饥挨饿,李讷晚年的病根就是这个时期落下的。


有次周末回到家里,李讷和父母一起吃饭,被饿多时的她,不顾女孩子的形象,用手抓起一个馒头,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毛主席看到女儿饿坏的样子,心中也很不是滋味。


李银桥提出建议让李讷每天都回家吃饭,毛主席说:“不行,她是我毛泽东的女儿,她不能搞特殊。”


一波三折的感情

1965年,李讷从北大顺利毕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做主编,她的文字很犀利,毛主席也把李讷下放到乡下和贫下中农接触,希望她“接地气,写出符合人民思想的好作品”。


1970年,李讷已经30岁了,这一年她受毛主席的指示,主动下放到江西高校。



闲暇时间,李讷经常会到一家东北菜饭馆吃饭,她看中了一个男服务员小徐。


小徐是东北人,是个帅气的小伙子,而且为人老实,李讷对小徐一见钟情,不过,小徐毕竟只是一个服务员,文化、家世背景和李讷有天壤之别。


李讷母亲是过来人,她自然清楚女儿现在不过是意气用事而已,所以坚决反对这门婚事。


不过在结婚这件事上,毛主席才是话事人。李讷一向内向拘谨,爱情的冲动使得她那段时间一反常态,带着小徐到中南海找毛主席。



毛主席先是让人调查了小徐的家世背景,他的父亲是铁路局的工人,属于工人阶级,政治面貌清白,见面后发现小徐这小伙子为人老实,很可靠,和李讷也是在干校期间自由恋爱的。


于是毛主席大笔一挥:“我同意这门婚事。”毛主席在婚姻上一直奉行自由的原则。


1971年,李讷和小徐在江西干校举办了一场朴素的婚礼,朴素一直是毛主席强调的,因此他也只给这对夫妻赠送了一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一年后。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可爱的小男孩。


李讷和小徐继续在江西干校劳动,他们没想到的是,孩子的到来却是他们感情破裂的开始。。


时间把李讷的激情消磨地差不多后,摆在他们面前的是生活的柴米油盐和一地鸡毛。


首先是性格上的矛盾开始显现,李讷性格内向,做事稳妥,小徐则是生性活泼的多血质青年,在很多事情上无法达成一致;


其次是思想和文化水平相差悬殊,导致两人“话不投机半句多”,没过多久他们开始吵架、分居,一步步把婚姻走到死局。


离婚后的李讷心灰意冷,毛主席也已经是七旬老人了,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李讷。


给李讷写信,关心她的身心健康,也曾经试着让她从政。


然而,当时李讷心态很差,已经不打算涉足政治,于是她主动辞去北京市委副书记的职务,把精力都放在教育儿子身上。



就在李讷最艰难的时刻,李银桥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李讷是李银桥看着长大的,在李银桥的心中,李讷就是他的女儿,而且李银桥和妻子韩桂馨也是毛主席牵线搭桥促成的一段姻缘。



李银桥看着李讷日子过得艰难,于是想给李讷介绍个对象,在仔细考虑后,李银桥发现了老同事王景清。


他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早年做过刘少奇的警卫员,也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性格沉稳,只是年龄比李讷大了一轮。



见面之后两个人一见如故,他们三观一致,两个人都喜欢讨论古典文化。


而李讷更看重的是,王景清对孩子视如己出的态度。


1984年,王景清对李讷提出结婚的请求,李讷却拒绝了:


“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办,如果这件事办不成,我就不会跟你结婚的。”


那么这件事到底是什么呢?


完成父亲回乡的遗愿

《毛泽东的亲情世界》一书收录了毛主席和家人的大量书信。其中最多的是毛主席写给李讷的信。



在毛主席生命的最后六年中,他提到最多的就是家乡韶山,在信中描绘了少年时对韶山的种种情感。


根据贴身秘书张玉凤的回忆,彼时的毛主席得了严重的白内障和支气管炎,眼睛几乎看不见东西。



1974年8月毛主席写给李讷的一封信:


“大娃娃,收到的你的信,我感到十分宽慰,不知道你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效芝应该也长大很多了吧,近日来血压倒是稳定了不少,只是这眼睛尚须调护,我现在越来越怀念以前在韶山的日子,在田间抓鱼,在院子里读书……


希望有一天能够再回到韶山该多好啊!”


