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代理记账 >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关于直播带货的案例(网络直播带货的法律规制研究)


2020年、2021年受理投诉量对比


2020年、2021年投诉量前五位投诉情况


广州市消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商品类投诉和服务类投诉占比约为47%和52%。


其中,商品类投诉较去年同期增长约三成。涨幅超过30%的类别有农用生产资料类、服装鞋帽类、烟酒饮料类、首饰及问题用品类和家用电子电器类。主要纠纷包括:服装鞋帽类别中的商品掉色开裂等质量问题;家用电子电器类别中的商品维修、退换货等售后服务问题;日用商品类别中的定制家具存在货不对板、生产安装周期较长、售后服务跟进不到位问题;首饰及文体用品类中的争议问题主要是关于黄金类饰品的商品质量、销售宣传和退换货等。


服务类投诉较去年同期有轻微下降,但其中增幅超过30%的有公共设施服务、金融服务、邮政业服务、互联网服务和教育培训服务等五个类别。主要纠纷包括:互联网服务类投诉中的网络接入服务不佳、无故开通或变更套餐要求退费、宽带报装后无法安装要求退费或取消相应套餐限制、故障修复不及时等;公共设施服务类别投诉主要是网约车资费和计价的纠纷,涉及多个网约车品牌;网络游戏消费投诉中的网络游戏充值、退费、游戏体验和游戏账号被封等相关问题。


预付消费仍是维权痛点难点


教育培训类投诉增幅超过三成


广州市消委会介绍,当前,预付式消费模式已经渗透到消费领域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的商家热衷于以各种名目鼓励消费者进行预付式消费,“虽然2021年全市消委会受理预付式消费投诉同比减少了约900宗,但从受理总量超过1.5万件,调解成功率只有约五成的情况来看,预付式消费依旧是消费投诉的痛点和难点。当中,不乏一些知名品牌企业,在消费合同中故意设计不公平的格式合同条款‘套路’消费者”。


会上,广州市消委会通报了全市2021年受理消费投诉热点分析及典型案例,南都记者发现,教育培训行业依然存在预付消费风险大的问题。


市消委会介绍,在服务类投诉中,教育培训服务投诉超万件,增幅超过三成。消费者主要投诉的问题,从以往的课程内容或服务质量欠佳、合同条款不公平不合理、销售宣传虚假或夸大等,转向服务机构转型、门店关闭或不再提供服务但拒绝退款。


受疫情防控和教育“双减”等政策性因素影响,涉及学科类培训的教育机构均面临巨变,部分教培机构服务转型、变更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点等方式来应对“双减”,但由于擅自改变了服务内容导致消费者不满。更有不少机构选择结束业务,关门停业,使众多预付了学费的消费者权益受损。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求相关机构做好消费者的安抚和退费工作,但由于涉及面广,消费者人数众多,因此还是引发了大量涉及退费的投诉,导致相关投诉量明显增长。


直播带货投诉量骤增


案件调解成功率偏低


广州市消委会介绍,2021年全市消委会受理直播带货的消费投诉共2106宗,比2020年增长了三倍多。与在传统电商平台购物相比,通过短视频或社交平台等渠道购物发生纠纷的消费者,普遍面临主体难找、证据难寻、渠道不畅等困难,此类案件的调解成功率也偏低。


消委会认为,在短视频或社交平台上带货的行为也应遵循法律的规定,不能随意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不能游离于法律管束和行政监管之外。目前,国家对直播带货等网络销售行为的管理日趋严格,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修订和完善中,消委会劝诫平台经营者以及主播,切勿仍停留在“只享红利,不负责任”的阶段,应该尽早转变观点,重视消费者的维权诉求,积极履行法定义务和责任,共同构建积极健康、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