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海外公司注册 >

原始总收入余额计算公式(资金回收率计算公式)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形态和计算方法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按市场价格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普遍使用的衡量经济活动总量。


2、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个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GDP形态:


(1)价值形态: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2)收入形态: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3)产品形态:最终使用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3、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生产法:核算各个产业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收入法:整个社会获得的收入。


(3)支出法:整个社会购买产品的支付总和。


4、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的关系


(1)国民总收入(GNI)的含义:国民生产总值,就是所有收入。


(2)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关系


①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②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收入法是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1、劳动者报酬:包括工资、福利和其他形式的实物劳动报酬。


2、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损耗。


3、生产税净资金额: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税是企业的利前计算税,不包括所得税。


4、营业盈余: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费。如果企业从政府获得补贴资金,应将补贴计入营业盈余。


三、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支出法计算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GDP。


1、支出法GDP=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净出口。


(1)最终消费:居民和政府消费,可计算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


(2)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变动。可计算资本形成率。


(3)净出口:一定时期内货物和服务出口价值减去进口总值后的差额。


2、对居民和政府的支出再分开核算,则:


支出法下的GDP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国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


公式:GDP=C 1 G (X-M),C是居民消费,I是投资,G是政府购买,(X-M)是净出口。




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1、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没有政府和进出口,是两部门经济。


2、投资恒等式


I=S,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 S)和总需求(C I)的恒等关系。I是投资,S是储蓄。


3、推导过程:


(1)从支出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支出。


GDP=Y=C I;Y是总支出,C是消费支出,I是投资支出。


(2)从收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国民总收入


GDP=Y=C S;Y是总收入,C是消费,S是储蓄。


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的GDP理论上相等,即GDP=Y C I=C S,即C I=C 原始S。


得到I=S,即得到储蓄——投资恒等式,含义是消费者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那部分收入(S)等于未归于消费者手中的产品的价值(I)。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1、三部门经济


两部门基础上增加政府部门的活动。


2、投资恒等式


I=S (T-G),I=投资,S=家庭和企业储蓄,T=政府净收入,G=政府购买。(T-G)=政府储蓄,S (T-G)=整个社会的储蓄。


投资=私人储蓄 政府储蓄,整个社会储蓄。


3、推导过程:


(1)支出角度看,G总收入DP等于总支出


GDP=Y=C I G,居民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 政府购买。


(2)收入角余额度看,GDP等于总收入


GDP=Y=C S T,总产出等于总收入:


GDP=C I G=C S T=C I G=C S T I G=S T,得到I=S (T-G)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1、四部门经济


包括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


2、投资恒等式


I=S (T-G) (M-X),(M-X)是外国在本国的储蓄。


3、推导过程:


(1)支出角度是消费支出、投资公式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总和,GDP=C I G (M-X)。


(2)收入角度是GDP=Y=C S T,总收入=总支出:C I G (M-X)=C S T,得到I G (M-X)=S T,I=S G (M-X)=S T,I=S (T-G) (M-X)。




消费、储蓄和投资


一、消费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是建立在三个假设的消费理论。


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的增量C和收入的增量Y之比,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MPC=C/Y。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0<边际消费倾向(MPC)<1。


②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吧消费看作是收入的函数。


③平均消费倾向(APC)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


公式:APC=C/Y。平均消费倾向APC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公式:C= Y。


消费=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2、英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英迪利安尼提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强调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的关系。


(1)实现一生消费效用的最大化,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2)青年阶段、收入偏低,消费可能会超出收入。


中年阶段、收入增加,收入大于消费。


老年阶段、收入下降,消费超过收入。


(3)家庭的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


C=WR CYL。


(4)在人口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长期看边际消费倾向稳定的。如果一个社会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发生变化。


3、弗回收率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1)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当前收入决定,而是持久收入决定的。持久收入是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余额长期收入。


(2)长期中,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


公式是:Cṯ=CYPṯ。


Cṯ是现期消费支出,C=边际消费倾向,YPṯ=持久收入。


二、储蓄函数


1、储蓄函数:


储蓄=收入-消费=S=Y-C。


根据凯恩斯假设,收入是决定储蓄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增加会越来越少,储蓄增加会越来越


多。


(1)公式:S=Y-C=Y-( Y)= (1-)Y。


(2)边际储蓄倾向同边际消费倾向相似。0<MPS<1。


(3)平均储蓄倾向同平均消费倾向相似。


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等于总收入。


(2)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1回收率。APC APS=1。


(3)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1。MPC MPS=1。


三、投资函数


1、投资的含义:是购置物资资产的活动,形成固定资产。


2、决定投资的因素


主要有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预期通货膨胀和折旧也有影响。


3、实际利率与投资关系


凯恩斯认为,实际利率越公式低、投资量越大,投资的成本取决于实际利率。决定利息的直接因素是实际利率。


如果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既定,则实际利率越高、利息越多,投资成本越高、投资就会减少。反之,实际利率越低,利息越少,投资成本越低,投资就会增加。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四、投资乘数


1、乘数的含义


决定收入的各种因素变化都会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


2、投资乘数


增加一笔投资引起的初始投资量的倍数。


3、公式:


投资乘数R=Y/I=I/I-=I/S。


=边际消费倾向,S=边际储蓄倾向。


投资乘数R等于边际储蓄倾向S的倒数。


五、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国民收入Y=消费C 投资I= Y I


Y= T/I-。




总需求和总供给


一、总需求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1、总需求的含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


2、总需求的影响因素


(1)利率:反向变动,利率上升,使总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2)货币供给量:同向变动,增加总需求量就增加。


(3)政府购买:同向变动,增加总需求量就增加。


(4)税收:反向变动,减少就增加总需求量。


(5)预期:如果预期是增长,总需求量就增长。


(6)价原始格总水平:反向变动,价格下降,需求上升。


二、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曲线: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扩大;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总需求量减少。价格总水平和总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影响


(1)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财富效应: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居民收入及财富的实际购买力的反向变动,从而导致总需求量反向变动。


(2)对投资需求的影响


利率效应:由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引起利率变动,利率与投资、消费及总需求的反方向变化的现象。


(3)对出口需求的影响


出口效率:由价格总水平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出口需求的变化并与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化的现象。


三、总供给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1、总供给的含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总量。


2、总供给的影响因素


(1)总供给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决定总供给的基本因素是价格和成本。


(2)决定总供给的其他因素:技术进步、工资水平变动、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外部冲击因素。


(3)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四、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反映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关系。


2、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总收入曲线


工资在长期中具有灵活性,在短期中具有黏性或缺乏弹性。


(1)长期总供给需求(LRAS)是一条与横轴Y相交的垂直线。从长期看,总供给曲线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


(2)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五、总供求模型


1、长期总价格水平的决定


把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和总需求曲线AD结合起来,可以分析长期中价格总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从长期看,影响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2、短期价格总水平的决定


把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和总需求曲线AD结合起来,可以分析短期中价格总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假定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变,由于总需求的增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由于总需求增长,价格总水平上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