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汉沽税务筹划咨询价格(汉沽税务筹划咨询电话)


12月6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持续中。在四川成都的中国西部博览城场馆内,思想奔流,能量涌动。


当日的学术主持人,分别为苏州半书房发起人邱华国先生,北大附中教育集团研发总监刘慈航先生。




主论坛17位演讲嘉宾在长达300多分钟的分享中从信息技术到学校流程,从课堂变革到学科素养,从课程融通到学习方式变革,从学校空间革命到校园新美学的探讨……




版块五:技术无边界,流程有弹性

  • 唐晓勇:技术是有生命的——基于教与学的思考视角
  • 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校长


凯文·凯利说技术是自然生命的延伸,技术是人的思维的产物,所以它有生命力。他把技术等同于生命的第7种生存方式。生命有哪些特征?它能生长、能进化、能繁衍,有自己的组织系统,面对外界环境有自己的反应,这是生命特征的一些关键。技术具备哪些特征?其实和生命特征一样的。


作为教师,如何面对有生命力的技术?首先要认识到技术和人类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它,拥抱它、呵护它。在整个教育生态中,如果教育是一棵大树,那技术就是其中一片绿叶。


如何利用技术来支持教育的变革,回顾当前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有几个误区值得反思:


1)技术正在强化应试学习


2)技术弱化了情感表达


3)应用技术只注重外在形式(如,翻转课堂)


4)要不狂热,追赶新技术,要不对新技术很冷淡,认为它割裂了学习,两种极端都不好


5)没有课程变革,只有技术升级......


  • 吴晓如: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可以抵达怎样的梦想
  •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


面对新技术,我们既不能狂热,也不能抗拒,我们要积极拥抱它。今天,新时代基础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大的变化。比如现在学校以“教”为中心的模式难以改变,大部分教师发展缺乏信息化手段作为支撑,而与之相悖的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而恰好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运用,提供了以数据为核心的教学支撑体系。


吴晓如以为,建立智能化、互联网化的学校将是这个时代,未来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


  • 刘希娅: 听不见上下课铃声的谢家湾小学
  • 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


刘希娅认为,减少统一管控的时空,降低统一管控的比重,弱化统一管控的文化,可以让孩子们在自在中培育自律,在自主中增强自信,并认识到自己的未来路径。


在谢家湾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全心全意发展素质教育,将课程作为校园生活的核心载体,把课程落地,培育孩子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习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成长过程。


谢家湾小学在国家课程全面保障的前提下,突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室中心,回归孩子立场。如通过小梅花整合课程营建真实情境,整合丰富的学习资源,运用科学、多元的教与学方式,释放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不同学习体验与机会建立联系,使其学习激情、独立思考、系统思维、数据意识、开放性创造、责任担当、合作共享等特质得以发展,增强孩子们适应和创造未来的变革能力。


  • 陈才锜:那所一年五个学程的高中,是怎么理顺的?
  • 浙江温岭中学原校长


普通高中不断经历着课改与考改,背后是从育分向育人的转变,但是学校在实践中如何才能实现这种转变?陈才锜认为,要有所尊重、有所不尊重,有所变、有所不变,向芬兰的短学期制的实践借鉴。


芬兰教育遵守一个原则:学生自治,自主发展,各高中实行一学年五个学程的制度,每节课都由学生来选择;一个学科有几本甚至十几本书供学生选择;针对学生特长,艺术到心理、伦理、哲学都有开设课程。这就是在不改变宏观原则要求下,提高学校效率。


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才能使学生学业水平和素养进一步提升,也是理顺一学年五学程高中的根本方法。




版块六:课堂图有效,学科很素养

  • 刘善娜:我们这样提升课堂学习力
  • 宁波奉化实验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奉化实验小学在作业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究实践,比如要求学生通过画图来解答分析数学题组训练,通过确定每个年段画图能力的生长点,沿着这样的顺序,去看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点、教材中发展画力的素材点、以及画力断层画材补充点,来发展学生的画力。


