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移民投资 >

万科集团财务战略分析论文(万科集团)

8月20日晚间,万科披露2019年中报,20财务19年上半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1393.2亿元,同比增长3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4 亿元,同比增长29.8%,即每月赚近20亿,均创下了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


业绩好,一定是因为经营好吗?不尽然,听表哥娓娓道来。


表哥是个马拉松爱好者,全马最好成绩是3小时52分钟。在业余选手中,这是个勉强能拿得出门的成绩,背后是寒冬酷暑都在努力奔跑训练。所以,当看到万科董事长郁亮3小时18分钟的成绩时,是非常震惊的。根据中国田协的标准,这个成绩属于业余跑者的顶级选手“精英”级。


跑马万科拉松的人,执行力往往都很强,因为他们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但是,很可能缺乏创造力。像表哥这种每次跑马都会绕到小树林撒泡尿的,才有可能比较有创造力。


王石在万科的时候,郁亮是个优秀的将才;王石离开万科后,他却很难说是优秀的帅才。


众所周知,2018年万科喊出了“活下去”,但实际上,早在2014年,王石就做出了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的“白银时代”的判断。


万科转型始于2013年,当时万科提出的理念是“轻资产重运营”。直到如今,这个理念也是诸多大型企业转型的目标。


一、理想主义者的墓碑


王石年纪稍大,所以不跑马拉松,不过他也跑步,并且还上过珠峰。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在资本面前,理想主义者往往会溃不成军。


在与“野蛮人”的较量中,王石败下阵来,2017年离开了万科。


这个喜欢吃红烧肉的老年人,带着和田女士的绯闻,后来去了华大集团,对,华大基因那家,任联席董事长。


实事求是的讲,王石领导下的万科,不同于普通的房地产企业。以至于集团成为学术界争相研究的对象,《万科战略转型》等论文比比皆是。


表哥曾经买了一本关于万科财务转型的电子书,读的豁然开朗。


二、转型的万科与众不同


2017年的万科年报,成了一道分水岭。2013年到2016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剔除预收账款)稳定在65%左右,作为资本密集行业,转型的万科在王石的带领下,将负债控制到极致。


和恒大、碧桂园疯狂并表不同,转型的万科采用了转让股权剥离营收的方式。


如何理解?


房地产公司的业绩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土地属性的特殊性,在一个全新的城市拿地往往不战略太容易。地产大佬不可能和全国所有城市都有良好的关系,所以会和当地的小房地产公司合作,参股比例非常有学问。


如果是为了做大销售额,可以采用控股的方式合作;如果开盘卖的不太好万科,则可以参股的形式合作,不体现在并表后的营收里。


并表范围和并表形式学问比较大,上交所曾经就新城控股的“薛定谔式并表”做出过质疑,持股比例50%上下的合作公司,往往是有选择的并表。


万科则非常明确的选择了将控制权转让给合作公司,而不并表,这也是万科这些年发展势头不错,但业绩明显不如恒大、碧桂园的原因。


除此之外,万科还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物业、房屋出租上。


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轨迹来看,王石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


同时,为了降低融资成本,万科将一部分高息论文负债转换为债券,大大减轻了公司的融资压力。


在老财务专家刘姝威的论文协助下,万科的财务转型成为房地产企业的典范。


三战略、资本为王的市场抉择


后来,王石走了,随后,刘姝威也去了好闺蜜董明珠的麾下。


对王石的离去痛哭流涕的郁亮,还是露出了资本家的本来面目。万科摇身一变,放弃了转型,变成了当年厌恶的样子。


是啊,没有比“活下去”的理由更充分了。为了活下去,可以做曾经不屑的事。


首先,公司为了凸显业绩,将曾经“轻资产重运营”的模式彻底抛弃。


操作层面,对合作的子公司大规模进行并表,从而实现营收净利润双丰收。但是投资收益表现平平,2019年上半年的投资收益为13亿,和2014年上半年的投资收益持平分析。将纳入投资收益的参股公司改为控股公司,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营收大幅增加。这才是公司营收创新高的秘密。


其次,在融资方面,公司彻底放飞自我。大幅增加银行贷款,资金使用成本也高速增加。


再次,非地产销售业务增长乏力。


郁亮说,每一天都是卖房的好日子。


而卖房需要拿地,拿地需要很多钱,拿钱需要贷款,贷款需要业绩。


随着“房住不炒”的推进,银行对房地产公司定向不放贷,房集团地产公司贷款越来越难了。2019年以来,银行放款基本集中在极少数头部地产大佬。


所以可以看到,除了恒大摔了一跤,各大房地产公司的业绩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飞奔。其实,都是为了做大业绩,来抢贷款名额。


恒大是铁了心转型,于是不玩了,恒大控股的电动车已经下线。


万科转型成功后,又成功的绕回去了,在资本和业绩的引领下,开始做大销售额。


如果万科一直沿着这条路线走过来,很可能轮不到恒大走到前头,但是如今再去抢房地产头部公司,已经为时已晚。王石之前多年的心血,都化为乌有。


四、房地产公司的营收“假象”


2020年起,全部A股上市公司都要执行新收入准则,和旧准则相比,新收入准则放宽了收入确认的标准,相当一部分权限掌握在企业的会计手里。


万科作为先行示范企业,在2018年就提前执行了新收入准则。当时刘姝威还在,万科执行新准则非常规范,新准则对公司的业绩影响并不大。


但是新城控股和融创中国执行新收入准则后,都影响相对较大。


如何理解新收入准则呢?


1、收到房款。


房地产公司销售住房收到房款后,不能马上计入销售收入。旧准则计入预收账款,新准则计入合同负债,这里的核算差不多。


2、确认收入


新收入准则允许公司分环节确认收入,比如验收竣工可以确定一定比例的收入;旧准则不允许。这样就导致上市房企会计利用新准则合理的“提前”确认收入,公司的业绩就会大幅美化。


除了新准则的影响,上文提到的并表范围,分析也对房地产企业的业绩影响较大。


房地产企业有很多种方式调剂营收和净利润,不要被房地产企业的业绩喜报蒙蔽了双眼。


如何判断房地产企业的“真实”业绩呢?


有两点,一是财报中披露的销售额,这是公司当前的销售情况;二是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万科的这两个指标并不差,但是和公司的“初财务心”相比,已经不再是王石时代的万科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