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保山3a信用企业等级认证(企业3a认证办理多少钱)

云南省质监局局长杨榆坚(前排右一)调研质量强市工作。


保山市市长杨军(左一)、副市长黄晓(中)到保山市质监局指导质量强市工作。


企业首席质量官宣誓现场。


□ 本报记者 傅小冰


云南保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面积19637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67.78公里,辖1市1区3县,总人口259万人。2015年该市实现生产总值552亿元,同比增11.5%;保山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古称永昌,古代为哀牵国首邑,西汉设不韦县,东汉设永昌郡,是全国第二大郡;23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第一条国际商道——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从保山穿境而过,历史上就被誉为“金银宝货”之地,造就了保山滇西多少经济政治文化重镇的历史地位;保山又是一座蓬勃发展的边境城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与缅甸山水相连,是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咽喉要地;保山更是一座创业创新的希望之城,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保山由对外开放的末端成为沿边开放的前沿,正以昂扬的姿态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走在前列,努力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中先行先试;在新的历史时期,保山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经过多年努力,保山已经形成特色农业基础厚实、现代工业加速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带动明显的发展新格局。


2010年,保山市启动实施了质量兴市战略,以“质量兴县、质量兴业、质量兴企、质量兴品”为抓手,打下了扎实的质量工作基础和质量强市创建基础。2012年,质检总局下发《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指导意见》后,该市迅速响应,积极申报,于2014年1月获批成为云南省首家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州市。在创建工作中,该市坚持把推进质量发展融入到市委政府确定的“六大战略”、“五基地一中心”和“三都”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之中,把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融入到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全过程,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社会各界力量,全市动员,全员参与,不断提高全社会质量发展意识,积极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政府推动全民参与


保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并将创建工作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对质量发展规划、创建工作方案、经费保障、品牌建设等事项进行研究,坚持把质量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谋划,把质量强市创建作为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举措来推进。


一是建立健全质量工作体系。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5位副市长任副组长,52个部门参与的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农产品质量、工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5个工作组,组长分别由5位分管副市长担任;各县(市、区)、园区管委会、各工作组及成员单位也分别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该市近几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覆盖全市的工作网络。


二是建立健全规划引导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引领,市政府颁布实施了《保山市质量发展规划》,出台了《保山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保山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考核办法》、《保山市政府质量管理奖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市创建办、各县(市、区)政府、各成员单位制定出台了联席会议制度等30余项工作制度,形成了较系统的创建工作政策体系,创建工作路径清晰可循,创建工作任务具体可达,创建工作措施高效得力。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督查机制。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各成员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对创建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具体工作落实到分管领导、责任人和联络员;将创建工作纳入市政府专项考核内容,对各县(市、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和各成员单位进行了专项考核;召开了多次部门联席会议,分析讨论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找问题、摆差距,研究制定工作措施,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创建工作;建立“创建办 市政府督查室”的督查新模式,定期对成员单位开展“一对一、面对面”专项督查,有针对性地研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四是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该市财政把创建工作作为优先保障范畴。2014年在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中累计投入专项经费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2015年在质量强市建设工作中累计投入专项经费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7‰,财政对质量发展的投入呈逐年上升驱势。


保山市在创建工作中,积极营造全社会都关注并积极参与质量事务的良好氛围,推动质量社会共治:推动全社会增强质量意识;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提升质量;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同时,保山市委、市政府将质量安全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把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不断向企业和基层延伸,严格按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建立包括特种设备在内的安全生产联席会议等制度;在该市所有乡镇(街道)设立市场监管所,建立“社会质量监督员”、“质量协管员”、“质量志愿者”队伍,形成市、县区、乡镇(街道)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大监管平台。多年来,该市没有发生重大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以少钱及重特大质量安全事件,质量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夯实基础推动发展