当一道信息量很大的问题,转变为一份画图说明书时,学生就觉得很有意思,理解起来也会水到渠成,这就是学校想要的“画数学”。刘善娜意识到,通过画的形式,把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表达,就获得了在知识建构、解题分析和学习体验三个层面上的进步。


  • 花洁:重建学习规则
  • 上海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


如果我们不建立新规则,怎能培养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一代人?规则不等于纪律管理,还应该包含人际关系的管理,甚至是环境的管理。


在今天重建更人性的学习规则变得非常重要,也是全球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例如美国有的学校已经把冥想运用到课堂。比如有个调皮的孩子,你可能会教育他、惩罚他,用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是这次改了规则,让他在那边冥想,更舒缓更平和去反思,然后更能够关注当下自己内心的需要。今天这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我们的危险不是发展变革调整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所以今天我们要重建规则,我们一起来思考5个问题:


1.我们希望看到发生什么?


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3.过程是否与目标保持一致?


4.结果是什么?


5.对于结果应该做些什么?


  • 刘艳萍:让学习深度发生
  •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


刘艳萍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应该用60%的时间来从事对目标的设计。一个好的学习目标的明确,首先得深度研究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标准,进而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最后拆分到每个课时的学习目标。


目标明确了,如何实现?学生素养又如何落地?关键要寻找学科知识背后的学科观点,这也是整个课程设计实施的灵魂,学界称之为“大概念”,是连起素养与知识之间的重要一环。基于大概念的课程重构让我们第一次,如此接近学科、学习和素养的本质。


  • 刘静波:高质量学习是如何在中学课堂里发生?
  • 深圳市龙岗区平冈中学


学习上要解决三个问题:学什么?学习如何发生?如何提高学习质量?刘静波校长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把三个问题进行拆解,即“学习质量=学习结果x学习过程”。


高质量学习就是高水平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果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过程才能产生;学习过程背后需要学习系统的支撑;学习系统背后需要有认知技术、信息技术和和数据技术等等来支持。


他带领学校教师开发“五星网状教学模型”“七步成师学习设计模型”等,从真正意义上关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让学生成为“高质量”的专业学习者。


  • 张学新:对分课堂,学习的核心属性是迁移
  • 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


学习最本质的定义是迁移,知识教育需转向能力教育,核心素养4C,即: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这些能力都指向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最高境界就是创新。


在张教授看来,不需要区分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没有超越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的唯一方法:同伴讨论。


对分课堂核心也就是同伴讨论,对分课堂把“先学后教”翻转成“先教后学”,通过教师留白、引导性的讲解,让学生独立学习形成成果。传统课堂先教后学,自主课堂合作探究,对分课堂是传统与自主课堂的融合。




版块七:课程谋融通,学习要科学

  • 窦桂梅:清华附小的课程链与学习观
  •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拥有群体领导力的校长,一定要有一个价值的赋能,那就是作为校长的价值观塑造。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用到一个词,叫赋能。在基于改善心智、明确愿景、掌握原则的前提下,应该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厚植。老师教书育人,自己就是活生生的教材,他是立国之本,操纵着民族的命运,他们用自身的影响来感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第二,激励。通过理解,增进彼此认同和接纳。当然要经历困难,面对抗挫,敢于接受,在不抱怨的改变中形成;


第三,共生。和我们的时代共生,和我们的学生共生,我们需要有坚韧持恒的力量,深入反思,不断调整,神气十足。我们在不断梳理自己的路标,前行困惑的时候,发现可以立人为本,诚挚与学,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为那份理想、抱负、意志、品质、实践和行动,赋予时代的新内涵。


  • 刘慧:浑然一体的学校生活,才是最好的学习
  •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小学的珍贵在于它是人生一个极其宝贵的,特殊的生命周期,它盛放一生中整个的童年。我们必须寻找和童年相适应的,匹配度更高的教育内容,搭建舒适度、自由感、成长性更高的生态环境和童年秩序。为此,我们重点搭建语言、美学、价值观这三大系统。在学校创建空间诗学和写满小主题日活动的“童年日历”,通过一个个有意义的生活事件,给孩子们输送优秀的价值观选项,在生活中搭建诗意、精致的校园语言环境。


