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空转非税收入是什么意思(非税收入为什么要划转税务)

近期不少地方自曝、或被审计出财政数据造假。由于财政收入一般要进国库,因此相对来说并不容易造假。那么,数据造假主要有哪些手法呢?


手法一:空转


空转是最常见的财政数据造假手段。


所谓空转,是指财政部门先将财政资金以支出形式拨付到缴款单位或财政收入征收单位,然后再将这些单位收到的财政拨款以税款、行政性收费等各种名义(无实际收入来源)再次征收入库,如此反复循环,形成财政收入虚增。


比如,审计署发现,2017年1月至7月,吉林省白山市及所辖的6个县(市)通过将财政拨付的项目建设资金或医院经营收入等作为行政事业性收入缴入国库方式虚增财政收入1.1亿元,通过将财政资金拨付至相关部门后,再以预缴耕地占用税的名义虚增财政收入约1.7亿元。


另外,审计署还发现,2017年6月,云南省澄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特许经营权转让价款名义将项目建设资金上缴至县财政局,虚增财政收入1299.73万元。


从空转路径来看,拨款给下级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所管理的其他账户进行空转,即财政部门内部空转,操作方式最为便利,也最常见。另外还有直接拨款至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等缴款单位进行空转。


因此,财政部三番五次重申严禁通过空转方式虚增财政收入。


手法二:先缴后返及借款缴税


虚增财政收入的另一个方式,是让企业上缴税款后,财政再以各种项目支出名义将税款返还企业。或者当年完不成财政收入时,由财政借款给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上缴税款实现财政收入的虚增,这部分借款通常在以后年度转为支出利用财政结余资金进行消化。这两种手段具有较高的隐蔽性。


比如,审计署近期披露,2016年,重庆市巴南区通过向2家民办学校收取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后,再进行返还的方式虚增财政收入2000万元。


财政部此前在揭露辽宁省虚增财政收入手法时,也披露一个案例。即2011~2013年,辽宁省某县对33户企业以先征后返的方式返还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2224万元。


审计署此前还披露,2011年至2013年,辽宁省岫岩县将财政借款以税费名义缴入国库,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占其公共财政收入的22.6%。


审计署在2013年审计9个省本级、9个市本级和18个县发现,一些地方通过以财政借款缴税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58.07亿元。


手法三:虚构应税事项、虚假拆迁等增收


即地方政府通过虚构应税事项和纳税依据,虚增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地方税收收入。


财政部此前披露,2012年辽宁省某县将原县委和县政府机关用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划拨给县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再由该公司对外转让,转让行为未实际发生,却对此征收土地增值税等5671万元。


此外,审计署发现,2014年至2016年,湖南省望城区通过虚假划拨政府办公楼产权方式由望城区产权交易管理中心缴纳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23748万元。


另外,财政部还发现,辽宁省一些地方通过虚假拆迁或转让土地、使用财政资金缴纳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虚增非税收入。如2012年,某县重复转让4家粮库土地,虚增国有资本经营收入6965万元。


此外,还有一些违规调整入库品种、截留侵占上级收入等其他虚增财政收入方式。比如安徽省委巡视组发现,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通过将各乡镇暂时结余的资金调入县国库虚增财政收入6.12亿元。财政部还披露,辽宁省有的市县还通过违规编造、随意调整财政月报的方式虚增财政收入。


综合施策防止地方财政数据造假


近年来,财政部高度重视地方财政收入质量问题,综合施策防止地方财政数据造假。比如明确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弱化对政府收入预算的考核。最近,包括重庆、湖南多个市县主动降低2017年收入预期目标,提高收入质量。建立相应激励机制,比如收入质量高的地方可以获得相应激励,而虚增收入的地方相应地中央财政对其转移支付规模减小。


针对地方收入质量的监管也在强化。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财政收入质量已经成为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监管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依规对弄虚作假的地区和人员进行问责,坚决防范和制止财政数据造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