为确保创建工作有效推进,保山市质监局积极引领牵头,加大加强、做实做好了以下方面的基础性保障工作。


一是强化计量基础支撑作用。保山市现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立计量检定标准50项,授权检定项目63项,检定和校准项目涵盖了长度、温度、力学、声学、热工、电学等类别,形成了与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积极加强能源计量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能源资源计量监管和服务体系,满足区域、领域、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并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共享;制定了《保山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重点企业名单》,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工作,能源计量审查合格企业17家。


二是完善认证认可体系。出台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认证认可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企业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充分利用“世界认可日”等活动宣传推进认证工作,积极推动低碳产品认证工作,组织举办了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培训班,组织18户企业参国家低碳产品认证制度政策宣贯培训会;3个重点用能企业已全面启动能管体系建设工作,其中,两家企业已经完成初次认证审核工作;加强认证体系建设,全市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各类认证企业298户,腾冲市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顺利通过了省级专家组的现场评审。


三是加强检验检测平台建设。该市46家检验机构(实验室)获得计量认证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向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探索实践地方政府与省级部门合作提升检测能力的合作机制;加强该市综合技术检测中心建设,中心申报的“云南地办理方特色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服务平台”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奖励补助,成为涵盖该市主导产业主要产品检验检测业务的综合性检测平台和研发中心,南红玛瑙3a、龙陵黄龙玉、石斛产品3大特色检验检测机构在云南省独树一帜。


四是扎实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在不断创新中健康发展。该市共建成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被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0户、电子商务产业园1个,专利申请数为1013项,授权专利655项,基本涵盖了生物、烟草、冶金、建材、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


质量走廊亮点纷呈


保山市在创建工作中,为突出质量标杆带动作用,近年来,加强了质量文化宣传和质量文化建设力度。


建设“边疆质量走廊”,打造质量标杆引领新模式。开展了“边疆质量走廊”创建活动;提出了“以空间部局和产业部局相结合,以中心城区为起点,沿‘两江一路’(怒江、澜沧江、滇缅公路)至腾冲猴桥口岸,系统深入的建设一条围绕农业、工业、服务业、工程、环境5大质量提升,政府、部门质量文化展示,覆盖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边疆质量走廊”的总体规划;积极构建“边疆质量企业走廊”企业/部门/区域三位一体的质量示范体系;制定了《保山市边疆质量走廊建设规范》地方标准,由工信、住建、农业、商务、环保、质监6大部门牵头,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及部门、县区政府中树立了质量工作标杆示范单位等级20个。同时,在城市及公路沿线广泛开展质量宣传,把边疆质量走廊建设成为该市的质量文化宣传廊、质量提升的示范区、质量成果的风景线、质量惠民的主阵地、质量工作的大舞台;在创建“信用边疆质量走廊”过程中,结合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形成了标杆示范企业经验分享交流机制,利用全国“质量月”、“消费者权益日”等活动,组织广大企业到示范企业参观学习;召开质量大会,示范企业、部门和县区政府进行质量工作经验交流,由示范企业首席质量官到其他企业进行“点对点”帮扶等。


截至2015年末,共组织示范交流、参观、及经验分享活动10余场次,共2000多人参与。通过交流学习,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引领作用,有效地引导区域、部门、企业比对示范标杆,寻找自身差距,完善质量管控,学习标杆,创新思路,从而带动区域、部门、行业的质量提升。该市探索走出的“边疆质量走廊”建设之路,同时也是一条“创新发展、协调可持续、绿色环保、质量共享”之路,为边疆地区弘扬质量文化,培育标杆龙头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实现经济有质量和效益地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标准化 产业化”工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该市出台了《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坚持“实施标准化,提高组织化,推进产业化”的工作方针,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把标准化与一、二、三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相融合,推动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保山市在云南省率先建立了市级标准化项目机制,设立保山市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专项资金,每年安排资金400万元,专项用于产业建设相关配套市级标准化研究和标准化示范建设项目;不断开拓新的标准化途径,加强标准化手段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养老、和谐社区建设、基层党建、美丽乡村建设、政务服务等领域中的应用,推动各行业质量提升;累计开展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16个,数量云南省第一;制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27个,农业标准化普及率达52.55%;通过3A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企业5户,4户企业主导或参加了8项国家标准制定;完成了腾冲县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制定保山市地方服务业规范52项,云南省地方标准2项;在云南省2015年世界标准日纪念暨云南省标准化创新贡献奖颁奖会上,龙陵县政府依托标准化工作助推特色产业跨越发展,被表彰为云南省标准化创新贡献奖单位。