  • 曾国俊:最中国的课程,最世界的学习
  • 台湾道禾教育的创办人曾国俊


曾国俊去往世界各地考察,发现有各式各样的精彩教育学说,但“什么是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教育呢?”还是一头雾水。由此,他带队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教育母语和文化基因,并逐渐有了一些课程转化,从道禾书院,关注师资培训,到形塑现代书院式人文生态学习村型态之校园,又不断生长成从个人教育到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服务0~100岁的三代塾。


桌子、椅子、柜子到教材、教具,所有东西他们都尽量自己研发创作,结合茶园、菜园、水稻田的有机自然农场,连结节气环校环村步道、各类运动空间、戏台、亭轩与生态水系交互融合。


这样的教育就给了孩子一个优质的具有文化主体性的,同时又具世界观的教育环境,既是华人的更是世界的“根深于文化、盛开于国际”之视野,推动我们的教育文化扎根与发展。


  • 唐江澎:在想象中创造
  •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学校总是面对升学率等各种压力和无奈,如何平衡各种关系?尽管很多内容我们短期内难以改变,但依然有很多主动作为的空间。我们能改的,就是让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事业联系起来,用一种典型的学习方式来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养成获得未来专业关键能力的基本能力。


唐江澎把这种方法称为“在想象中创造”,他从真实的问题情景、整体的问题解决方案、跨学科的知识组织、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严谨的技术规范、指向物化成果的学习评价等6个方面,结合众多例子和学校的创新实践进行展示。




版块八:空间在革命,校园新美学

  • 张莉:未来学校需要一份全新的“美学战略”
  • 蒲公英教育智库战略发展事业部总经理


美是教育的手段,也是目的。那么,教育美学又是什么?教育美学讨论的是如何帮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认识美、感知美,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和运用美的能力。


紧随而来的问题是,教育美学如何落地?张莉分享了蒲公英教育智库在近10年时间里,以自己的研究和服务,梳理出的基于未来学校建设的教育美学框架,包括五个维度,办学方向、课程设置、机制平台、师生学习成长、学校环境与空间建设。这个框架指向未来,帮助师生迎接人工智能的挑战,发展完满的人性,使人超越“自我”,获得一种精神的解放和自由,有能力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 张咏梅:怎样的空间,促进怎样的生长?
  • 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校长


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着眼于未来,在空间方面通过有别传统的教学环境,促动学习热情的成长;时尚多变的教学空间,撬动学习需求的成长;连接社会的教学场景,推动学习边界的成长。


学校所有的设计都是为课程的开展服务。如果说一个好的购物空间,能够激发人的消费欲望,那么好的教学空间,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热情一旦被激发,其潜能就很可能大量释放。


  • 杨浪浪:学校里的“新颜值革命”
  •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


为什么大家还是津津有味、孜孜不倦地追求学校的颜值再造?可能有 3点核心动力。


首先是好奇。当校长和老师不知道学校建筑的产品能否被学生接受和喜欢的时候,他们一定能放下年龄和架子,去触摸孩子们的心,去触摸自己那颗好奇心。


第二是批判性思维。为了与高水准专业建筑师沟通时有平等的话语权,在修建新学校之前,杨校长专程从清华大学建筑书店里搬回一米多高的各类建筑书籍和图册,和同事一起分享、阅读和讨论。学校团队遍访名校,去清华、北大、中国美术学院吸取优秀校园建筑的营养。拓展视野,不盲从权威,运用批判性思维帮助校长和老师与专业人士平等对话,才有了学校建筑里教育意义、自我意义的充分表达。


