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一首诗概括中国城市名(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城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放学之后去地里干活,像家常便饭一样,习以为常。爱惜粮食,不能浪费的习惯,早已深入骨髓,无需大人们叮咛嘱咐。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对于人到中年的七零后,对这句话很有感触。小时候,衣服、鞋子都是妈妈一针一线亲手缝制出来的,有的家庭,兄弟姐妹多,弟弟、妹妹都是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过年的时候,妈妈在灯下熬夜赶制新衣、新鞋的场景,历历在目,如在眼前。



那时候,无需老师和家长说教,孩子们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为,那时候,能从农村的小学考到县城中学,每个班能考上的学生,寥寥无几。大部分少年,都会回到农村,重复父辈的生活,天天与土地打交道。


上学时,背诵古诗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在我的记忆深处,最早会背诵的古诗,除了咏鹅,就是唐代诗人李绅的这首悯农了。今天我们要分析的,是其中的第二首。


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 〔唐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用最朴实的文字,诉说对农家最真挚的怜惜之情。盛夏的中午,即使坐在树荫下,坐在屋内摇着蒲扇,也会大汗淋漓。


烈日当空,辛勤的农夫,还在田里劳作,除去杂草,让庄稼更好地生长。汗水一滴滴落下来,滴入泥土,瞬间就没了踪影。每当大家用餐的时候,可曾注意到碗中的食物,一粒、一粒,都是辛苦和汗水换来的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了种田的真实场景。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这些都曾经是真实的经历。夏天的时候,在玉米地里锄草,汗水不是滴下来,而是流下来,流到嘴里,有种咸咸的感觉,流到眼里,感到火辣辣的,睁不开眼。



越是简单朴实的文字,越是真挚感人。来源于生活的文字,最有生命力。诗人体察民情,观察细致。要知道,在没有任何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唐朝,农民种田,全靠天。天气干旱,颗粒无收,生活会更辛苦。所以,他们只能早出晚归,用一双勤劳的双手,从田地里播种希望,为生活寻找出路。


诗中的前两句,诗人善于运用细节,比如烈日下,汗滴,由小见大,读者感同身受,被文字感染,被内容打动。同时,通过这些铺垫渲染,自然地引出后面的议论,自然流畅,毫无雕琢的痕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人没有用空洞的说教来说服大家,要珍惜粮食,因为农民不容易。也没有无病呻吟,感叹农家辛苦,生活艰难。



诗人娓娓道来,告诉天下人,当你吃饭的时候,想一下种地的农夫,多么不容易。是他们,让我们衣食无忧。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苦付出,我们才有如此轻松、惬意的生活。你看,我们无需付出劳动,无需洒下汗水,便能享用美食。


诗中的禾,在古代指谷类植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玉米。餐,又被称为飧,即做熟的食物,是一种泛称,并不特指哪一种食物。因此,很多人给孩子讲,盘中餐就是盘中的米饭,是不准确的。


古代的农村,有多辛苦?我们无法想象。但是,从很多诗词,可以找寻到答案。那时候的农家,半夜就会把孩子们叫醒,天还未明,便带上自家的老牛,去地里耕田。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写得生动而形象。



把麦苗当成韭菜,并不是笑话。是非亲历不知难,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亲身经历过种田,又怎能体会到其中的辛苦呢?他们还以为舔你的禾苗、稻谷,都是自己长出来的呢。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这句诗说得最为贴切了。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曾写过一首悯农。当时,天旱无雨,稻子长势不好。紧接着,因为霜冻来得早,荞麦只是开花,没有结穗。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这两句诗,把农民的辛苦和艰难,写得淋漓尽致。


在靠天吃饭的古代,农村人的生活最辛苦。对于自然灾害的后果,村民早已料到。他们知道,以后又要忍饥挨饿,过更苦的日子了。在很多人的想象中,野菜可以充饥。可是,野菜也有被挖尽的时候啊,那时候,用什么来充饥呢?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农民的万般无奈和心酸,都写在这两句诗里了。



但是,最有影响力,传颂最广、最久的,还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两首悯农。他在第一首诗中,将农民的辛苦写得更为直接,更为形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大家看,春天,万物生长,生命力顽强。只要在地里撒下一粒种子,到秋天就能收获很多粮食。可是,事实,并没有这么乐观。哪怕天下的农田,都被用来种上庄稼,找不到荒地,仍然会有农夫忍饥挨饿,有的甚至因此失去生命。


李绅的悯农,语言质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这也是能在民间流传千年的原因。



人到中年,重读悯农诗,想起记忆深处的童年,想起熟悉的乡间小路。想起儿时的暑假,我去野地里给兔子拔苦菜,五十多只兔子,乖乖地在家等我回去,带给它们最爱的美味。曾经随处可见的苦菜,如今被捆得整整齐齐,摆放在菜市场。


李绅的悯农诗词,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是不得不背诵的作业;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那是他们最为熟悉的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