打造“6995”信息服务平台,开创公共管理服务新模式。该市在网格化服务管理实践中,将传统的“十户联防”与现代手机通信技术相结合,创建了“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十户联防” 手机 互联网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服务模式,政府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利用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将之前分散于民政、医疗、社保、治安、党务教育、交通等各条块的信息资源统一整合利用,联通信息孤岛,打造保山特色的“6995”信息惠民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一道门、一体化”服务,成为联系群众的直通车、方便群众的快车道、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为了提升“6995”服务质量,该市针对推广应用中思维转变、网络覆盖、技术培训等难题,探索总结“6995”建设和运用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定出台了《保山市“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三个一”建设标准》,该市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已有了统一的标准,破解了“6995”推广普及中的难题,为推动平安保山建设向更好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6995”运行以来,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眼下在保山市的农村和社区,无论是政策宣传,农村医保、低保,村务政务公开等,都可以通过“6995”信息平台直接安排、通知或宣传到群众当中,使社情民意在网格中掌握,惠民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社会治理在网格中加强,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打通了公共服务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认可和全社会的普遍欢迎。


质量发展惠及民生


在质量强市创建过程中,该市始终坚持质量发展为了人民、质量发展依靠人民、质量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的价值取向,切实把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


落实产品质量惠民,提高产品质量“放心度”。建立健全以诚信体系建设、风险监测、信息化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食品药品及工业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实施餐饮企业分级化管理,确保市民消费安全;通过倡导诚信经营,净化市场环境,增强消费者信心;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工作方针,做到“管、帮、促”结合,加强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监督,定期开展监督抽查和专项整治;充分发挥12365、12315、12331等热线平台的投诉举报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质量投诉信息平台,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及时高效地处理群众对民生质量问题的申诉、投诉和举报,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申诉、投诉和举报处理率达100%。


落实工程质量惠民,提高群众居住“安心度”。把质量要求落实到城乡统筹发展之中,抢抓国家棚户区改造的重大机遇,坚持把棚改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城市综合体有机结合,建成保障性住房1.5万套,特色城镇化的保山模式在云南省成为先进典型;在全国率先建设城市综合管廊3级系统,有效解决各认证管线单位管线建设“各自为阵”的乱象,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减少工程建设对市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获得了“把政绩埋在地下”的“良心工程”的赞誉;引入重大设备监理制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完善质量责任制和质量保证体系;荣获国家级优质工程奖建设项目1项,荣获省级优质工程二等奖建设项目3项,荣获省级信用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称号11项。


落实服务质量惠民,提高生活质量“满意度”。不断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成功创建腾冲市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和国家旅游标准示范单位,建成旅游标准化标杆示范企业49户;其中,“温泉之都、珠宝之都、休闲之都”3张旅游名片及“温润保山,美玉神汤”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旅游服务更加个性化、人性化、国际化;实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提保山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群众出行快捷通畅;建成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保山“义乌购”电子商务、云服务产业园等一批生产性服务平台,到2015年末,该市开展电子商务企业(个体)2000余家(网店),电子商务交易额近13亿元,服务网点更加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模式,按照“整合资源、节约成本、满足功能、适度超前和高效率运行、高质量服务、高水平管理”的总体定位,以“部门围着窗口转、窗口围着群众转”的理念优化设置行政服务中心,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环境,为群众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一站式”的无缝对接服务,市场主体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群众受益明显;开展了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发展理念,全面实现了市、县(区)、乡(镇)、村(社区)4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免费开放服务,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水平,让人民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发展成果。


