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2000年散打王总决赛视频(2000年散打王年终总决赛最后一场)

文/邵婧洁


于鉥冈教练


于鉥冈,烟台市体育运动学校高级教练,武王决国际功夫联赛技术顾问,原烟台市武术协会散打分会会长,现任烟台市田径管理中心副主任。


荣获93年在杭州获得全国太极拳研讨会中小级别60公斤级冠军,蝉联1994年—1995年全国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60公斤级冠军。


2005年破格评为高级教练员。


2010年被烟台市人事局体育局记三等功;2012年3月被山东省武术协会评为山东省十佳教练员;2016年12月被烟台市体育局评为二零一六年先进体育工作者。


从1996年组建散打队至2014年先后向山东省队、解放军队等国家各级专业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8人。培养出了世界女拳王蔡宗菊、全国散打超级王中王“柳腿劈挂”柳海龙、全国武林大会冠军“螳螂拳王”牟宁、第十二届全运会冠军邹立涛等武术健将。


其中柳海龙、李杰、孙俊峰、董海峰、王志爽、孙成功、吴雄、王一伟、马大鹏、修鹏程先后入选国家散打集训队。培养的运动员获得世界级比赛金牌7枚、银牌1枚,获亚洲级比赛金牌1枚、铜牌1枚,获得全国性比赛金牌24枚、银牌8枚、铜牌17枚,省运会金牌21枚、银牌20枚、铜牌15.5枚,奖牌总数为113.5枚。


在《拳击与格斗》2002年第4期中,一篇由韩长良撰写的《散打王背后的传奇故事》脍炙一时。该文章讲述的是超级散打王柳海龙和启蒙恩师于鉥冈之间的故事,正是这一篇文章,让这位传奇教练走进人们的视野。


韩长良博士,是武王决国际功夫联赛的创始人,是于鉥冈教练的挚友,也是武王决国际功夫联赛的亲密战友。记者有幸通过韩长良博士,联系到了这位在散打界赫赫有名的散打教头。



少小怀热血,满腔赴武学


1972年2月27日,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镇沙湾庄村出生了一个男孩,父母给他取名于鉥冈。冈,是山的意思,加上鉥,以金为偏旁,饱含了父母对他的期望:像山一样的坚毅、勇敢。而他,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


80年代,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热极一时,不少少年受这部剧的影响,胸中燃烧起了练武术、保家卫国的理念。年纪尚小的于鉥冈也不例外。


小学五年级时,经三伯父于才范介绍,于鉢冈如愿以偿地跟随龙泉武术队的张永祥老师学习少儿武术。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到武术,也正是练好了基本功,才为日后的武术生涯夯实了基础。


练武路漫漫,唯有意志坚


1988年10月,于鉥冈进入济南市武术馆练习武术、拳击、散打。那时武术馆训练条件差,窗户破旧,不挡风也不遮阳。而济南又恰恰是“冬冷夏热四大火炉之一”。


夏天,武术馆里就闷得厉害,一个动作坚持几秒钟就得汗流浃背。而每个动作都得坚持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不到夜晚十二点,不得休息。


冬天,他们练习十路谭腿,提高下盘稳固。不练的时候,寒风刺骨。练起来,是一身的汗。冷风吹汗,越吹越凉。可汗还在不断地流,就这样不断地冷热交替。


直到现在,于鉥冈老师回忆起当时那段时间,还是唏嘘不已。


“上午主要跟刘清泉和杨彦清两位老师练习武术基本功、套路和器械,下午主要跟张卫东老师练习拳击和散打。虽然很苦,但是很值得。”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经过近两年的刻苦训练,于鉥冈的拳击和散打技术提高很快。


1990年,于鉥冈代表济南市,参加在潍坊市举办的山东省“希望杯”拳击比赛。可惜,因个子矮,没能成为山东省第一批拳击运动员。


苦练拳击,却不能成为拳击运动员?


如果换成平常人,也许早就放弃了。


可是,于鉥冈并没有颓废。


“我告诉自己,如果不能成为专业拳击运动员,我就去练太极,练跆拳道。总而言之,我要练武术,武术是我的生命。”


1991年,于鉥冈拜师于济南武术馆馆长陈式洪派太极大师李恩久先生。从此,开始系统学习陈氏太极拳一路、四十二式太极拳和太极推手。在李恩久师父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太极拳和太极推手功夫长进很快。


1992年,李恩久老师写信将于鉢冈推荐给上海体育学院,于鉢冈通过了5月份的全国高考后,如愿进入了上海体育学院太极拳院队,深入学习太极推手。


在读书期间,他获得了1993年全国太极拳研讨会太极推手60kg冠军,更是蝉联1994、1995两年全国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推手60kg桂冠,成绩优异,为人艳羡。


当然,于鉥冈的冠军之路也并没有理想中那样平坦,也遭遇过不少坎坷。


1991年在北京体育学院举办的全国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时,赛前艰苦训练,却因参赛人数问题取消参赛级别,白费了心血。