对毛主席来说,除了植根内心深处的落叶归根的观念外,少年时代后鲜有回乡才是根本原因。


从毛主席的履历中 就可以看出他的遗憾:


1925年,32岁的毛主席回韶山调查开展农民运动的可行性,调查一完成,便匆匆离开家,前后不过三个月;


两年后,秋收起义失败后,短暂回乡探望杨开慧和毛岸英三兄弟;


1959年,是毛主席第一次在建国后回乡,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家乡,那一次李敏、李讷也跟着回韶山,不过当时主要不是为了思念,而是为了规划湘潭的建设问题,当时韶山还很贫穷。


1966年,毛主席最后一次回到韶山,这次是纯粹地回家探亲,离开前,毛主席只对工作人员嘱咐了句:“家里的老房子要好好保护。”


在重病之后,毛主席多次向周围人提出回韶山的想法,但都没有成行,一方面是因为需要处理的事务多;


另一方面是周围人为了毛主席的健康着想,不想让他一路颠簸。


毛主席最后一次向李讷提出回乡,就是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样。


当时,毛主席刚刚做完白内障手术,李讷当时自身的情况也很不乐观。


一是刚刚离异后,感情创伤尚未愈合,加上此时李讷身患严重的肾衰竭,还要照顾儿子读书生活,所以只能每年抽出一两天到北京看望父亲。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接到消息后,李讷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


在瞻仰父亲的遗容后,李讷像个孩子似的大哭起来,“世界上最疼我的父亲走了,从此我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


从那天起,李讷暗暗下定决心,要替父亲实现回韶山的遗愿。



1984年夏天,李讷和王景清踏上回韶山的道路,先是坐列车到湘潭,再从湘潭前往韶山毛主席故居。


李讷混在旅游团里,和别的游客没什么两样,她这是为了遵循毛主席一直的教导:“不搞特殊化。”


坐在旅游列车上,李讷一边听着导游对毛主席故居和早年事迹的描述,一边看着窗外越来越熟悉的花草,思绪拉回到毛主席的一生中。


就是在这韶山,孕育了毛主席这个千年一遇的伟人,他走出韶山后,一路领导中国共产党,驱逐日寇,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和世界最强大的美国掰手腕……


很快就到毛主席韶山故居了,韶山旅游局的管理人员知道王景清是毛主席的准女婿,耐心的地为他介绍故居的每一件物品,李讷则混在旅游团里默默听着。



当导游介绍到毛主席用过的碗筷和桌子的时候,李讷内心中对父亲的思念再也不能抑制。


她“哇”地一声,哭倒在地上,在场的游客都被这一幕惊呆了,王景清闻讯赶过去说:“她叫李讷,是毛主席的女儿。”


游客们看着李讷的眉眼说:“果不其然,真像,真像毛主席啊!”,这时候管理人员赶了过来:“您是毛主席的女儿!为什么来的时候也不知会一声?”



这时游客们的回答让李讷感到很暖心:“其实我们都是毛主席的儿女。”


李讷的回乡给韶山带来不小的轰动,当地百姓像过年一样奔走呼喊着。


坐上返程的车时,李讷对着渐行渐远的毛主席故居说:“爸爸我为你完成了回乡的遗愿了。”


之后不久,李讷和王景清在北京举办了婚礼,李银桥夫妇赠送了一大盒巧克力,中央对他们的婚礼也十分重视,写了封贺信。



1990年,李讷从岗位上离休,她和王景清过着平淡的晚年生活,李讷始终记着毛主席“不搞特殊”的告诫,从来没有使用特权,她的儿子长大后也是,学习,生活上都靠自己独立承担。



王景清对李讷一直很贴心,家务活从来都没有让她干过,他们过着平淡而富足的生活。


2015年,他们再次踏上韶山的土地。六年后,王景清去世,享年93岁。



如今的李讷儿孙绕膝,一家子和和睦睦,但是她很清楚这一切都是爸爸给的。


她一有空就会回到韶山看看,她说在韶山的时候,就感觉毛主席还在这人世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