落实环境质量惠民认证,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扎实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全面启动“洁净乡村美丽保山”建设;坚持绿化荒山行动与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森林保山、美丽保山建设融合推进,全面开展重污染行业整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治理;建立环境空气质量月报制度,每个月对保山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全年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47%;建设“一水两污”处理设施项目40个,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处试点示范工作,建成农村生活垃圾热解汽化炉300座,覆盖率和处理率达80%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达到混合区标准要求。成功创建了市级生态村423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2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创建省级绿色学校22所、绿色社区9个、国家环境教育基地2个;保山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腾冲入选“中国最美县”、“青山绿水共邻、蓝天白云为伴”成为群众生活的常态,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也享受到了“质”的提升带来的幸福感。


质量之路硕果累累


近年来,在保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确定了“品位保山、质誉未来”的城市质量精神,树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标准引领品牌、质量铸就品位、诚信赢得未来”的质量发展理念。


一是形成了以质量促发展的核心理念。每年保山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质量建设,强化质量发展优先地位,把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纳入市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在各项产业发展规划中都明确了加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的相关内容;创建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都不断提高对质量工作的认识,加强质量宣传,“品位保山、质誉未来”的城市质量精神逐渐深入人心,质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显现,“以质量促发展、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市人民共识。


二是推动了经济等级社会发展。保山自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以来,质量工作对经济社会办理发展的引擎及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少钱2%;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6.9%、19.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18.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3%、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5%;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位居全省前列。2015年,云南省经济工作会议在保山召开,充分肯定了该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


三是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保山市去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30.3∶30.9∶38.8调整为25.7∶34.8∶39.5,一产比重降低4.6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占有粮食居全省第一;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园区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增加值比“十一五”末增长1.2倍,年均增17.4%。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9.6%,较“十一五”末提高10.9个百分点;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接待海内外旅游者、实现旅游业总收入分别为“十一五”末的2倍和3.5倍,质量工作在全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质量总体水平得到提升。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各部门、各领域质量建设的内在动力,全面加快了该市质量发展的节奏,农产品保山质量、工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5企业大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到目前为止,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确定的到2015年农业标准化生产普级率、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和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等7项定量指标。该市已全部达到或超过定量要求,这些指标的实现,反映出该市质量基础和创新能力在质量强市创建过程中得到了增强,标志着质量安全与质量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在边疆地区建设质量强市、促进质量发展探索了一条能推广、可持续的边疆质量发展之路。


五是品牌建设得到加强。保山市综合运用驰名(著名)商标、老字号、政府质量奖、省市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品牌创建机制和平台,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培育和扶植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服务品牌、区域品牌、文化品牌和技术品牌,推动了保山产品向保山品牌的转变。该市累计获批创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3个,数量云南省第一,其中腾冲市“全国火山及温泉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家企业分别获得了云南省首届政府质量管理奖和提名奖,36个保山品牌获得了云南省名牌产品称号,1家企业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6家企业获得云南老字号称号;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件、云南省著名商标85件,评选出保山市政府质量奖4家3a、保山名牌产品16个、保山市知名商标79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保山小粒咖啡、龙陵紫皮石斛等5个高原特色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6个农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18件产品商标获得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市名牌产品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比重逐年增长,品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质量发展没有终点,坚定不移走质量强市之路,以质量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努力让保山人民共享质量强市建设成果,保山市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升质量发展能力;二是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推动质量共治;三是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供给水平;四是加强标准化品牌建设,培育竞争新优势。


我们坚信:在保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将坚持走质量强市的发展之路,深化质量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品位保山、质誉未来”的城市质量精神,推动企业积极开展质量攻关、质量改进等群众性质量活动,继续开展好中小学质量教育,在全社会中不断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多少质量、人人关心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为创质量强市,建幸福保山作出更大的新贡献!《中国质量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