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公司注册 >

香港集友银行总部大厦(香港集运王)

2018年10月20日,位于闽海之滨的集美大学迎来了百年华诞。全国各地的校友都纷纷向母校送去美好的祝福。就在校庆的前四天,有一批人来到了集美大学。他们既不是往届校友也不是教职员工,他们只是本着弘扬陈嘉庚兴学爱国的精神来为集美大学的百年校庆献上贺礼:捐赠人民币一千万元。这些人都有谁呢?厦门国际银行总裁,集友银行行政总裁、董事,陈嘉庚先生长孙,闽都中小银行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等人。在捐赠仪式上,大家回顾了集友银行与集美大学的不解之缘。


集友银行为集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



要理清集友银行与集美大学的关系,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陈嘉庚。


陈嘉庚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也就是现在的福建省集美区。


陈嘉庚


他是一位爱国者: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一员,后续参加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抵制内战。


他还是一位实业家:鼎盛时期,他的橡胶园雇工数量达到3万人,资产达1200万元。


他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一位教育家:在陈嘉庚20岁时,他就捐香港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39岁时,陈嘉庚在老家集美先后创建了小学、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十所学校;45岁时,在新加坡创办了规模宏大的“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来解决华侨子女集友的教育问题;47岁时,陈嘉庚卖掉自己的三座大厦,创办了厦门大学。



在外人看来,陈嘉庚的学校办的有声大厦有色,但谁也不知道陈嘉庚为了这些学校能够越办越好已经捐出了多银行少钱,再加上对抗战的捐款,庞大的开支让陈嘉庚忧心忡忡,不是因为资产的减少,王而是担心集美的众多学校会因为缺乏资金而维持不下去。


日思夜想,陈嘉庚想出了靠股息红利来养学校的方法。股息是大厦定期派发,学校就会定期有资金,这样学校就能继续开下去。只要能够保证股息红利稳定派发即可。那么问题来了,开办什么样的企业才能获得稳定的股息呢?想来想去,开银行是最稳妥的方式。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金融行业总不会干不下去。于是陈嘉庚先生授命其次子陈厥祥集资10万港元在香港注册成立集友银行。集美学校每年要从集友银行获得股息,以维持必要的开支。时过境迁,到了1994年,陈嘉庚当时创办的集美几所学校合并成立了集美大学。


集友银行成立之初


以上就是集美大学和集友银行的“前生缘”。集友银行从1947年成立至今已有72年,在这七十多年里集友银行为集美的几所学校捐助了数不过来的分行和利息。据统计光1996年集美大学校集友董会成立以来就收到了5亿元的捐助。当然这里边也有其他基金会的捐助,比如陈嘉庚女婿李光前创立的李氏基金捐助的7500万元。



集友银行捐了这么多股息分红,那自身的发展如何呢?


我们看一组集友银行的数据:


2018年资产总额为1028亿港币,约合人民币893亿元,经营利润100亿港币,资产规模增幅22.34%,利润增幅33.33%。


2017年资产总额为840亿港币,约合人民币730亿元,经营利润88亿港币,资产规模增幅55.54%,利润增幅13.21%


2016年资产总额为540亿港币,约合人民币469亿元,经营利润78亿港币。


集友银行2018年财报


集友银行2017年财报


从上边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了集友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上放缓了,利润增幅却提升了。这当然有宏观层面为防范金融风险做的去杠杆原因,我想对于集友银行来说最关键的原因还是自身身份归属的问题。



2017年3月28日,厦门国际银行、集美大学校委会、中银(香港)在香港联合举行集友银行股权成功交割仪式。从这一天起,集友银行正式从中银(香港)的附属子公司变为厦门国际银行的附属子公司。这也是为什么在开篇时提到的为集美大学捐款仪式上会有厦门国际银行人员的原因。


厦门国际银行组织架构


中银(香港)本有两家银行附属子公司,一家是南洋商业银行,另一家就是集友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已于2015年卖给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时隔两年,集友银行也从中国银行体系中离开。两次买卖有共同点,也有差异点。


共同点

中银(香港)均卖出了所持的全部股份,对南洋商业银行是100%持股,就卖了100%的股份;对集友银行是持股7王0.49%,就卖了70.49%。这一举动显得很决绝。按一般人的角度来想,也只有对这两家银行前景超级不看好,才会不留一点香港股份吧!


差异点

南洋商业银行是卖给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属于“银行 银行不良处置”,集友银行则是卖给了另一家银行,属于“银行 银行”。南洋商业银行的那宗交易,被众人看好,这属于优势互补(银行重贷前,资产管理公司重贷后)。集友银行的交易则是符合多方的利益,当时中国银行行长还为此做出了说明:


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表示:此次股权转让(卖出集友银行股份),主要基于国家、社会、银行的长远利益考虑,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合理安排。对中国银行来说,这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战略举措,有利于集团资源的优化配置,符合总部中国银行在香港地区发展的长远战略。对厦门国际银行来说,收购集友银行意味着海外战略布局开启了新篇章。对集友银行来说,将在实力雄厚的新股东带领下,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和业务传统,推动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迈上新台阶。



集友银行在2018年时的资总部产规模刚达到893亿元,这是什么水平呢?基本上属于内地二、三线城市极小型城商行的资产水平。厦门国际银行在在2018年资产规模达到1094亿美元,位居全球银行中的165位。在城商行(厦门国际银行暂列城商行)中,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厦门国际银行可能并不介意集友银行资产规模低,也许他收购集友银行只是为了更好的发挥自身银行的“国际”二字吧!毕竟集友银行作为外资银行在跨境金融服务领域还是非常强的。


上边展示了2016-2018年集友银行的一些统计数据,这体现出来在厦门国际银行的带领下,集友银行在盈利能力上有了大幅的提升。但是在资产规模增速上是有下滑的,而且还挺大。这是为什么呢?我又找到了集友银行在2014年和2015年的数据。


集友银行2015年财报


2015年资产总额为536亿港币,约合人民币465亿元,经营利润62亿港币,资产规模增幅2.82%,利润增幅-19.42%。


2014年资产总额为521亿港币,约合人民币73集运0亿元,经营利润77亿港币。


从上面的数据看出来2014-2016年,集友银行的资产规模均在500亿港币左右,增速极低。经营利润更是惨淡,2015年增幅竟然为负数。从这组数据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在集友银行的交易年(2017年),资产规模会大幅上升,而交易之后,资产规模增幅会放缓。我恶意的揣测下,是不是集友银行实在是发展受限了,对于中银(香港)来说价值不大,为了卖个好价钱,就在2017年降低利润把资产规模推高呢?反正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们只能祝福集友银行越来越好,不仅为金融业做出贡献,也为教育事业做集运出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