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费
激发“新基建”高新技术研发“竞争力”
位于南沙区的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孵化自中国科学院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业务涵盖智慧金融、智慧治理等多个领域,在国内首发“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首次商用跨镜追踪(Re-ID)技术,让计算机视觉由“刷脸”迈入“识人”时代。
资料图
针对云从科技科创型企业的特点,区税务局为企业量身定制了科创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汇编,利用“喜马拉雅FM”平台开展“听享减税降费”活动,组织税务骨干一对一辅导,让企业实时掌握最新优惠政策。
在南沙区税务局全方位的宣传辅导下,云从科技也享受到了减税降费给高新技术企业沉甸甸的优惠红利,“减税降费大大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让公司将更充裕的流动资金投入到研发生产设备和科研人才上面,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云从科技广州财务主管林晓虹介绍。
资料图
为全力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南沙区税务局成立1个减税降费指挥中心 1个减税降费领导小组 12个减税降费专项工作组,建立职责清晰的责任落实机制、立体多元的宣传辅导机制、便利高效的政策落实机制、精准科学的效应分析机制,让企业应享尽享、应享快享。2019年南沙区全年落实新增减税降费49亿元,2020年一季度累计实现减税降费15亿元。
优服务
按下“新基建”企业复工复产“快进键”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税费优惠政策,南沙区税务局第一时间深入了解新基建企业受疫情影响和复工复产情况,发布助力疫情防控六项举措,建立政策分类、企业明细、任务督导“三本台账”,分类梳理出十大类共34条疫情防控相关税费政策,为3.6万多户企业提供了针对性的政策服务,切实让纳税人缴费人感觉到“政在身边”“落地有声”。
资料图
中铁隧道局集团
中铁隧道局集团是世界500强“中国中铁”的骨干成员企业,自2017年5月份整体搬迁到南沙,在全国范围内深度参与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杭州、武汉、郑州等十余个城市的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承建深中通道、中缅铁路高黎贡山隧道等重点控制性工程,在建工程遍布全国及中东、中亚、东南亚、南美等地。
2020年一季度,中铁隧道局集团高铁、轻轨、地铁等“新基建”项目营业收入总计约33亿元,缴纳各项税费(含预缴)约1.4亿元。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季度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15%,预计全年总产值减少2.7亿元。
疫情发生后,南沙区税务局对企业数据信息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精准匹配,第一时间通过“抗疫帮扶税务线上驿站”,积极了解企业实际需求,通过“一企一策”方式积极辅导企业及时享受疫情防控公益性捐赠税收政策,阶段性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减征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政策以及辅导企业申请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
资料图
“目前集团所有在建项目,特别是深中通道等新基建项目,已经100%复工复产,各项目正如火如荼开展生产攻坚,迅速推动复工复产转向满工满产。”中铁隧道局集团财务部副部长梁小平介绍。
勇创新
打造“便利化”税收营商环境“新高地”
南沙税务部门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服务南沙“新基建”项目需求,让大湾区的纳税人、缴费人切切实实感受到自贸区的税收活力。
资料图
在方便办税、简化流程方面,南沙区税务局创新推出“全域数字化税收服务机制”,包括率先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具电子发票、多缴税费免申请主动退、推送纳税人税收风险“大数据”精准体检和提醒服务,有效挖掘税收数据的服务价值,最大限度、最快速度、最高精准度帮助纳税人降成本、享优惠、防风险,为应用“大数据”提升税收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南沙经验”。
以推行电子发票和区块链电子发票为例,自2020年1月1日起,南沙区率先全面推行电子发票和区块链电子发票,目前已有3.6万户次纳税人开具了57万份电子发票,实现企业领购、开具、流转发票全程电子化、“零跑动”,发票增量、增额随时随地办理,经营成本和税收风险进一步降低,也加快推动了税收管理从“以票控税”向“数据管税”的转变。
资料图
“通过推动发票这一涉及每个市场主体、每项经济活动的业务凭证实现数字化,有效解决了纸质发票管理成本高、易丢失等问题。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发票流转全过程可追溯,大幅提升发票安全性,为企业开展跨区域经营活动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发票服务。”南沙区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科科长胡丽珊介绍。
金财互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是南沙区内一家使用区块链发票的“新基建”企业,公司副总经理李川告诉小南:“区块链发票可以实现自动领购、自动验旧,企业不需要专门来大厅领票,节省了我们很多时间和成本,发票交付也非常方便!”
此外,南沙区税务局还主动对标国际先进做法、不断健全与港澳相衔接的税费征管服务机制,率先推行了复杂涉税事项税收事先裁定、自主有税申报、湾区双创税务驿站和港澳企业和居民税费境外线上办理等,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服务纳税人。
资料图
据南沙区税务局总经济师卢毅介绍:“自贸区挂牌五年来,南沙税务部门大胆探索,先后推出40多项创新成果,其中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7项在全省复制推广,7项在全市推广实施,10多项成果先后入选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营造了良好税收营商环境,这些对于新基建企业在南沙的发展都是极大的利好。”
编辑:Sybil
文字:罗瑞娴
通讯员:刘凡、谭振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