第三是创新。每次新学校一建成,便会成为该区域建筑的标杆。学校把所有图纸都交给了政府分享给其他学校,从而形成一种新风格。


  • 李斌:年度风向标,2019年基础教育的10个认知
  • 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


每一位教育领导者和创编者,都要学会熬一锅石头汤。教育中的一个石头究竟该如何而成?一方面有文化机制原因,一方面还关乎每一个熬汤的人,他要有眼光、有格局、有敏锐去发现身边的精彩。不拒绝任何不起眼的食材,甚至原本不喜欢不习惯、不了解的原料和食材。


2019年激进的民族主义运动正在撕裂世界,但是在很多学校那里,中国教育真正的启蒙已经开始。科学的行动、开放的认知、复杂的研究,系统的设计已经连接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地平线,我们必须热烈拥抱这份来之不易的理性启蒙和科学建构。


在2019年度风向标上,蒲公英教育智库总裁李斌为大家推荐了以下十本书: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反常识》


《延展——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


《学习的升级》


《学校如何运转》


《华为管理变革》


《深度学习》


《变量——看见中国社会的小趋势》


《中国的知识重建》


《一生的学习》




分论坛

  • 1号

常态条件下,教育技术怎样在课堂上极简应用?


主持人:徐守磊(蒲公英教育智库北京公司研发总监)


小技术时代的课堂教学魅力


林冬青(福建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


我的初中极简智能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郭桂杰(廊坊十中英语教研组组长、廊坊市安次区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我的高中极简智能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郑泽龙(华南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技术项目负责人、苹果杰出教育工作者(ADE))


学习的升级与技术的简化应用场景


李东朔(UMU创始人)






  • 2 号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未来课堂变革


    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改革-青少年编程思维逻辑及STEAM课程


    Rick Wang(微软(中国)教育行业市场发展总监)


    Office 365云教学中“教”与“学”的突破


    杨威(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九中教师/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硕士校外导师微软MVP,微软教育顾问)


    微软黑科技(MR技术)在现代化教学中的应用


    赵杰(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九中教师,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硕士校外导师,微软教育顾问)





  • 3号
  • 民办学校顺应分类管理的三大课题


    主持人:曾野(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蒲公英教育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


    新法新政背景下的举办者权益保护


    李文(盈科律师事务所教育行业高级合伙人/蒲公英教育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民办学校财务合规与税务筹划


    张海鹏(注册会计师/蒲公英教育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


    分类管理时代教育产业投融资趋势分析


    王磊(教育产业投资人/拼图资本暨无界加速创始人)




  • 4号
  • 建设新一代基础教育发展高地——区域教育如何“优质均衡”?


    学术主持:赵宏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制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受访嘉宾:


    王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区教育局局长)


    刁卫华(安徽省阜阳市教育局局长)


    王建平(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局长)


    闵乐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局长)


    杨波(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副局长)


    杨发君(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聂林丘(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副局长)


    张忠(重庆市璧山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 5号
  • 新新小规模学校的坚守与突破


    主持人:钱志龙(独立教育学者)


    颐和国际实验学校:让资本,环境,人才,学习滋长教育


    吴清江(颐和国际实验学校校长)


    青岛爱之帆学校:越久越好,越来越好


    周禹华(青岛爱之帆学校教研主任)


    爱哲教育:创建一所理想学校的现实路径


    马志娟(爱哲学习中心创办人兼校长)


    蒲公英泉源学校:开启心中的泉源


    张传勋(蒲公英泉源学校执行校长)






  • 6号
  • 学校图书馆的十二时辰


    主持人:胡明明(蒲公英学校内涵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辰时/ 重新定义学校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的动线解析


    赵敏(合肥望湖小学图书馆主任)


    梦想中的图书馆


    张晓婷 (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图书馆项目负责人)


    /巳时/ 重新定义素养下的学科阅读


    面向世界的阅读探索


    沈敏(上海市日新实验小学校长)


    学科素养与阅读的完美相遇


    罗希希&吕俊(蒲公英书房学科阅读研究员)


