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对象:生产计划部考核时间:
(1)工作流程设计质量情况
(2)参与厂区布置和生产线布置情况
(3)现场管理与检查工作质量情况
(4)生产进度控制与促进情况
(5)制造成本控制情况
辅助生产成本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必须具备的条件)
(1)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2)制造费用降低率
(3)全员劳动生产率
(4)目标成本实现率
参考评分方法
(1)定性指标
1)“工作流程设计质量情况”:优秀5分,良好3分,一般1分,差0分。
2)“参与厂区布置和生产线布置情况”:优秀5分,良好3分,一般1分,差0分。
3)“现场管理与检查工作质量情况”:优秀10分,良好6分,一般2分,差0分。
4)“生产进度控制与促进情况”:优秀10分,良好6分,一般2分,差0分。
辅助生产成本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必须具备的条件)
5)“制造成本控制情况”:优秀10分,良好6分,一般2分,差0分。
(2)定量指标
1)“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上年对比数为基数,达到对比数给10分;每低于对比数1%则在10分基础上加1分,15分为上限;每高于对比数1%则扣1分,扣完为止。
2)“制造费用降低率”:以计划数为基数,达到计划数给10分;每低于计划1%则在10分基础上加1分,15分为上限;每高于计划1%则扣1分,扣完为止。
3)“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10分;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10分基础上加1分,15分为上限;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扣完为止。
4)“目标成本实现率”:以目标为基数,达到目标给10分;每低于目标1%则在10分基础上加1分,15分为上限;每高于目标1%则扣1分,扣完为止。
2.技术开发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技术开发部考核时间:
(1)参与工作流程设计情况
(2)厂区布置和生产线布置情况
(3)现场改善技术分析情况
(4)控制设计成本情况
新产品增加值率
参考评分方法
(1)定性指标
1)“参与工作流程设计情况”:优秀10分,良好6分,一般2分,差0分。
2)“厂区布置和生产线布置情况”:优秀5分,良好3分,一般1分,差0分。
3)“现场改善技术分析情况”:优秀10分,良好6分,一般2分,差0分。
4)“控制设计成本情况”:优秀15分,良好10分,一般5分,差0分。
(2)定量指标
“新产品增加值率”: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50分;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50分基础上加1分,60分为上限;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扣完为止。
3.供应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供应部考核时间:
(1)材料供应保证情况
(2)参与现场改善分析情况
(3)采购成本控制情况
(1)采购成本降低额
(2)材料保证率
参考评分方法
(1)定性指标
1)“材料供应保证情况”:优秀20分,良好15分,一般8分,差0分。
2)“参与现场改善分析情况”:优秀5分,良好3分,一般1分,差0分。
3)“采购成本控制情况”:优秀15分,良好10分,一般5分,差0分。
(2)定量指标
1)“采购成本降低额”:以计划数为基数,达到计划给25分;每低于计划数1%则在25分基础上加1分,30分为上限;每高于计划1%则扣1分,扣完为止。
2)“材料保证率”: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25分;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25分基础上加1分,30分为上限;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扣完为止。
4.机电设备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机电设备部考核时间:
(1)参与现场改善分析情况
(2)辅助生产成本控制、核算、分配情况
(3)设备工具保养管理情况
(1)设备完好率
(2)设备利用率
(3)辅助生产成本降低率
参考评分方法
(1)定性指标
1)“参与现场改善分析情况”:优秀10分,良好6分,一般2分,差0分。
辅助生产成本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必须具备的条件)
2)“辅助生产成本控制、核算、分配情况”:优秀10分,良好6分,一般2分,差0分。
3)“设备工具保养管理情况”:优秀20分,良好15分,一般8分,差0分。
(2)定量指标
1)“设备完好率”: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15分;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15分基础上加1分,20分为上限;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扣完为止。
2)“设备利用率”: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15分;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15分基础上加1分,20分为上限;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扣完为止。
3)“辅助生产成本降低率”:以上期数为基数,达到上期数给15分;每低于上期1%则在15分基础上加1分,20分为上限;每高于上期1%则扣1分,扣完为止。
5.品质管理部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品质管理部考核时间:
(1)参与现场改善分析情况
(2)质检工作进度控制情况
(1)百元制造成本质量成本
(2)百元销售收入质量成本
(3)质检效率提高率
参考评分方法
(1)定性指标
1)“参与现场改善分析情况”:优秀10分,良好6分,一般2分,差0分。
2)“质检工作进度控制情况”:优秀30分,良好25分,一般16分,差0分。
(2)定量指标
1)“百元制造成本质量成本”:以历史最低水平为基数,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给15分;每低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在15分基础上加1分,20分为上限;每低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扣1分,扣完为止。
2)“百元销售收入质量成本”:以历史最低水平为基数,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给15分;每低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在15分基础上加1分,20分为上限;每高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扣1分,扣完为止。
3)“质检效率提高率”:以上期为基数,达到上期15分;比上期提高1%则在15分基础上加1分,20分为上限;比上期降低1%则扣1分,扣完为止。
6.分厂考核分值表
考核对象:分厂考核时间:
(1)遵守作业流程情况
(2)现场管理质量
(3)制造成本情况
(4)参与现场改善分析情况
(1)分厂劳动生产率
(2)制造费用降低率
(3)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4)百元制造成本质量成本
(5)产品收率
(6)目标成本实现率
参考评分方法
(1)定性指标。
1)“遵守作业流程情况”:优秀10分,良好6分,一般2分,差0分。
2)“现场管理质量”:优秀10分,良好6分,一般2分,差0分。
3)“制造成本情况”:优秀15分,良好10分,一般5分,差0分。
4)“参与现场改善分析情况”:优秀5分,良好3分,一般1分,差0分。
(2)定量指标。
1)“分厂劳动生产率”: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5分;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5分基础上加1分,10分为上限;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扣完为止。
2)“制造费用降低率”:以计划为基数,达到计划给5分;每低于计划1%则在5分基础上加1分,10分为上限;每高于计划1%则扣1分,扣完为止。
3)“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上年对比数基数,达到上年对比数给5分;每低于上年对比数1%则在5分基础上加1分,10分为上限;每高于上年对比数1%则扣1分,扣完为止。
4)“百元制造成本质量成本”:以历史最低水平为基数,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5分;每低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在5分基础上加1分,10分为上限;每高于历史最低水平1%则扣1分,扣完为止。
5)“产品收率”:以历史最佳水平为基数,达到历史最佳水平给5分;每超过历史最佳水平1%则在5分基础上加1分,10分为上限;每低于历史最佳水平1%则扣1分,扣完为止。
6)“目标成本实现率”:以目标为基数,达到目标给5分;每低于目标1%则在5分基础上加1分,10分为上限;每高于目标1%则扣1分,扣完为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