1993年全国锦标赛前,因左腿受伤而遗憾未能参赛。


1994年赛前,手骨骨折。


诸如此类的伤痛,对于学武术的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可是怀着对武术的一腔热血,原本定的一个半月的骨折恢复期,他硬生生只用了20天,便赶赴台上。令人想不到的是,他还是获得了冠军!其实力,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1996年,毕业后的于鉥冈,进入了烟台体育运动学校,组建烟台市散打队,并成为了一名专业散打教练。


1998年,他带队参加山东省第十九届运会,所参赛的武术散打项目第一次设为省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甲乙组共设12枚金牌,他一人就斩获7枚,可谓是一鸣惊人,风光无限。此后,他连续参加了第20届至第23届省运会,共收获20块金牌,平均每届得到4块金牌,令人赞叹。


在当教练员期间,每天五点半,天还没亮,他就开始训练。因为他深知“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的道理,生怕功夫和成绩倒退。


只有这样优秀的教练、裁判,才会被“武王决”所关注,从而吸纳为技术顾问。


慧眼识人才,何惧远道来


1996年11月,于教练组建了烟台散打队。在每年的大范围招生中,于教练有自己的选才标准。


首先,由学生的家庭、学校等环境判断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基本素养;其次,从科学的角度观察学生的五官及肩、腰、髋、小腿等部位进行形体直观判断;最后,通过看学生集训的表现判断。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于鉥冈培养了超级散打王柳海龙和世界女拳王蔡宗菊。


1997年4月份,在烟台市散打比赛上,于鉥冈发现一位队员不但打法凶狠,勤于用脑,还善于掌握场上比赛节奏,并在比赛中将一名实力不俗的队员一记后手直拳击倒在地,这就是现在散打王——柳海龙。


于鉥冈根据经验,认为柳海龙是一个智慧和力量结合的选手。经过一年的系统训练,柳海龙开始在1998年6月份省比赛中崭露头角,一举夺得75kg级冠军。


可是,在1998年省比赛中,柳海龙逐渐暴露出了他的缺点:后手直拳与后边腿的组合技术,相对其他队员速度慢很多。为此,于鉥冈苦思良久。


有次,柳海龙对于鉥冈说,他很喜欢跆拳道的下劈腿。于鉥冈一听,恍然大悟:可以用劈腿的动作来弥补速度!


于鉥冈掩饰住心里的兴奋,让一个个子要比柳海龙高出一头的专业跆拳道运动员跟柳海龙对打,没想到第一局,柳海龙就用前刺拳垫步前劈腿把那位对手的头盔劈掉了,吓得对手再也不打了。


当时,于鉥冈就预感:这孩子悟性好,用不了多久,他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散打运动员。


果然,在2000年散打王总决赛中,柳海龙以他独具特色的“柳腿劈挂”而扬名武林。


柳海龙的冠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的。在1998年省运会散打比赛半决赛中,他一个后鞭腿击在对手的肘部,致使脚掌骨骨裂,脚面肿得吓人,可第二天的冠军争夺战又迫在眉睫。看着柳海龙肿胀的脚,于鉥冈心疼不已,甚至想到要弃权。没想到柳海龙坚决反对,说:“教练,你平时不是教育我们‘宁肯战死在播台上,也不要被对手吓死在擂台上’吗?这点小伤算什么!就算脚踢断了,我也要把冠军奖牌挂在您脖子上,不辜负父母对我的养育和教练对我的知遇之恩。”


这一席话,让于鉥冈感动不已,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于鉥冈将散打和跆拳道融合,创造出“柳腿劈挂”。这正符合了武王决的宗旨:将武术、跆拳道、自由搏击等中外功夫文化融会贯通。可以说,于鉥冈教练作为武王决的技术顾问,实在是无二人选。


2006年,于鉥冈挑中了蔡宗菊的潜质,将蔡宗菊挖到市体校学习散打。2010年省运会结束,把蔡宗菊推荐省拳击队试训,正式接触拳击运动。


蔡宗菊在谈及进省队的原因时说:“我整天跟着男孩子在一起,爬树、掏鸟窝。在加上学习成绩不好,家里人就想把我送到体校,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看看能不能打出个名堂。”


但恩师于鉥冈却并不这样认为:“她的力量、速度都非常不错,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果然,一语成谶!功夫不负有心人,蔡宗菊成为了获得IBF和IBO两条金腰带的双料女拳王,也是四大世界拳击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女子世界拳王。


于鉥冈教练回忆,蔡宗菊主动要求安排男选手与自己对抗,每节实战课下来都是鼻青脸肿。他于心不忍,想给她调换对手,但蔡宗菊坚持不肯,最终成就了她现在在职业拳台上胆量大、拼劲足、体能好的优势。


“当初是于教练把我挑上来的,也开启了我散打之路。我想对师弟师妹们说,你的每一滴汗水泪水都是在为你的奖牌积累,总有比自己更厉害的人,训练时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


不论男女,但论英雄!于鉥冈教练在选拔人才时候不拘一格,慧眼如炬,才让中国多了一位世界级女拳王,让中国功夫扬名海外。正如武王决创始人们所期盼的那样,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符号的国际功夫赛事品牌,将中国功夫传播到海外,架构起一座功夫的桥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力量,中国的伟大!


最后,鉥冈教练的自传结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