    /午时/ 重新感知阅读活动


    从阅读走向美好


    曹静(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图书馆项目负责主任)


    /未时/ 重新触摸阅读生态


    在多维架构体系中成长的图书馆


    朱轶楠(南京新书院悠谷学校副校长)






  • 7号
  • 技术背景下一所未来学校的样子


    主持人:王慧(蒲公英未来学校装备研究中心总监)


    我的一天


    陈晓粧(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技术团队负责人)


    技术赋能教育 重构教育生态


    张旭(深圳市南山区香山里小学技术团队负责人)


    280天建一所未来学校


    但非(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港湾学校技术团队负责人)





  • 8号
  • 初中学校怎么办好?


    主持人:刘泱(《新校长》杂志主编)


    初中的奇幻之旅:这所PISA评价全球领先学校的新故事


    高燕(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副校长)


    3年的教学设计如何高维且现实:初中教育课程设计的创新方案


    饶美红(杭州市建兰中学校长)


    初中段最重要的事:培养会学习的人


    葛小丽(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年级部主任)


    赋予每个学生青春蓬勃的力量:初中学校生涯教育的常态化


    陈铁成(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教育集团学府中学校长)








    会客厅

    • 9号

    学校活动该怎么做,才符合面向未来的办学愿景?


    银川市回民第二小学教育集团


    • 10号

    班主任准入制:炼成班主任卓越团队的催化剂


    成都市双林小学


    • 11号

    “第七号教室”里的“七号课程”


    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


    • 12号

    当“新教育”遇到“二维码”——我们和我们的“码行天下”


    西咸沣西第一小学


    • 13号

    平台思维——以低成本教育技术、建高效能学校平台


    常州北郊小学


    • 14号

    推倒校园那堵墙——小学贯通式课程里的故事


    南京市凤凰花园城小学


    • 15号

    “读了,再说”:师生伴读的“道”与“术”


    苏州半书房


    • 16号

    一所新学校的设计蓝图


    绵阳东辰聚星国际学校


    • 17号

    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的起步、落地、开花结果


    江苏锡山高级中学


    • 18号

    混龄、衔接、跨学科、个性化——中小学教育痛点如何破解?


    重庆巴川量子中学


    • 20号

    寄宿制学校里的德育融创


    成都博骏公学


    • 22号

    游戏化学习怎么在中小学常态化?


    DETT课程社区


    • 23号

    校园新美学的教育逻辑和20个细节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 24号

    长出“未来的翅膀”——普通学校为什么两年间斗转星移?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中学


    • 25号

    教研、科研、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


    • 26号

    品牌是什么?怎么设计?怎么玩起来?


    DETT品牌中心


    • 28号

    办一所成志教育学校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 29号

    校园在别处——176个体验式学习项目背后的故事


    北大附中天津东丽湖学校


    • 30号

    私董会——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型研讨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前海港湾学校


    • 31号

    从学科逻辑的视角,谈谈谢家湾小学的“教学建议”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


    • 32号

    最中国的课程,最世界的学习


    台湾道禾实验学校


    • 34号

    从寻美到洵美——跨学科课程中PBL学习方式的运用


    上海市洵阳路小学


    • 35号

    教师培训是一场怎样的专业坚守?你可以怎么做?


    DETT培训事业部


    • 36号

    基于脑科学的对分课堂——面向核心素养与新高考的教学新范式


    张学新(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著名脑科学专家)


    • 39号

    品格在环境中滋养——儿童友好型校园的圣菲范式


    川师大附属圣菲小学


    • 40号

    深度同盟——如何让家长热烈而积极地参与学校建设


    常州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 41号

    老师如何动起来:一场学习方式变革的起承转合


    合肥屯溪路小学


    • 42号

    这所学校里的79个博物馆


    西安曲江二小


    • 43号

    向儿童学习,在原生态的视界中对话童心


    两江重庆童心小学


    • 44号

    K12贯通小学融合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青岛中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