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盈余管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1、会计政策的选用


(1)、长期投资核算方法-成本法或权益法的选择和变更;被投资企业有盈余时,按照权益法核算,被投资企业亏损时,找理由变为成本法,将被投资单位亏损排除在外。


(2)、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和变更。


(3)、建筑物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公允价值的获得通过事务所评估而来,评估价的操纵。


(4)、不能资本化的利息费用资本化,减少当期费用支出。将已完工的固定资产长期放在“在建工程”,这样既延长了利息资本化的时间又可以避免计提折旧。


操纵研发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界点,夸大资本化金额,减少当期费用支出。


(5)、将应予费用化的研发费用资本化。


2、会计估计的选用


(1)、修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或预计净残值。


(2)、还有: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与净残值、折旧方法的选择,无形资产的受益期限,合同完工进度的确定,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预计负债初始计量的最佳估计数的确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等。由于每项估计的内容都会直接引起资产或收益的变化,上市公司往往会利用会计准则所赋予的选择权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


3、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进行盈余管理。


所谓虚拟资产就是指实际上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由于缺乏承受对象,而暂时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资产损益等。利用虚拟资产做为蓄水池进行盈余管理,将潜亏挂账,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或亏损。(推延费用列入损益表的时间)。


为待弥补亏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4、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


上市公司通过处置亏损的长期投资,不仅可避免按权益法要求,在合并会计报表中核算其亏损额,同时又可利用转让价格调节利润,如通过溢价转让带来投资收益。


5、操纵收入确认时点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分期和权责发生制导致会计事项的确认时点问题。会计准则在收入和费用确认时点上的模糊性或灵活性为上市公司留下了可操纵的空间。在收入确认方面主要表现为:虚构收入。如在年底做一笔销售,次年再以退货形式冲回;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交易或建造合同业务的收入。在费用确认方面表现为递延当期费用、提前确认费用、将费用项目长期挂账或混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虚假销售,提前确认收入,年末放宽信用政策。所以(1)、要关注现金流量和盈利的关联性。(公司的现金净流量应大于报告期利润,如果报告期公司的净利润长期低于净利润,则意味着与已确认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属于不能转化为利润的虚拟资产,表明公司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2)、要关注应收账款和收入的配比度


6、债权转股权。


不用再计提减值准备,银行借款的利息支出也可以列支,同时还可以按权益法来确认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


7、通过规划合并报表范围调节盈余。


会计准则对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要求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上市公司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可根据下属公司的盈利情况,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决定该“子公司”是去还是留,即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将原本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转换成不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或将本不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转换成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


上市公司利用合并企业业务也可以调节盈余。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规定采用权益结合法,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入账,合并利润表包括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净利润。上市公司有可能在年底突击合并当年经营业绩较好的系统内企业,通过将其利润并入财务报表来拉升上市公司业绩。此外,由于不需要重估购入资产的价值,上市公司通过合并资产价值被低估的企业,并在合并后处置价值被低估的资产来获取资产处置收益。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规定采用购买法,购买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经复核后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由于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购买企业可借此增加利润。


利用合并利润表不包含被购买企业前期损益的特点,购买方可以在合并前在被购买方那里储备利润,如被购买方合并前通过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手段报出巨额亏损,合并后再予以转回,从而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8、利用政府补助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递延收益,可以平滑收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收益。上市公司可以合理规划政府补助是与资产相关还是与收益相关,从而进行盈余管理。


9、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涉及17个具体准则,其中的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金融工具中的公允价值尤其值得关注。


(1)、利用债务重组(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债务)确认“营业外收入”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时,既确认债务重组利得,又确认非现金资产转让利得。


(2)、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交易中,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使用取决于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交易各方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通过伪造商业实质、隐瞒关联方关系,企业管理层可以在此交易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盈余管理。


10、利用资产重组盈余管理。


(1)资产置换。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和其他公司优质资产置换,同时确认资产增值收益。上市公司通过资产的转让和处置,可以将不良资产转让给控股子公司;或者,上市公司将母公司的优质资产低价购入,而且不计财务费用。通过这种形式,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的获得母公司优质资产的使用权;一方面,还可以避免经营不良资产产生的损失或亏损。


(2)对外收购兼并。廉价收购非上市公司盈利较高的下属企业。


(3)对外转让资产,高价出售劣质资产。


(4)上市公司将其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权以高价转让。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资产重组手段,不难发现这些经济行为的实质在于利用交易时间差,在会计年度结束前进行重大的资产买卖,确认暴利,或者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关联企业之间进行“垃圾换黄金”的不等价交换,将企业外部巨额利润注入企业内部,以及将亏损输出企业,实现利润转移。


11、利用关联交易盈余管理。


(1)关联购销,包括虚构业务量、低价收购原材料和高价销售产品等方式。


(2)资产重组,这里专指关联方之间的资产重组,因前已述及,不再赘述。


(3)托管经营(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一种方式是上市公司受托经营关联方的不良资产,同时收取固定收益。另一种方式是上市公司受托经营关联方的优质资产,在获得大量利润的同时,还收取托管费。


(4)承包经营,即将不良资产承包给关联方,由关联方来承担亏损,同时还可获得固定承包收益。


(5)租赁经营,即通过租赁关联方的优质资产,支付较低租赁费的方式,获取高额利润。


(6)资金占用费,即通过向关联方提供利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巨额款项,获得高额利润。


(7)费用转移,即上市公司将一些费用项目转移到其母公司账上。如母公司为上市公司支付广告费,其理由是上市公司做广告有助于提高整个集团公司形象。


综上所述,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其实质是通过合法不合理的方式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将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向上市公司转移,而亏损则转出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多反映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一些项目中。


12、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


(1)不计提、少计提减值准备,增大利润(商誉减值与其他资产减值一样,会增加资产减值损失,从而直接影响报表的业绩。湘鄂情收购上海玖尊坊以后,上海玖尊坊一直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未计提商誉减值的准备。)


(2)获利年度加大计提数额,为以后的会计期间做好“业绩储备”借以减轻此后的盈利压力),亏损年度把前期大额计提数释放出来,巨额冲回,平滑利润。


13、利用合并商誉操纵报表。低估被收购方资产价值,高估负债价值。(很重要的方法。需要计提折旧的资产变为无需摊销的合并商誉)


14、通过经营性售后回租,使固定资产与负债同额下降(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来降低负债率。(用卖出固定资产的钱来还负债)


15、利用融资性租赁,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加速折旧。(会计准则: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是否能够取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应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寿命两者中较短者作为折旧期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