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2009年十月31号(2009年十月初三是几号)



提到钱学森钱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他价值五个师,还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主导了中国两弹一星工程。但这些事远不能概括,钱学森老师对于全世界科技发展,以及对中国国防事业所做出的一切。


在上世纪40年代,钱老通过对火箭系统的深刻研究,提出了火箭助推装置的概念,并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致力于将这个概念落到实处。这个研究的成功,极大地推动当代航天航空工程发展。


在最初的火箭发射流程中,火箭的推动力受限于自身的火箭发动机功率,以及携带的燃料数量。如果要增加火箭的射程与速度,就只能将火箭本体放大。但是这么做的话,就会陷入到一个怪圈中。燃料携带数与发动机功率都有所增加,但火箭的重量也相应增加了,反过来又降低了火箭的飞行距离。


钱老提出的助推器理论,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助推器本身是挂载在火箭外部的,既不会占用火箭的载重量,也可以增加火箭的飞行距离和速度。当助推器的燃料用光后,只需要解除锁定,就能将助推器从火箭结构上分离出来,减轻火箭的重量。



在完善了火箭助推器理论与实物后,有人对钱老的研究表达了意见。火箭助推器确实可以帮助火箭增加射程,但是如何解决平衡问题呢?一旦某个助推器的出力不平衡,那火箭立刻就会像漏气的气球一样,满天乱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钱老又开启了一项新的研究,打算设计一套火箭稳定与制导系统。这套系统也在日后,成为了中国导弹与航天火箭设计的一部分。这套系统的作用,是让火箭能够自行调整不同助推器的出力,让火箭能够平稳的飞行,并准确抵达目标地点。


这套系统不仅在中国,在其他国家的航天火箭中也有出现,可以说钱老以一己之力,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稳定器与指南针。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钱老意识到,未来的火箭系统会变得更加复杂,如果不能设计出一套自动调节控制系统的话,未来中国的火箭技术研究就会陷入到停滞之中。


为此,钱老专门编撰了一本工具书,用于详细描述,现代工程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原理。书名叫做工程论,在书的开头,钱老还写了11页的序言,详细讲述了自人类工业诞生以来,各种因素对工业需求的影响。现在这本书,已经成为了工业、信息等学科的必学书籍。


到1990年的时候,钱老已经参与了20多个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中了,同年,钱老开始思考工程控制理论,能否用于其他学科?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钱老将工程控制理论,引入到了系统科学中,并发展出了一套可以用于社会管理,复杂体系分析的方法论。为中国接下来的行政管理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让工程控制理论成为了一门社会科学。



正是因为钱学森钱老,对于中国和全世界的贡献,让中央决定以最高规格的礼仪,安葬钱老。由于钱老家人希望葬礼一切从简,所以除遗体告别仪式和葬礼外,并没有额外安排其他仪式,连追悼会都没有办。


自10月31日钱老去世后,钱老家中的灵堂前来告别的人络绎不绝。既有钱老在美国时期的同事,也有曾与钱老合作的单位。可惜的是钱老的堂侄子,2008年获得诺贝尔奖的钱永健,因为工作和距离太远等原因,无法到场,只能委托他人送来花圈以表哀悼。


11月5号,是钱老灵堂开放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全国各地的群众,都赶来为这位保护了中国天空的老人送行。由于来的人实在太多,很多无法进入到灵堂中的群众,排成长队,肃立在大街两旁。


北京各个中学大学,也有学生拉起横幅,上书哀悼钱学森学长几个大字,站立在学校中。11月6日,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中开始,中央各级领导全部到场,为钱老送行。告别仪式结束后,三军仪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到殡仪馆中为钱老的棺木盖上党旗。


随后抬起棺木,准备送往钱老此生最后一个要去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钱老的夫人,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则在亲属的搀扶下,陪伴着自己的丈夫走完最后一程。



而在更远处,站着各个大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他们目视着钱老的棺木,直到它被送入火化炉后很久才散去。


钱老的故去,对于中国科学界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更重要的是活着的人,要继承钱老的遗志,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才算对得起钱老的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