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抚远企业产品分类信息(抚州企业名单)

新华社哈尔滨4月27日电题:“东极”抚远:生态“鱼都”擦亮金名片


凌晨4时,“华夏东极”抚远已迎来祖国大陆的第一缕阳光。江上渔民提网收鱼,转运到“东极鱼市”销售。赶早的抚远人在这里“寻鲜”,赶午的带货主播在这里“淘宝”。


从黑龙江畔的小渔场,到如今的生态“鱼都”,类信息鱼,既是抚远人的企业名生活必需品,也是当地发展经济的“金名片”。


(小标题)“鱼都”也曾闹“鱼荒”


抚远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处,淡水鱼资源丰富,是赫企业名哲族人眼中“金名单色的鱼滩”。


67岁的鱼商段立斌说,“在抚远,亲朋好友来企业产做客,没有‘百鱼宴’,至少得有道赫哲族人传下来的传统生鱼菜刹生鱼,这是我们的待客之道。”抚州


可就在十几年前,美味的鱼宴也曾面临窘境。由于过度捕捞,抚远出现“鱼荒”。“小时候打鱼名单都还是小木船,一网上来很多鱼。后来大船越来越多,鱼却越来越少。”依利嘎鱼馆的经营者郝福勋回忆道,“鱼的种类少了,口感也变了,‘百鱼宴’很多时候也只是一种回忆。”


(小标题)卖鱼搭上互类信息联网


为了涵养渔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抚远市开展增殖放流,发展人工繁育大马哈鱼苗、企业产鲟鳇鱼苗。同时渔政部门严格实行春秋两季禁渔期管理,渔船数量由最多时的780艘减少至266艘,减少了捕鱼数量,渔业生态得到恢复。


抚远抚远市水产局渔业行政执法大队队长孙文剑说,这几年先前少见的黑龙江知名淡水鱼“哲罗”常常出现在两江水域,这种鱼对水质要求非常高,证明抚远鱼的品种和品质渐渐恢复起来了。


捕鱼量减少了,人们的收入却多分元化了。一些年轻鱼商换下渔网搭上互联网,神奇的“万物皆可冻”“雪炒鱼”“刀锯鱼”,让抚远成为“网红”打卡地。新一代鱼商拿起手机代购选鱼,还传授抚远的做鱼技巧,这边直企业播结束,那边快递已经在路上。


“过去我们只在本地卖鱼,现在借助网络和物流把鱼销往各地。”鱼商姜雪莲说,除了网销自己家的鱼,还帮别人带货赚点差价,旺季一天赚四五千元不是什么难事。


(小标题)“鱼都”发展“旅游鱼”


除了卖鱼,近年来抚远的旅游经济也应运而生。“早先交通不便利,赶上年节客车就停运。现在飞机火抚州车都开通了。”最东青年旅社经营者官长青说,“现在人们来‘东极’看日出,吃江鱼,还可以感受赫哲族的渔猎文化。鱼是这里的文化根。”


在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一些渔民“洗脚上抚远岸”,办起“渔家乐”。传统的赫哲舞蹈与篝火晚会,让游客体验到赫哲族人原始古朴的渔猎生活。


56岁的村民宫福云通过传承人学习班,成为抚远市赫哲族鱼皮产品画、鱼骨画传承人,依靠销售鱼制品致富,同时还带动周围的贫困姐妹一起增收。“我们重拾这些老手艺,除了增收,还能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这更有意义。”宫福云说。


近年来,抚远着力打造“华夏东极”“两国一岛”“两江双城”“淡水鱼都”四张旅游名片,“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国内外产品游客341.6分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累企业计超过24亿元,生态“鱼都”擦亮了当地的“金名片”。(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